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2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1.2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6 16: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
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四千多年风雨沧
桑的金字塔,仍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着人世间的变迁。金字塔的建造者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古埃及人 D.古罗马人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识记能力。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2.(2010·潍坊模拟)“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2000年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如果他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 )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识图、识记能力。
3.(2009·芜湖中考)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___多年。”请推算出应该在空白处填上的数字
是( )
A.三千七百 B.两千八百 C.一千八百 D.一千七百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谟拉比法典制定于公元前18世纪,所以距今(2009年)大约3700~3800年。答案A符合题意。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去考察古巴比伦文明被毁坏的情况,他们应该去下图中的哪一地区( )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A项是古埃及,C项是古印度,D项是古中国。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应选取的素材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论语》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项诞生于古埃及,C项产生于古印度,D项来自中国。B项符合题意。
6.(2010·泰州模拟)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
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我们不能步入婚姻殿堂”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分析能力。B、C叙述正确;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D正确;国王把持军政大权,但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唯我独尊”的是婆罗门。所以答案A叙述不正确。
7.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方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之一,但它并非文明的本质,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人类迈入文明门槛的标志。
8.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黑色石柱上刻的是古代什么文献?谁制定的?
(2)“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自由民窃取神庙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结合以上规定,分析该文献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3)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这一文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仔细审读图片,结合第(1)题中的关键词“黑色石柱”即可判断该文献是汉谟拉比法典,第(1)题迎刃而解;该法典是由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国王制定的,维护的必然是奴隶主的利益;第(3)题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
(2)奴隶主阶级。
(3)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新德里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1)材料中的青年男女被什么制度迫害致死?
(2)材料中的制度起源于何时?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3)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各个等级高低贵贱有别,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直至今天仍受其影响,材料中“青年情侣被吊死”就是这一制度的牺牲品。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印度的种姓制度。
(2)起源于古代印度。从上到下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不得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3)说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不同的等级不能通婚被普遍认可,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
10.下列是黎明同学探究学习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时搜集的资料,请你利用他的这些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1)你能分别说出图一、二、三、四这些文明成果的名称吗?
(2)请将图一、二、三、四的文明成果与A、B、C、D进行搭配。
(三)深化认识
(3)为什么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解析】第(1)、(2)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二、三、四分别代表的是金字塔、故宫、种姓制度、汉谟拉比法典。与A、B、C、D相关的国家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第(3)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大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带来的便利作答。
答案:(1)图一是金字塔;图二是北京故宫;图三是种姓制度;图四是汉谟拉比法典。
(2)A—图一、D—图二、C—图三、B—图四
(3)古代大河流域,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合于农业耕作。这些大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促成了大河流域很早就开始农耕经济。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居民很早便在这些地区生产劳动,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