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学设计+课件(共32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6.2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学设计+课件(共32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4 10:53:00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6.2《送友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点】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的诗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
——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其诗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高峰。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g进酒》等。
2、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三、吟读诗,感知音韵美
1、指名读准字音,生评价,批注拼音。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zī去,萧萧xiāo班马鸣。
2、读准节奏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视频朗读,感知画面美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5、抽生读出鲜明的节奏,生评价。
6、全班齐读,读出美感
四、译读,感知意境美
1、理解词语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白水:清澈的水。
【3】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4】别:告别。
【5】孤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6】征:远行。
【7】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8】兹:声音词。此。
【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2、翻译诗歌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五、悟读,品诗情感美
分析诗歌,简洁地概况各联大意。
首联:告别地点,景致优美
颔联:与友话别,深情关切
颈联:浮云游子,情意绵绵
尾联:班马长鸣,难舍难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绕”字如换成“流”字又如何?
明确:“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2.“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明确: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3、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明确:【1】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2】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
4.总结: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峦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明确:“孤蓬”比喻远行的朋友。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诗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明确: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效果如何?
明确: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2、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
“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了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漂浮不定,写出了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3、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明确:【1】?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对友人的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
小结:此诗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概括主题:
明确: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七、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中考链接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依依不舍】的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诗的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一山,一水,一动,一静,勾勒出一幅情景交融的送别场面。
  
B.颔联中,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形象生动写出了即将远行的朋友像随风旋转的蓬草,漂泊不定。
  
C.尾联中借萧萧马鸣,衬托出和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班马”是指载人远离的马。
  
D.本诗的作者与《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同一位诗人。
  
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C选项中的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有错误,应该是依然不舍得离别。)
4、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D选项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改成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
5、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
6、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7、以下哪一个情景,可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来抒发你的情感?(
B
)
A、放学途中,你与昔日的小学同桌偶遇。
B、班长告诉你,他只能回原籍参加中考。
C、语文老师说,他下学期将去云南支教。
D、你到机场去送外公外婆去欧洲四国旅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送友人》
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的诗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
——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其诗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高峰。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g进酒》等。
1、作者简介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2、写作背景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指名读准字音,生评价,批注拼音。

xiāo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读准节奏
3、视频朗读,感知画面美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5、抽生读出鲜明的节奏,生评价。
6、全班齐读,读出美感
1、理解词语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白水:清澈的水。
【3】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4】别:告别。
【5】孤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6】征:远行。
【7】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8】兹:声音词。此。
【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2、翻译诗歌
分析诗歌,简洁地概况各联大意。
首联:告别地点,景致优美
颔联:与友话别,深情关切
颈联:浮云游子,情意绵绵
尾联:班马长鸣,难舍难分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绕”字如换成“流”字又如何?
明确:“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
“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明确: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3、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出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明确:【1】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2】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4.总结: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峦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明确:“孤蓬”比喻远行的朋友。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诗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
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明确: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效果如何?
明确: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
“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了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漂浮不定,写出了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3、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明确:
【1】
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对友人的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
小结:此诗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概括主题:
明确: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
修辞,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比喻
对友人的关切和依依不舍
2.下列对本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一山,一水,一动,一静,勾勒出一幅情景交融的送别场面。
  
B.颔联中,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形象生动写出了即将远行的朋友像随风旋转的蓬草,漂泊不定。
  
C.尾联中借萧萧马鸣,衬托出和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班马”是指载人远离的马。
  
D.本诗的作者与《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同一位诗人。
D
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C
4、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D
5、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B
6、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7、以下哪一个情景,可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来抒发你的情感?(
)
A、放学途中,你与昔日的小学同桌偶遇。
B、班长告诉你,他只能回原籍参加中考。
C、语文老师说,他下学期将去云南支教。
D、你到机场去送外公外婆去欧洲四国旅游。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