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本文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情感态度目标: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资料,要求认真观看,看完后谈一谈观后的感受。(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影片资料。)
二、新授
1、学习目标一:(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揭示课题
集中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财富于一身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那么法国作家雨果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题目作者)
3、完成学习目标二:掌握本文生字词及作者资料,进行小测
提示:(1)重点识记加线的字的读音和字形(大屏幕显示需要掌握的字形和读音)
(琉)璃 (珐)(琅) 晨(曦) 箱(箧) (缀)满 (瞥)见 制(裁)
(荡)然无存 眼花(缭)乱
(2)填空:雨果(1802—1885) 国作家,代表作品有: 、 《九三年》。
(3)学生完成的练习本上 指生上台书写最难写的三个字晨(曦) 箱(箧)(瞥)见;
4、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四: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方法:带着屏幕上的问题,用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生们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赞美圆明园,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大屏幕出示:赞美圆明园谴责抨击英法两国的侵略行为)。
学习目标五:1.请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画出来,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及喜欢的理由.
2.请把信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画出来,大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艺术效果.。)
(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读课文,找语句或词语。)
小组交流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求同存异。)
(1)、汇报“文中你最喜欢的赞美圆明园语句,有感情地读出来”。
实际上整个第三段都是表达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请全体同学一起把第三段齐读一遍,读出赞美之情。
(2)汇报“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体会了作家雨果强烈的爱憎情感,还学习了一种新的修辞方法“反语”。同学们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学习目标六: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这句话中为什么说“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其中“破烂”是说他们抢走的东西在搬运的过程中损坏了呢?还是在有意贬低我们的国宝? 2、中国是被掠夺国家,我们中国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掠夺行为,是很自然的,可以理解的,而雨果是法国人,为什么不迎合巴特勒上尉,而要谴责抨击他们的行为呢?从中可以看出他有什么品质?(胸怀宽广,有正义感,不顾个人得失,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同情被侵略者,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
3、雨果谴责的是所有的英国和法国人吗?你能找出文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一点的语句吗?
(他骂的是法国政府。课文里是这样写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都不会是强盗。 )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念一下好不好,念整句。
??深层探究: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对“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一句话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认为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三、教师总结:中国是千年文明古国,我们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被掠夺的何止圆明园。作为中国人,要勿忘国耻;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多长本领才能为国多做贡献,国家强盛才能不被欺侮。
四、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八:回顾书信的格式,及注意事项;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悟。
1、回顾书信格式及注意事项
2、学生写信。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从语文教材出发,但又不局限于语文教材,而是延伸开去,恰当地选择了关于圆明园的影视图片资料。按四人小组进行的“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适时点拨和评价及互助互动的形式也充分地展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书信的格式,抓住关键问题品味语言以及体会作者的感情,我都做了适当的点拨,因而显示出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共30张PPT)
观看一段视频资料
要求:认真观看,看完后谈一谈观后的感受
学习目标一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方法:小组四个人轮流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只说不一样的。由小组代表来综合介绍。时间为2分钟。
走近圆明园
曾经仙境似的圆明园
圆 明 园的珍宝
遗憾的是,这集中了中国智慧和财富于一身的,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1900年两次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巴特勒上尉的信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学习目标二:掌握本课生字词及作者资料
方法:记住生字词的音、形;掌握作者的国籍和代表作。2分钟后进行小测。
提示:
(1)重点识记红色的字的读音和字形 琉璃 珐琅 晨曦 箱箧 瞥见 制裁
荡然无存 眼花缭乱 (2)填空:雨果(1802—1885) 国作家,代表作品有: 、 《九三年》。
测一测你的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晨xī 箱qiè piē见 制cái 珐 láng
dàng然无存 眼花liáo乱
(2)填空:雨果 ( )国作家,代表作品有:《 》 、《 》、《九三年》。
学习目标四: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方法:带着屏幕上的问题,用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
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
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主 要 内 容
赞美圆明园、
谴责侵略者
表达情感:同情中国,谴责英法
1.请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画出来,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及喜欢的理由.
2.请把信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画出来,大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艺术效果.
学习目标五:品味语言
方法:先自已找,自已读,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选派代表回答,时间为10分钟
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成员最喜欢的赞美圆明园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要说明在课文的哪一页哪一行,然后再读出来)
小组代表汇报:讽刺侵略者的词语,说说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要说明在课文的哪一页哪一段哪一行,然后再读出来)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体面”、“出色”、“光荣”、“赞誉”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词语,艺术表达效果是: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
肮脏(或贪婪等)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遗臭万年等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野蛮
4.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谴责
你能说出下列红色词语的同义词或实际意思吗?
学习目标七:
小组讨论下列问题,体会作者高尚品格
1、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2、雨果是批判所有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吗 为什么
汇报第一个问题
1、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博大的胸怀
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
汇报第二个问题
2、雨果是批判所有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吗 为什么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
是强盗。”
汇报第二个问题
2、雨果是批判所有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吗 为什么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
是强盗。”
也就是,强盗政府并不代表人民,英国和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
友好的。雨果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来抗议政府所犯下的罪行。
读完雨果的这一封信,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对“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一句话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认为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深层反思
奋发图强,
学好本领,
报效祖国!
断壁残垣的警示 ——我们当自强!
给雨果写封信,
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回顾书信的格式和注意事项
第一行写称呼,要顶格写,
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正文结束后写祝福语。
最后 在正文结束后的右下角,
先署名后写日期
特别注意署名和日期不能对调
《给雨果爷爷的一封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做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