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课件+表格式详细教案+配套素材2个)(绝对高清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致女儿的信》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课件+表格式详细教案+配套素材2个)(绝对高清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6 12:20:01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8课 致女儿的信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1. 体会用童话故事阐释抽象道理的好处。
2.了解爱情的真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3.理解文中一些语句的含义。
读一读
忐忑 麦穗
曙光 伫立
一抔黄土 怒不可遏
tǎn

suì
shǔ
zhù
póu
è
感知课文
1 感受作者回信时的心情和愿望。
2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探究、赏析
找出文章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使你深受启发的语句;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并小组内交流。
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呢 这说明什么呢
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过早地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
请你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诗歌作品中的“爱情”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1、请写出有关爱情的古典诗句。
2、把自己的爱情观用箴言的形式送给同学。
作 业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学校 郫县犀浦镇实验学校                教师   钟  华
学科 语文 版本册数 九年级上册
课目名称 《致女儿的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积累“忐忑 曙光 勃然大怒 怒不可遏 繁衍”等词语。3、掌握文中的写作技巧——如用小故事阐释抽象道理的方法,巧妙的构思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2、让学生明白真正的爱情高于生理需要,不能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
教材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二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主旨。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致女儿的信》是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在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时,怀着激动和高兴的心情给女儿回的信。信中作者巧妙的用童话爱情故事诠释爱情,寓意深刻,首尾呼应。用对话方式推动故事情节,把对爱情的理解推到更高的境界。这个富有诗意的故事,打动着多少少男少女的心。
学生分析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于爱情这个问题,他们既感到好奇又有些害怕,甚至有些学生已踏上早恋的航船,那么怎样向学生阐释这个严肃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是爱情?这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的问题。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措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1、把握写信人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句。2、把握作者的爱情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措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领会文章的主旨,理解文中童话故事背后的寓意。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点拨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使用方法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泰坦尼克号》 “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少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一样攀上我们的心房,一旦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但是,你们懂得什么是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或许大家能从中得到些启示。 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问 大家想知道什么是“爱情”吗? 学生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歌曲《泰坦尼克号》音频文件。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1 请同学介绍作者。2 展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3自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内容。提出自读要求:①采用圈点法标出生字词。③注意把握文章传递的重要内容。4字词过关。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忐忑 曙光 伫立 一抔黄土 怒不可遏 麦穗 学生还找出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词: 幢 刹 宿 5 初步感知重要信息。 1、学生自读课文2、教师抽学生起来注音3、检查自读效果,提问。 1学生简介作者2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3给重点生字词注音。学生上台写出平常容易读错的多音多义字。4 学生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自读课文,品味探究 1、全班精读课文。提出精读要求:①精读时要注意文章的语气、语调、语速等。②精读时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高兴而激动。③要用心读,体会文意。(看谁理解准确)2、作者写此信时的心情怎样?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1、提出精读要求2、引导学生品味探究 1、学生有感情地精读课文2、合作、自主、探究,品味课文。3、学生展开想像,体验感受。4、学生发言 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找出你感受最深,让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1、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2、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那间……所创造的一切。3、举目向麦田……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4、主旨句的把握文章最后一句的表达方式和作用。(二)学生质疑:1、女儿向我问起“什么是爱情”时,我对此是什么态度。生回答:师追问:你问过父母什么是“爱情”没有 其他同学问过没有?请同学回答2、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从自己的少年时代与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说起,这样有什么好处?3、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从人的眼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的东西?为什么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师问: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表现呢?这说明了什么?4、上帝的态度上“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思索着离去”,上帝的态度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三)品味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1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2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3 本身来说,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四)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吗?大家谈自己对早恋的看法 案例分析学生谈看法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点拨,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教师同时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构思巧妙,巧用童话故事阐释抽象的道理。用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使爱情的含义逐层推进。   师: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所以要正确对待早恋。 学生自己先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挖掘文本。 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五、积累素材,用于写作 1请同学说出自己搜集的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天仙配》《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简爱》《飘》《泰坦尼克号》《罗密欧与朱丽叶》2请同学朗读自己搜集的爱情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4请同学们朗读多媒体展示的诗句 教师“授之于渔”,教会学生注意平时的资料积累,便于今后的写作。 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借鉴的东西 多媒体课件展示
六、展示才华,写爱情箴言 1 学生用“爱情是”的格式造句,把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用箴言的方式写下来,与同学分享:“爱情是简爱喝罗彻斯特追寻的灵魂的平等“ “爱情是JACK和ROSE在泰坦尼克号上演绎的惊心动魄。“ “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远忠诚”。 2 共同欣赏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 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作才能。把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写出来。2、师生合作,共同欣赏《致橡树》 1、学生学以致用:用“爱情是”的格式造句。写成箴言。2师生共同欣赏《致橡树》 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致橡树》音频文件。
板书设计     第一次 爱情  勃然大怒  第二次 忠诚 怒不可遏      第三次 心灵的追念 伫立地凝视着 思索着离去     层 层 推 进
真正的爱情
高于生理需要
致女儿的信
生死相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