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课外古诗词诵读《式 微》教学设计+课件(共42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1课外古诗词诵读《式 微》教学设计+课件(共42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4 10:28: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3.1《式
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式微》这首诗。
二、文学常识
1、《诗经》简介
①《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时称为《诗经》,
共305篇。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②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③《诗经》
“六艺”:
诗歌形式:“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④《诗经》多以“四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多用比兴手法,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诗经》的后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⑤《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式微》介绍
《邶(bèi)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式,语助词,微为黄昏,字面意思就是暮色昏暗天要黑了。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3、创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gōng),胡为乎泥中?
2、读准节奏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3、找出本诗的韵脚:故、露、躬、中
4、视频朗读
5、读出感情
6、抽生朗读
7、全班齐读
四、译读,感知意境美
1、词语解释
式:语气助词。无意义
微:昏暗。
式微:昏暗、天黑了。
胡:为什么
归:回家
微:(如果)不是。
君:指贵族统治者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2、古今对译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五、猜读,感知意境美
1、每一首歌曲都有作词者,两千多年前,创作这首歌词的人会是什么性别?什么身份?什么目的?请你猜一猜,并说说理由。
①作词者:男性
身份:中露,泥中
:也许是田间劳作的底层劳动人民,也许是在外服役的壮丁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情,(我)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自身的事情,(我)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写歌词目的:劳作服役之人不堪苦役,有家不能回的愤懑与委屈。
(屏显:男子:抱怨,控诉,委屈)
②为什么天黑了对于男子来说,想回家的愿望那么迫切呢?
明确:每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劳动人民白天哪怕再辛苦,都是可以接受的,他们最朴实的愿望,就是天黑后能够聊作休息,共享天伦。这也是坚持下来的动力,归家而不得,希望到失望,不免有所怨怼。
追问:为了让统治者们感受到你们的委屈与愤怒,我们该如何处理朗读问题?
(“胡”字皱起眉头试试看)男生齐读。
③作词者:女性
身份:底层阶级,劳动者的妻子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他、你)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情,(他、你)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他、你)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自身的事情,(他、你)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④小结:若是“他”,更有一种指天对地的一种控诉,看似自言自语,实际上是叩问苍天。若是“你”,则有一种面对面的关怀,心疼。
板书:女子:心疼,思念,愤愤不平
写歌词的目的:心疼丈夫,思念爱人,为丈夫的辛劳愤愤不平,抨击统治者夺人丈夫。
女生齐读,同样皱眉,读出一种心疼,读出一点愤怒
小结:我们会发现,这歌词写的很接地气,自己有了委屈愤怒就倾诉,丈夫回不了家,妻子不会遮遮掩掩,而是很直白的抒发对他的思念和心疼。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率真、朴实。“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都是接地气的一面,唱出了百姓的心声。
六、赏读,感知情感美
1、诗共两章,开篇即反复咏叹“式微,式微!”去掉一个可以吗?
明确:(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强调突出天黑,天将黑时的自言自语,内心的焦灼不安,担忧)
例子:快看,有流星。
快看快看,有流星。
(后者更喜悦,能感受到他的激动兴奋):
全班齐读,反复的两个式微要读快一些,胡字重一些。
2.同一句话两个章节中都有,有些一模一样,有些变了一两个字——重章叠句
(1)式微式微,胡不归?相同:连续发问,一遍又一遍问
(2)微君之故——微君之躬,一模一样的重复我们可以理解。那换了一个字,但都在强调的是为了统治者的事情在忙碌,而不是为了自己,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来夜以继日劳作,很不甘和无奈,也在控诉。
(3)中露——泥中
强调的是环境的恶劣,劳作的愈来愈艰辛。
朱自清:“复沓不是要说得少,是为了说得少而强烈些。”
小结:重章叠句,不是单调的无意义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反复。情感上,表意上递进了,更浓烈了。
齐读:因此朗读时第二行读得更用力一些,愤怒才会多一些。
3.变化一两个字都可以理解,但两个字顺序都不一样了是怎么回事呢?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露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露中,泥中不是更和谐吗?我来读改句,你们读下原句。
“故

”押U韵,原来是露中,为了押韵和谐,特地倒过来。“躬”“中”ong韵。
请一生读。“中露”停顿短一些,马上读下一行。“泥中”二字可以停顿一下,拉长。
小结:因为音韵和谐,所以朗朗上口。因为朗朗上口,所以它才得以广泛的传唱。这是民歌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五、品读,感知画面美
一首歌曲单是歌词写得棒就已经够迷人了的,偏偏读起来也是那么顺口,如果他的MV画面拍得更细腻些,会让我们更迷恋。现在,想象一下你就站在2000多年前的那副画卷里,你看到了什么?(描述完后,追问:你脑海中的这个画面能说明什么?)
