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设计+课件(共41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3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设计+课件(共41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4 10:33:07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那么离别是什么呢?
有人说离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愁损辞乡去国人的绵绵情怀;
有人说离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哀回忆;
还有人说离别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人去也的切切思念。
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带上了凄凉哀婉缠绵之情。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如此的凄凉哀婉缠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体会一种别样的送别情怀。
王勃,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作者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2、写作背景
1、指名读准字音,生评价,批注拼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读准节奏
3、视频朗读,感知画面美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5、抽生读出鲜明的节奏,生评价。
6、全班齐读,读出美感
1、解诗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解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任:上任
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2、读古诗赏佳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què
):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译文: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译文: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译文: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意境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1)说一说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及友人要去的地方。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分别和要去的地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能看出来这样的特点?
明确:长安: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
蜀州:千里迢迢,苍茫一片。风烟迷茫、路途遥远。
(3)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望”的用意?  
1、为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
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及对其今后生活的关心。
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
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
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在作者心中,他对朋友的这份情感似乎能够使他看到朋友一路的风霜以及朋友日后的生活,所以,即便远在千里,也并非远别。
那么现在大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
(保重身体,询问归期)
那么王勃是否在与朋友惜别之时也有如此的叮咛嘱咐呢?我们一起来看诗歌的颔联。
(1)怎样理解“同是宦游人”?
明确:指的是你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意思是都是离家做官漂泊在外的人,你的感伤,我也能理解。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那么作者认为出外做官的人应该如何面对离别?为什么?
明确:坦然,乐观。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离别呢?我们来看下一句。
(1)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明确: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广阔胸怀,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境界开阔,气势雄浑,道出了朋友之间的感情真谛,不求朝夕相处,只求心心相印。
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真正的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四海之内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
(1)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明确;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
明确: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
(3)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积极进取。
齐读,背诵。
有人说,王勃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出,所有的送别诗都随之黯然失色,那么想一想此诗受人喜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明确:《唐诗三百首》选者评为“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
这首诗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写得乐观开朗,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评价过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首诗是杜甫针对当时社会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诗歌内涵而轻易讥笑、讽刺“初唐四杰”的文人而做的反讽诗,这首诗的意思是,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但是等这些讥笑他们的人都化为灰土之后,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在这里,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特别是作为四杰之首王勃的这首诗,没有一般应酬的话,也不作无病呻吟,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因而使得诗歌整体格调变得明朗、壮大起来。表现出作者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也让我们窥探到这种精神其实是对即将到来的“盛唐气象”的一种反映。
小结: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用质朴的语言写壮阔的胸襟,于质朴之中蕴含警策,在豪语之中含关怀体贴,读来亲切感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是自己烦恼时倾听的知己,是自己的患难时搀扶一把的知交。可是朋友之间也会有聚散,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天天陪伴在身边。但只要那份情意存在,我们大可不必感伤,就象诗中所说那样,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只要那份真情在,我们也能感觉到就在近旁,这是做朋友
的最高境界,值得我们去玩味。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
宦游人
不舍、依依惜别
乐观豁达
2、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答: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精神。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A
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3.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2、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3、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那么离别是什么呢?有人说离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愁损辞乡去国人的绵绵情怀;有人说离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哀回忆;还有人说离别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人去也的切切思念。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带上了凄凉哀婉缠绵之情。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如此的凄凉哀婉缠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体会一种别样的送别情怀。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王勃,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指名读准字音,生评价,批注拼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qí路,儿女共沾zhān巾。
2、读准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视频朗读,感知画面美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5、抽生读出鲜明的节奏,生评价。
6、全班齐读,读出美感
四、译读,感知意境美
1、解诗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解释:少府:官名。之:到、往。任:上任
2、读古诗赏佳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解释:城阙;;三秦;五津
城阙(què
):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译文: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译文: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译文: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3、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意境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六、悟读,品诗情感美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说一说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及友人要去的地方。
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
(2)分别和要去的地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能看出来这样的特点?
明确:长安: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
蜀州:千里迢迢,苍茫一片。风烟迷茫、路途遥远。
(3)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望”的用意?  
1、为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
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及对其今后生活的关心。
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
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
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在作者心中,他对朋友的这份情感似乎能够使他看到朋友一路的风霜以及朋友日后的生活,所以,即便远在千里,也并非远别。
那么现在大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
(保重身体,询问归期)
那么王勃是否在与朋友惜别之时也有如此的叮咛嘱咐呢?我们一起来看诗歌的颔联。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怎样理解“同是宦游人”?
明确:指的是你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意思是都是离家做官漂泊在外的人,你的感伤,我也能理解。
(2)那么作者认为出外做官的人应该如何面对离别?为什么?
明确:坦然,乐观。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离别呢?我们来看下一句。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明确: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广阔胸怀,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境界开阔,气势雄浑,道出了朋友之间的感情真谛,不求朝夕相处,只求心心相印。
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真正的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四海之内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明确;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2)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
明确: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
(3)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积极进取。
那讲到这里谁能来尝试一下这首诗的朗诵?试着体会一下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齐读,背诵。
有人说,王勃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出,所有的送别诗都随之黯然失色,那么想一想此诗受人喜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明确:《唐诗三百首》选者评为“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
这首诗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写得乐观开朗,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评价过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首诗是杜甫针对当时社会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诗歌内涵而轻易讥笑、讽刺“初唐四杰”的文人而做的反讽诗,这首诗的意思是,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但是等这些讥笑他们的人都化为灰土之后,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在这里,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特别是作为四杰之首王勃的这首诗,没有一般应酬的话,也不作无病呻吟,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因而使得诗歌整体格调变得明朗、壮大起来。表现出作者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也让我们窥探到这种精神其实是对即将到来的“盛唐气象”的一种反映。
小结: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用质朴的语言写壮阔的胸襟,于质朴之中蕴含警策,在豪语之中含关怀体贴,读来亲切感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是自己烦恼时倾听的知己,是自己的患难时搀扶一把的知交。可是朋友之间也会有聚散,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天天陪伴在身边。但只要那份情意存在,我们大可不必感伤,就象诗中所说那样,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只要那份真情在,我们也能感觉到就在近旁,这是做朋友
的最高境界,值得我们去玩味。
七、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中考链接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宦游人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乐观豁达
的人生态度。
2、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答: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精神。?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C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