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课件(共37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6.1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课件(共37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4 10:49:17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6.1《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诵读诗词,读出节奏、意境、意蕴;
感受古诗幽雅寂静的环境;
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古诗;
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诗是凝练的语言,诗是精美的画卷,诗是崇高的思想,诗是朴素的哲理,诗是很多很多……走进诗歌的世界,你的灵魂将得到升华;走进诗歌的天堂,你将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今天,我将继续打开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的无限天地。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xū
yí)尉的小官。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后来隐居鄂渚的西山。(解释:盱眙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
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常建诗的题材比较狭隘,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日月风光、山林逸趣的。作品有《常建集》。诗歌《高楼夜弹筝》《客下》《塞下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2、写作背景
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题目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他游览破山寺时所作,这是他的代表作。
三、吟读诗,感知音韵美
1、指名读准字音,生评价,批注拼音。
题破山寺后禅chán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lài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
2、读准节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视频朗读,感知画面美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5、抽生读出鲜明的节奏,生评价。
6、全班齐读,读出美感
四、译读,感知意境美
1、理解词语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但余:只留下。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2、译读
译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早晨进入古老的寺庙,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处,僧人的房舍被花木浓荫覆盖着。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潭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时都悄然寂静,只剩下(僧人敲的)钟和磬的声音(在回响)。
3、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意境
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更显得幽深。山光明净,使飞鸟更加欢悦,深潭倒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只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1)点明时间“清晨”,一“清”字传达清新脱俗的意韵,让人联想到:清晨,天空湛蓝明净,一尘不染,空气新鲜怡人。
(2)“寺”点明地点,用“古”进行限制修饰,传达出寺院历史悠久,古朴的意思。并为下文写“高林”“曲径通幽”“禅房花木深”等景作下铺垫。即为下文写景张本。
(3)“日”用“初”修饰,进一步点明具体时间,并有了景致。用“初”形容“日”,给人新、美的感觉。“林”用“高”形容,写出林木繁茂高大的景色,阳光透过高林斜射下来的光线给人柔和感,同时照应前文“古”。
(4)整联:清晨,诗人漫步进入古老的破山寺。初升的太阳透过繁茂高大的树木,将柔和温暖的光芒洒在诗人身上。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此联由三个意象“径”“禅房”“花木”组成,用三个形容词“曲”“幽”“深”来形容意象,使诗的意蕴悠长。
(2)“曲径”与“竹径”的优劣:“曲径”写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特点,并未写出“径”旁长着何种树木,读者可以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来重新构造“径”旁景物,就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意境;同时“曲”也给小径蒙上一层幽深,藏而不露的神秘光环,具有美学意味,与后文的“幽”和谐统一。而“竹径”就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美学意境大大逊于“曲径”。
(3)“曲径通幽处”是“禅房花木深”,一“深”字写出禅院里及周围花木繁茂,花朵竞相开放的繁华热闹情景,甚至还可想象到蜂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明艳灿烂之景掩映着古朴的禅房,明暗对比鲜明,热闹与清静对举,使人不由想起“浮华呈雅韵,悠然见南山”的意韵,多么矛盾而又和谐的统一呀!
(4)整联传达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韵,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悦”是“空”的前奏,“空”是“悦”的结果。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人一进入古寺,沐浴着清新的自然之气,浸润着透过高林的丝丝缕缕的阳光,走过曲折幽深的小径,来到花木扶疏,清静的禅院,看到欢悦的鸟儿,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声。诗人身上,心中的尘俗之气一点点被这佛气、佛光、佛景荡涤而去,直到诗人走到空心亭边的空心潭,这清亮的潭水像涓涓细流冲冼着诗人身上、心中最末的一点尘气,从而使人尘世杂念荡涤尽净,达到了身心愉悦,万事皆空的境界。然而,诗人并未只停留在这一点,诗人的心境进一步升华。诗人此时此刻产生了幻觉: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寂灭了,只剩下了寺院里传来的早祷的钟声及僧人早祷击磬的声音。这声音占据了诗人的整个心灵,表现诗人此时完全融入佛音、物我两忘,灵魂随佛音飘去。
(2)“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万籁寂”与“余钟磬音”对比,以音衬静,更显寺院空寂,更显佛音之震撼人心,更显诗人此时与洪亮悠扬绵长的佛音融为一体,进入了纯净怡悦的境界,达到了永恒。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五、悟读,品诗情感美
1、这首诗通过描写后禅院幽静的环境,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可以用诗中的哪个字来概括?
明确:寄情于景、远离尘世
心境:空。
学生朗读:请同学们面带表情地朗读这首诗,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
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明确:“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4、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六、延读,拓展思维美
1、此诗的格律有两个什么特殊的地方??
明确:一是起首两句就入对;
二是颔联不入对,试看“曲径”还可对“禅房”,但“通幽处”不与“花木深”相对。这种情况是格律中的变格。?
2、成语“曲径通幽”应如何理解??
明确:“曲径通幽”用作成语,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僻隐的处所。
3、成语“万籁俱寂”应怎样理解??
明确:“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4、常建为什么隐居呢?