思妇
天黑
男子
统治者……
(1)预设学生答案:
例1:我看到一个女子在等他的丈夫,她焦灼不安,眉头紧蹙,不断踮着脚尖,太阳从她的眼前一点一点消失,直至不见,她顿时面如死灰,惨白的脸颊显出痛苦的神情。继而我看到她对着这黑暗在倾诉她的忧伤。
例2:我看到一个男子在田间拄着锄头叹息,太阳虽已西沉,却仍是汗流浃背,他抬起头看着夕阳毫不眷恋的下沉却无能为力,他欲把腿起行,奈何今天的进程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摇摇头继续干活。直至黑暗把他们吞没。露水沾湿了他们的衣裳,污泥爬上了他们的胸膛,但是他们都无暇顾及。
例3:我看到统治者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一声令下,多少百姓告别家园,前往目的地。男子们风餐露宿啃馒头,统治者们玉盘珍馐,莺歌燕舞。两幅画面很有讽刺性。
(2)追问:能不能改成男子在田间忙碌,他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坚持在那里耕作的场景。
小结:不行,这里的画面是有组织,有意识的结合,如果不是天黑了回不了家这个大背景,不是远方的人在翘首以盼,我们只会看到他们的勤劳而看不到他们的忧伤和愤懑。)
这样的画面叠加在元曲《天净沙》中尤为明显。带着想象,带着画面,闭上眼睛读一遍。
七、背读,再享意境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中考链接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3.
下列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式微。式:语气助词。B.
胡不归。胡:何,为什么。
C.
微君之故。故:缘故。D.
微君之躬。躬:亲身,亲自。
4.“式微”和“微君之故”中“微”的意思分别是(
D
)
A.
细小;(如果)不是。B.
昏暗;微妙。
C.
衰微;微妙。D.
昏暗;(如果)不是。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B.
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主要是为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
C.
全诗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D.
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6、
下列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这首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
“式微,式微,胡不归?”的疑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C.
诗歌句句用韵,且每章换韵,全诗结构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
D.
这首诗内容极其单纯,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7、
下列关于《诗经》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
《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D.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分成风、雅、颂三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式
微》
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式微》这首诗。
①《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时称为《诗经》,
共305篇。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1、《诗经》简介
②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③《诗经》
“六艺”:
诗歌形式:“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④《诗经》多以“四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多用比兴手法,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诗经》的后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⑤《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式微》介绍
《邶(bèi)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式,语助词,微为黄昏,字面意思就是暮色昏暗天要黑了。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3、创作背景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读准字音
(gōng)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3、找出本诗的韵脚:
2、读准节奏
故、露、躬、中
3、视频音乐
4、读出感情
5、抽生朗读
6、全班齐读
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1、词语解释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2、古今对译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1、每一首歌曲都有作词者,两千多年前,创作这首歌词的人会是什么性别?什么身份?什么目的?请你猜一猜,并说说理由。
①作词者:男性
身份:中露,泥中
:也许是田间劳作的底层劳动人民,也许是在外服役的壮丁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情,(我)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自身的事情,(我)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写歌词目的:
劳作服役之人不堪苦役,有家不能回的愤懑与委屈。
男子:
抱怨,控诉,委屈
②为什么天黑了对于男子来说,想回家的愿望那么迫切呢?
