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4 10:25:43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B
2.B
3.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4.D
5.C
6.
①母亲因父亲生病住院而内心忐忑,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关心和牵挂。(2分)
②父亲生病,母亲一人被隔离在家,表达了母亲内心的孤单、慌乱、不知所措。(2分)
7.
①作为全知的旁观者,叙述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掌控小说中人物相互隐瞒的较复杂的故事情节。(2分)
②作为全知的旁观者,灵活叙述所有人物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揭示所有人物想要隐瞒、又不可告知的复杂心理,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形象,主题更加明确。(2分))
8.参考答案一:
①可以删去,小说倒二段作为结尾更好。(1分)
②通过儿子的短信内容交代了儿子的去向和祝愿,“天天在盼家乡的腊梅花开”,呼应了标题,更好地表达了对家乡远离疫情的期盼和祝愿。(2分)
③儿子刻意隐瞒自己的去向,就是不想让父母担心,其实父母已然知道,表现了一家人的相互关爱,小爱与抗疫大爱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主题。(3分)
参考答案二:
①不能删去。(1分)
②揭开真相,消除读者疑问,故事情节更加完整。(2分)
③交代儿子也已暗中知道父母的状况,但不希望父亲为自己担心而装作不知道,与父母明明知道儿子在抗疫一线却装作不知道互相照应,更加突出了一家人的相互关爱,小爱与大爱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主题。(3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9.A
10.A
11.C
12.D
13.(1)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5分)
(2)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
14.
B
15.①
“望”字统领全诗的景物描写;②诗人通过“望”烟云茫茫、江水悠悠、夕阳渐沉、寒鸦归巢来渲染冷清悲凉的氛围,抒发自己眷恋祖国的深情和亡国失家的悲伤无奈。③与末句呼应,“望”而“目断”更增泪眼望穿,愁肠寸断之感。(6分)
(三)名句默写(7分)
16.(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2)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3)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5)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6)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7)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每小题1分,错1处本小题不得分)
三、语言运用(23分)
17.B
18.D
19.A
20.A
21.①更新量更大,②题材更加丰富,③作家创作更加老练。(6分)
22.答案略(6分)
四、写作(60分)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
水平检测
注意事项
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
答选择题时
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
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


道徳、尊道徳、守道德
活,形成向上的力
善的力
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
道徳境界,我
族就永远充满希
在不断增强文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
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构建与推进要通过善文化在
家庭
会”的内化与践行来实现。首先,善是为人之本
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
仁之端也;羞恶
端也;辞让之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
体悟并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的基础
其次,善是知行合一的根本要
统善文化要
者爱
要“泛爱众”:行为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民胞物
以实现“大道之行也,天
求。仁爱
体主
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
爱主义、集
善文化谋求人类共同生存、命
道德价值观
再次,善的
实践的笫一场所在家庭
传统善
与践
的根本是家
儒家认为:“孝悌
仁之本与。”孝是德之本、教之源。对父母、先祖的爱、养、畏
敬、友爱
责任
等基本道德意识、情感
为家教、家风的内涵培育
谋求
善行与社会善
体性,追求与实现家庭之善和国家之善
在道德践行上的一致性

现“天
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
奠基了天、地、
源相生、同道相存、同场
的共同体的亻
素,唯德是辅
常与善
良知即天理。在现实生活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佛教
果报应论,道教的“承负
有了善恶

观,致力于在现实社会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千百年来,善成为
高一语文试题第
(共8
成长发展的立身
修身之要,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庸
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根本是
践善性
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承继。促进并形成
国人向善的自觉性。奠基起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基因、精神基因、信
因,成为民族
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
化,如何营造社会善文
氛围,构筑社会
善的信念,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
向善的力量,是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
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
取有
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
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善的力量》
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
的一项是(3分)
之所以提出了四端说,是因为其认为善是
启蒙教育及
成做人的基本认知。
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相互关联,是蓍文化谋求人类共
生存的道德价值观
善作为一种信念维系,起于文明的“轴心”时代,成为
发展的立身之基、修身之
传统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与推
族复兴的双重意义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文章采取总分总的结构

传统
的构建与普遍
续性传播与承继

采取了事实
特别
使文章既
事实典
有文化底
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善文化在
会”的内化
其当下的社会意
文章首尾两段都联系现
文化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
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
人和国家发展的根本所在
文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要注重培育下一代
感恩、责任等基本道德意
积善之家,必有余
看出,当时的
有了善恶报应的善
念观,积极实践善性
天道无亲
人”等信念,对于今天我

良好氛围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语文试题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