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岚县北村明德小学 张瑞芳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主动探索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适时的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索搭配的方法。
难点:体验、探究搭配中的有关学问。
四、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五、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导法。
学法: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在黑板上出示一件上衣、两件下衣),大家说可以怎么搭配。象这样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板书入课)。
搭配衣服,感悟有序
我们继续来学习衣服的搭配,这里有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衣,用这些衣服你可以搭配出几种不同的穿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生有喜欢的一样的也就是有重复的,还可以有其他搭配吗?大家是否有遗漏的)。师板书:重复、遗漏。
生汇报:可以怎么搭配,有几种搭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搭配(到视频展台上边摆边说)。
小结。刚才我们在搭配衣服的时候,先选定上衣,再分别和下衣进行搭配。那们能不能再换一种角度,先选定下衣,再和上衣进行搭配,你是怎么搭配的,有几种搭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展台展示)
刚才我们学习了衣服的搭配问题,可以先选定上装,分别和下装进行搭配;也可以先选定下装,分别是上装进行搭配。只要我们有顺序地搭配,就能做到(师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的6种穿法记录下来呢?可以怎么做,(汉字,数字,字母,或符号替代,后连线)马上在练习本上试试。
学生汇报记录结果(ppt订正)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孩子有序思考,依次进行排序,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理解也会更加透彻。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思维才会被充分激活,学习活动才是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搭配早餐,渗透符号化与抽象化思想
1、 我们再来看生活中的另一种搭配——早餐的搭配。你哪种搭配,但为了大家的营养平衡,一种饮料只能配一种点心哦!(学生说,不全的给补充,最后请生把完整的搭配方法说一次)
2、ppt 看看有什么变化?对,老师又给大家添了一种饮料,现在你可以怎么吃?
3、ppt既然大家这么爱吃,老师再送大家一种点心吧!(一口气说说怎么搭配吃)
4、总结发现: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这些早餐,第一次老师准备了(2)种饮料,(3)种点心,一共可以搭配(6)种早餐,第二次老师准备了(3)种饮料(3)种点心,共搭配出(9)种早餐,第三次老师准备了(3)种饮料(4)种点心,股票每股配出(12)种早餐,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3=6
3×3=9
3×4=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搭配方法的计算公式,把生活化的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分层测试练习
学到这儿我们轻松一下:
挑战第一关:基本练习:<石头 剪刀 布>游戏
挑战第二关:综合练习:路线搭配问题
挑战第三关:[读书好]排序
设计意图:把枯燥的数字排列融入有趣的游戏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总结:
你们这节课学得高兴吗?你们学得高兴那老师太满足了,来握握手表示感谢,咦,我们握手中有搭配问题吗?老师跟每位同学握一次手的话一共得握多少次手?那你们每位同学如果两两握手,一共得握多少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运用有序的思考来解决它们。
设计意图:对于低中段的学生而言,学习不再仅仅是因为兴趣,还因为数学知识具有现实意义。这就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物,只有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知识能为生活服务,才能让学生形成更加强烈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不重复
有顺序
不遗漏
教学反思:
根据前期的研讨和课堂实践,使我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的再度设计也有了新的看法:《搭配中的学问》就是要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体现教材的层次性和思考性,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台阶。对学生的鼓励体现了我对课堂评价是注重,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有序搭配和呈现方式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说明:好的数学教学情境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成新知、发展创新能力。但通过这次研讨,使我对情境使用又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将自己的真实体会呈现出来,与各位老师们继续探讨。
第二:如何引导学生使用画图策略解决搭配问题
通过近一个月的研讨和实践,《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的设计改了又改。对教材编写的意图的理解日渐清晰起来,但如何引导学生使用画图策略解决搭配问题,仍是我上这节课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有序搭配,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经历使用多种策略进行搭配的数学思考过程。这也是使学生逐步建立符号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