明确:因为他得不到进仕的机会,看到仕途的艰险,想远离这个烦扰的尘世而隐居。
5、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看,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明确:同意,因为这是作者善于排解内心苦闷的做法。
不同意,因为这是属于逃避现实的做法。
假如你是常建,你会怎么做?请用“假如我是常建,我会------”这样的句式说说。
6、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遇到过困难与挫折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请举例说说。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七、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中考链接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3、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无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无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无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4、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D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是凝练的语言,诗是精美的画卷,诗是崇高的思想,诗是朴素的哲理,诗是很多很多……走进诗歌的世界,你的灵魂将得到升华;走进诗歌的天堂,你将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今天,我将继续打开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的无限天地。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xū
yí)尉的小官。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后来隐居鄂渚的西山。
(解释:盱眙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
1、作者简介
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常建诗的题材比较狭隘,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日月风光、山林逸趣的。作品有《常建集》。诗歌《高楼夜弹筝》《客下》《塞下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题目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他游览破山寺时所作,这是他的代表作。
2、写作背景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指名读准字音,生评价,批注拼音。
chán
lài
qìng
3、视频朗读,感知画面美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读准节奏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5、抽生读出鲜明的节奏,生评价。
6、全班齐读,读出美感
早晨进入古老的寺庙,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处,僧人的房舍被花木浓荫覆盖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山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潭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使……高兴
使……空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时都悄然寂静,只剩下(僧人敲的)钟和磬的声音(在回响)。
只留下
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更显得幽深。山光明净,使飞鸟更加欢悦,深潭倒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只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
3、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意境
(1)点明时间“清晨”,一“清”字传达清新脱俗的意韵,让人联想到:清晨,天空湛蓝明净,一尘不染,空气新鲜怡人。
(2)“寺”点明地点,用“古”进行限制修饰,传达出寺院历史悠久,古朴的意思。并为下文写“高林”“曲径通幽”“禅房花木深”等景作下铺垫。即为下文写景张本。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3)“日”用“初”修饰,进一步点明具体时间,并有了景致。用“初”形容“日”,给人新、美的感觉。“林”用“高”形容,写出林木繁茂高大的景色,阳光透过高林斜射下来的光线给人柔和感,同时照应前文“古”。
(4)整联:清晨,诗人漫步进入古老的破山寺。初升的太阳透过繁茂高大的树木,将柔和温暖的光芒洒在诗人身上。
(1)此联由三个意象“径”“禅房”“花木”组成,用三个形容词“曲”“幽”“深”来形容意象,使诗的意蕴悠长。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曲径”与“竹径”的优劣:
“曲径”写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特点,并未写出“径”旁长着何种树木,读者可以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来重新构造“径”旁景物,就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意境;同时“曲”也给小径蒙上一层幽深,藏而不露的神秘光环,具有美学意味,与后文的“幽”和谐统一。而“竹径”就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美学意境大大逊于“曲径”。
(3)“曲径通幽处”是“禅房花木深”,一“深”字写出禅院里及周围花木繁茂,花朵竞相开放的繁华热闹情景,甚至还可想象到蜂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明艳灿烂之景掩映着古朴的禅房,明暗对比鲜明,热闹与清静对举,使人不由想起“浮华呈雅韵,悠然见南山”的意韵,多么矛盾而又和谐的统一呀!
(4)整联传达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韵,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悦”是“空”的前奏,“空”是“悦”的结果。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诗人一进入古寺,沐浴着清新的自然之气,浸润着透过高林的丝丝缕缕的阳光,走过曲折幽深的小径,来到花木扶疏,清静的禅院,看到欢悦的鸟儿,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声。诗人身上,心中的尘俗之气一点点被这佛气、佛光、佛景荡涤而去,直到诗人走到空心亭边的空心潭,这清亮的潭水像涓涓细流冲冼着诗人身上、心中最末的一点尘气,从而使人尘世杂念荡涤尽净,达到了身心愉悦,万事皆空的境界。然而,诗人并未只停留在这一点,诗人的心境进一步升华。诗人此时此刻产生了幻觉: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寂灭了,只剩下了寺院里传来的早祷的钟声及僧人早祷击磬的声音。这声音占据了诗人的整个心灵,表现诗人此时完全融入佛音、物我两忘,灵魂随佛音飘去。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万籁寂”与“余钟磬音”对比,以音衬静,更显寺院空寂,更显佛音之震撼人心,更显诗人此时与洪亮悠扬绵长的佛音融为一体,进入了纯净怡悦的境界,达到了永恒。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这首诗通过描写后禅院幽静的环境,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可以用诗中的哪个字来概括?
明确:寄情于景、远离尘世
心境:空。
学生朗读:请同学们面带表情地朗读这首诗,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
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明确:“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4、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1、此诗的格律有两个什么特殊的地方?
明确:一是起首两句就入对;
二是颔联不入对,试看“曲径”还可对“禅房”,但“通幽处”不与“花木深”相对。这种情况是格律中的变格。?
2、成语“曲径通幽”应如何理解??
明确:“曲径通幽”用作成语,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僻隐的处所。
3、成语“万籁俱寂”应怎样理解??
明确:“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4、常建为什么隐居呢?
明确:因为他得不到进仕的机会,看到仕途的艰险,想远离这个烦扰的尘世而隐居。
5、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看,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明确:同意,因为这是作者善于排解内心苦闷的做法。
不同意,因为这是属于逃避现实的做法。
假如你是常建,你会怎么做?请用“假如我是常建,我会------”这样的句式说说。
6、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遇到过困难与挫折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请举例说说。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D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3、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无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无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无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C
4、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