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4单元《唱歌 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4单元《唱歌 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4 11: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英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
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明亮、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能体会并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歌唱时能在适当的地方自然地换气。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手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打手鼓,学生拍手模仿。
2、教师唱出第三乐句的旋律,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歌曲中的乐器——手鼓打出歌曲第三乐句的节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聆听和模仿,辨别和体会弱起节奏,快速掌握这一节奏型,从而完成课堂导入。
二、学习歌曲
1、感受歌曲
(1)学生聆听歌曲并感受歌曲情绪。
(2)学生仔细聆听,跟随教师画出旋律线,体会歌曲旋律。
(3)学生再次聆听,加入律动再次体会歌曲。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较复杂,所以利用旋律线和律动反复聆听和体会歌曲,能够强化学生对歌曲的感知。
2、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1)学唱第一乐句,提示学生唱出弱起小节的强弱规律。
(2)跟琴慢速演唱第一、二、三乐句,讲解换气记号并练习正确的换气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让学生主动认识到换气的必要性,并在课本中发现换气记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唱第四乐句,教师通过对比演唱讲解“跳呦”处的节奏。
【设计意图】“跳呦”处的节奏学生较容易出错,通过对比演唱正确与错误的唱法并辅以手势,使学生易于掌握正确的节奏。
(4)学唱第五乐句,提示学生注意区分第三乐句与第五乐句旋律上的区别。
(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3、学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1)请学生试着跟琴慢速演唱第二段歌词,提示注意反复跳越记号。
(2)纠正第二、第五乐句,与第一段歌词对位不同的地方。
(3)跟琴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4、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5、通过动作模仿,引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嘭嘭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仿教师两种不同的跳跃动作,能够更直观地体会跳跃、有弹性的演唱方法,并带入到“嘭嘭嘭”的演唱中。
6、跟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运用轻声高位的演唱方法。
三、创编歌曲
1、加入动作演唱歌曲。
2、创编歌词。
四、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目标完成情况
这堂课我以唱歌教学为核心,通过学生的视、听、唱、演来逐步感受歌曲情绪,从而学会了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感知——体验——联想——认知——理解——创造。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思想,无论是教唱环节还是表演环节都突出了音乐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接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最后,在演唱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进行创新性的动作表演,并让学生尝试更改歌曲中出现的乐器,创编歌词,孩子们兴致盎然,在表演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总体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及方法
导入环节,我运用打手鼓的方式引入歌曲第三乐句的节奏,让学生进行模仿,体会弱起节奏的特点,为后面的教唱环节做铺垫。在聆听歌曲时,我采用画旋律线和律动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聆听和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强化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和记忆。在教唱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准确的演唱歌曲,把握好演唱技巧和节奏,我采用了形象记忆和对比记忆的方法,方便学生直观的理解。例如用声音和动作配合,使学生易于掌握连音和跳音的唱法。
3、不足之处
教学语言有些单一,不够丰富,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