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感受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体会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道理。
3.使学生了解如何量一条线段和如何画一条线段。
4.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会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归纳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a教师左右手各捏住一条线的两端,将其拉直。b出示弓的图片。C 斑马线
问题:老师手中拉直的线和弓上绷紧的玄以及斑马线,用数学眼光可以看作什么?(线段)
弓上弯曲的部分和它们一样吗?(不一样,线段是直的)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
1、观察特征
线段有什么特点?这两个点叫端点,是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线段是直的。
2、提问: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线段吗?指一指。(注意要指出线段的2个端点)学生举例比如桌子边可以看作是线段,书本边,黑板边……
4、这些线段有长有短,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些线段有多长,你有办法吗?(用尺子,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
5、出示书本边、桌子边、黑板边图片,分离出线段,有没有办法更清楚的来表示这些线段?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用大写字母A、B 来表示,这条线段就可以称作线段AB或线段BA。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线段一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谁来总结一下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2)认识直线
1、学生试画,思考想象:(出示课件)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伸,能画多长?在纸上试试。归纳:像这样两端能无限延伸的图形我们叫它直线。
(2)师在黑板上画直线,在直线上取两个点A,B,你能给这个图形取个名字吗?除了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直线BA或小写字母表示,比如直线l。
(3)比较线段AB和直线AB,你能发现有什么区别?
学生汇报,发现直线的特征(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认识射线。
1、出示图片:手电筒的光束、汽车车灯的光束、探照灯的光束、激光笔的光束。观察思考:观察这些光束与线段和直线相比它们有什么特点呢?(直的,从一个端点出发)。
2、那它们能测量长度吗?它能像几端延伸?
3、总结:像这样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的图形叫做射线。
4、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如射线AB。注意端点处的字母标在前面。(板书)能叫射线BA吗?不能。如果B做端点向A端无限延伸,就得到射线BA.
5、观察射线的特征(是直的,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伸)
6、区别线段、直线和射线。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它们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你发现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1)出示表格,学生独立完成。(课件)( 图形名称、形状 、 端点数量、延伸情况、能否测量)小组交流讨论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39页做一做)(课件)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2、第二关判断对错:(1)、小明用尺子测量射线的长度是5分米。 (2)、直线没有端点。(3)、明明画了一条长10厘米的直线。(4)、有一条线段长10分米
3、第三关动动手: ①过一点O,能画直线吗?可以画几条?先猜想再动手验证。(学生动手画并汇报,给10秒钟)如果再给你点时间你能画几条?教师总结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出示图片) ②过两点A、B,能画几条直线?(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过两点有且只能画一条直线。简单的说法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四、出示例一,知道怎样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及其表示方法,让学生试着说如何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实际操作,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找学生来说他是怎么画的。
2、做一做第二题。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这些图形朋友,是它们组合成了这个多姿的世界。以后我们会认识更多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