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圈点勾画关键字词句分析高原变化;
圈点勾画关键字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多角度理解主旨。
二
教学过程
1
导入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他志在造福百姓;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
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师朗读)
这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杨善洲的颁奖词。这颁奖词老师认为也可以献给一个老人,他就是植树的牧羊人(同时PPT出示课题)
2
默读梳理行文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明确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
①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② 找出值得积累的词语。
(生4分钟默读完课文。)
交流点拨:①1913年(初见)1920年(再见)1945年(最后见) 以时间为线索写了三次和牧羊人在高原见面的情景;②从学生积累的词语中选择“废墟、干涸、不毛之地、橡树、白桦、挺拔生机勃勃、一片沃土、薄荷“这些词语齐读,提醒同学们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运用这些词语连词成句说一段话,概括三次见牧羊人的情景。
过渡:牧羊人种树把不毛之地变成了一片沃土。
3
默读课文走近高原
牧羊人种树仅是使荒地变成了绿洲吗?牧羊人种树还改变了什么?
默读第???段圈点勾画关键语句。
预设: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蒙蒙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在重建起来。
从低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
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
归纳:牧羊人种树不仅是使荒地变成了绿洲,还使人心的荒园变成绿洲。
4
默读课文走近人物
艾力泽?布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牧羊人呢?
默读课文第⑩???段,圈点勾画描写牧羊人的关键句。
预设:①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②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
③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作伴。
④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⑤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归纳人物品质:
坚韧不拔 不图回报 大爱无私
忍受孤独 乐观积极 目标明确
爱思考不盲干
过渡
所以作者也是这么评价他的: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5
默读课文走近作者
作者对老人种树高度赞扬的句子: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最了不起的奇迹。牧羊人几十年一直种树创造了奇迹,牧羊人本身也是奇迹。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他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此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代表作有《屋顶上的骑兵》《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仅仅一年时间加拿大魁北克省就多了150万棵树。
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奇迹。
6
积累素材拓展演练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默默“种树”创造奇迹的人?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