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90、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进一步准确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并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掌握1小时=60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挂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教学开始,先出示小游戏,听声音猜物品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听一段录音,来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结论:钟表发出的声音。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出示课本p90例1上课时间,师:你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钟表上的几时几分。
二、直观演示,认识钟表刻度
1、 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
师:大家先仔细观察钟面,并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叫同学回答。)
结论:①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②钟面上面有12个数字。
2.认识大格小格
师:同学们钟面上除了有时针、分针和12个数字,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叫同学回答。)
结论:有很多大格和小格。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大格和小格。我们把像12和1这样子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叫一大格,那我们先来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吧。(一边演示,一遍带领学生一起数)1、2、3、4、5、6、7、8、9、10、11、12,所以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还有很多小格,那我们再来数一数一个大格里面有多少个小格,1、2、3、4、5,所以一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3.认识分
(1)师:同学们你们看,分针走了1小格,我们把分针走1小格表示为1分。大家可以想一想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结论:2小格是2分,3小格是3分,4小格是4分
师:那分针从刻度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几分?(让学生集体回答)
结论:经过了5分。
(2)认识1时=60分
师:钟面上有很多小格,大家还可以数一数或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想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再进行小组交流。)
结论:那我们可以怎么数呢?我们可以1个1个数,也可以5个5个地数。5个5个数更方便,(带领学生集体数)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5、10、15、20、25、30、35、40、45、50、55、60,所以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分针走1小格表示1分,60小格就表示60分,所以分针从12走一圈经过每一个数走了60分。
(3)认识半小时=30分
课件展示两个钟表(并让学生观察)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钟表,想想时针和分针都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叫同学分享)
结论:分钟从12走到6,走了30个小格,所以分针走了30分。而时针走了1大格的一半,我们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所以我们把时针走半大格叫做半小时。分钟走30分的同时时针走了半小时,所以半小时等于30分。
4.认识时
师:课件展示两个钟表,并 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结论:第一个钟表的时间是12时,第二个钟表的时间是1时。12时变成1时,分钟从12走了一圈回到了1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分钟走一圈是60分。而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所以时针走了1时。分钟走一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所以1时等于60分。
5.读、写几时几分
(1)课件展示钟表(让学生自己读时间,并说说为什么。)
结论:第1个钟表的时间是4时5分。4时5分是汉字计时法,还有另一种是电子计时法,写法是4时就在左边写上4,再在后面写上两个小圆点,分针从12走到了1就是5分就在小圆点后面写上5。不过要注意这时分不够10,就要在小圆点后面加上1个0,写作4:05。读作4点05。
第2个钟表的时间是4时30分。4时30分也可以说成4时半。用电子计时法表示为4:30
第3个钟表的时间是4时45分,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就是4:45。另一个钟表的时间是5时45分,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就是5:45。
三、动手实践
(1)展示教学例1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来,并叫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题,并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看钟表的时间,我们要看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从12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