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学案
【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能疏通文意。
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 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习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及衬托的写法。
【学习难点】:理解并运用托物言志写法。
【学法引领】: 初二学生属于学龄中期,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学习应该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
1、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对文章字词的疏通)进行自主学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推荐朗诵学习法,朗诵的要点是“心悟口诵”,把本文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2、合作、探究学习:
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等)可通过与家人、同学的对话和交流,加深对本文的感受与思考,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准备】: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预习资料(识记字词)。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备案。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导引
一、预习资料
1、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 ,自号濂溪,原名敦实,因避英宗讳,改名敦颐、谥元,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宋明理学奠基人,祖籍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选自 。
2、背景链接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擢为南康(现在江西省星子县)郡守时写下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了著名的《爱莲说》。
3、文体说明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爱莲说》属于后一种。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4、朗读指导
(1)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的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
(3)“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
(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意。
二、预习导引
1、查工具书,掌握文言字、词、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著注音。
淤泥( ) 清涟 ( ) 隐逸 ( ) 枝蔓( ) 亵玩(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③濯清涟而不妖 ( )( )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⑤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
2、课前疑惑
第二部分 课堂笔记随录
一、诵读疏通,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蕃 亵 濯 鲜 )注音。
2、自由仿读课文,结合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
3、小组互读课文并讨论,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4、齐读课文,思考:莲的象征意义。
二、精读课文,品析赏鉴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那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那些品质?
2、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这几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找出课文中原句,体会作者对几种花各持什么态度,为什么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牡丹?
4、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模仿例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选取你喜爱的有寓意的事物,并说明原因。
例句:我喜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喜爱 ,因为它 , 。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
3、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第三部分 课后巩固应用
一、积累与运用
1、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我的收获
二、阅读与品味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5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注音:
蕃( ) 濯( ) 亵( ) 鲜( )
2.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3.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4.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三、拓展与创新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3、【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5、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参考答案与点拨】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导引
一、预习资料
1、作者简介
茂叔 元公 《周元公集》
二、预习导引
1、(1)yū lián yì màn xiè
(2)①多 ②沾染 ③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 ④亲近而不庄重 ⑤应当
第二部分 课堂笔记随录
一、诵读疏通,整体感知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二、精读课文,品析赏鉴
1、比作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
2、莲花、菊花、牡丹;
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4、学生讨论。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我喜爱梅花,因为它不畏霜雪,高洁不俗,有独特的风范,这正是追求平等自由的高尚情操和坚强意志的革命者的象征。
2、学生讨论。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三部分 课后巩固应用
一、积累与运用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翻译下列句子 见译文部分
二、阅读与品味
1、 fán zhuó xiè xiǎn
2、 B
3、 C
4、(1)莲,花之君子者也。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追求功名、富贵的人;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看法略。
三、拓展与创新
1、莲,是花中的君子。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甲】文用 菊花 、 牡丹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风雪悬崖 、 万花丛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5、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把文言文课堂交给学生
盐港中学 张 冕
文言文典雅、简洁、内涵丰富,深得当今许多名师大家的喜爱,但却不被中学生们喜爱,甚至对它的学习有厌倦惧怕的心理,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与我们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不无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疲劳,课堂上是死气沉沉,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经过学习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开这把锁的钥匙——“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于是我在本学期的文言文教学中,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而充分利用学案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以《爱莲说》学案为例,我设计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导引、
第二部分课堂笔记随录和第三部分课后巩固应用。
在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导引中,我让学习生明确预习方向及内容,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并附有课前练习,让学生通过预习,通过思考,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就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部分课堂笔记随录主要采用诵读、讨论教学法进行授课。
文言文教学与普通课文的诵读相比,更应着重于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范读,自由仿读,互读,齐读等等。在听范读前,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听准每一个字音,听读完后,让学生对照朗读纠正自己以前读错的字音,我就势将这些易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了生字,潜意识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课文示范朗诵后,我就让学生们仿读,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互评互读,看谁读得好,读的有情味,读的摇头晃脑,同学们兴致很高,积极投入,朗读时神情并茂,同学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接下来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学生先质疑、再解疑,变过去的教师讲深讲透为学生的学深学透,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而后通过大屏幕展示老师归纳的重点字词,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还能记得牢固。
疏通文意后,仍以小组为单位精读课文,品析鉴赏本文,在这个环节,我将学生课前提出的疑问收集整理后,挑出重点问题共同探究。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
第三部分课后巩固应用则让同学们在课后主动去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堂课的探索我认识到,只有把文言文课堂交给学生,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 哪里还有什么发现 ?通过把文言文课堂交给学生这样的尝试,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将继续探寻,不断改进,真正实现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