明确:每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劳动人民白天哪怕再辛苦,都是可以接受的,他们最朴实的愿望,就是天黑后能够聊作休息,共享天伦。这也是坚持下来的动力,归家而不得,希望到失望,不免有所怨怼。
③作词者:女性
身份:底层阶级,劳动者的妻子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他、你)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情,(他、你)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他、你)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自身的事情,(他、你)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④小结:
若是“他”,更有一种指天对地的一种控诉,看似自言自语,实际上是叩问苍天。
若是“你”,则有一种面对面的关怀,心疼。
女子:
心疼,思念,愤愤不平
写歌词的目的:
心疼丈夫,思念爱人,为丈夫的辛劳愤愤不平,抨击统治者夺人丈夫。
小结:我们会发现,这歌词写的很接地气,自己有了委屈愤怒就倾诉,丈夫回不了家,妻子不会遮遮掩掩,而是很直白的抒发对他的思念和心疼。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率真、朴实。“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都是接地气的一面,唱出了百姓的心声。
1、诗共两章,开篇即反复咏叹“式微,式微!”去掉一个可以吗?
明确: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强调突出天黑,天将黑时的自言自语,内心的焦灼不安,担忧。
全班齐读,反复的两个式微要读快一些,胡字重一些。
2.同一句话两个章节中都有,有些一模一样,有些变了一两个字——重章叠句
(1)式微式微,胡不归?
相同:连续发问,一遍又一遍问
(2)微君之故——微君之躬
换一个字,强调的是为了统治者的事情在忙碌,而不是为了自己,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来夜以继日劳作,很不甘和无奈,也在控诉。
(3)中露——泥中
强调的是环境的恶劣,劳作的愈来愈艰辛。
小结:重章叠句,不是单调的无意义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反复。情感上,表意上递进了,意蕴更浓烈了。
3.变化一两个字都可以理解,但两个字顺序都不一样了是怎么回事呢?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露中)
“故

”押U韵,原来是露中,为了押韵和谐,特地倒过来。“躬”“中”押ong韵。
“中露”停顿短一些,马上读下一行。“泥中”二字可以停顿一下,拉长。
小结:因为音韵和谐,所以朗朗上口。因为朗朗上口,所以它才得以广泛的传唱。这是民歌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一首歌曲单是歌词写得棒就已经够迷人了的,偏偏读起来也是那么顺口,如果他的MV画面拍得更细腻些,会让我们更迷恋。现在,想象一下你就站在2000多年前的那副画卷里,你看到了什么?(描述完后,追问:你脑海中的这个画面能说明什么?)
思妇
天黑
男子
统治者……
例1:我看到一个女子在等他的丈夫,她焦灼不安,眉头紧蹙,不断踮着脚尖,太阳从她的眼前一点一点消失,直至不见,她顿时面如死灰,惨白的脸颊显出痛苦的神情。继而我看到她对着这黑暗在倾诉她的忧伤。
例2:我看到一个男子在田间拄着锄头叹息,太阳虽已西沉,却仍是汗流浃背,他抬起头看着夕阳毫不眷恋的下沉却无能为力,他欲把腿起行,奈何今天的进程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摇摇头继续干活。直至黑暗把他们吞没。露水沾湿了他们的衣裳,污泥爬上了他们的胸膛,但是他们都无暇顾及。
例3:我看到统治者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一声令下,多少百姓告别家园,前往目的地。男子们风餐露宿啃馒头,统治者们玉盘珍馐,莺歌燕舞。两幅画面很有讽刺性。
(2)追问:能不能改成男子在田间忙碌,他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坚持在那里耕作的场景。
小结:不行,这里的画面是有组织,有意识的结合,如果不是天黑了回不了家这个大背景,不是远方的人在翘首以盼,我们只会看到他们的勤劳而看不到他们的忧伤和愤懑。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3.
下列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式微。式:语气助词。
B.
胡不归。胡:何,为什么。
C.
微君之故。故:缘故。
D.
微君之躬。躬:亲身,亲自。
C
4.“式微”和“微君之故”中“微”的意思分别是(
)
A.
细小;(如果)不是。
B.
昏暗;微妙。
C.
衰微;微妙。
D.
昏暗;(如果)不是。
D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B.
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主要是为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
C.
全诗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D.
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B
6、
下列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
“式微,式微,胡不归?”的疑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C.
诗歌句句用韵,且每章换韵,全诗结构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
D.
这首诗内容极其单纯,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B
7、
下列关于《诗经》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
《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D.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分成风、雅、颂三类。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