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课件(38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课件(38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5 19:51:50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走进圆明园---我会认
毁灭
举世闻名
宏伟
不可估量
殿堂
众星拱月
饱览
武陵春色
灰烬
玲珑剔透
境界
统统掠走
圆明园
绮春园
长春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中,
男: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女: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男: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女: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男: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女: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男: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女:还有西洋景观。
对比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象征着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
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海宁的安澜园
苏州的狮子林
平湖秋月
蓬莱瑶台
“武


色”
西洋景观
民族建筑
师生对对读
师:圆明园中有华丽的美
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师:圆明园中也有精巧的美
生:圆明园中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圆明园中有繁华的美
生:圆明园中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师:圆明园中有也有幽静的美
生:圆明园中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圆明园中不仅有灵动的美
生:圆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师:圆明园中还有典雅的美
生:圆明园中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师:圆明园中不仅有古典的美
生: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师:圆明园中还有独特的美
生:圆明园中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生承接读
晴空万里时,阳光普照。女生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夕阳西下时,晚霞如丹。男生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圆明园中,没有了
也没有了
没有了
也没有了
还没有了
园中不仅没有了
还没有了
以后,再也没有了
再也没有了
一切都没有了。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
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圆明园的毁灭
生: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小练笔
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等词语。
2.通过读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耻辱,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理清文章脉络。
4.品读有关语句,了解句子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张图片,看一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学生谈感受。
师:实际上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他又是怎么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块书写课题。第一个“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第二个“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注意“毁”的左上部的笔顺,撇、竖、横、横折、横、横,左下部的工,最后一笔变提,右上部这一笔为横折弯,右下部“又”字的横撇注意与左边提的穿插和避让,捺要写得舒展。“灭”上面一横要稍长,不然就灭不了火。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呢?(学生朗读)
1.
课文读完了,我们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1)开火车读,齐读。
(2)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觉得哪个字最不容易写?(学生指出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书写)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来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执笔标准。
2.好,孩子们,课文会读了,还记得老师的问题吗?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呢?
生答(布局、建筑、文物)
3、精读课文
(一)布局
1.师:先看布局,那么圆明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文中那句话告诉我们了?(生读)
2.师:嗯!看来圆明园是由很多园子组成。文中的哪个词概括了它的总体布局?(众星拱月)那么老师要问了,词语中的月指的是哪什么?星指的又是什么?(生答)
师: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三园总称,让我们来看一下,(出示示意图)许多小园在圆明园周围,就像无数颗星星围绕着月亮。这就是众星拱月。
(二)建筑
师:那么圆明园的建筑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第三自然段)
1.请听老师读第三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画面。一会儿谈谈感受。
好,孩子们,请睁开眼睛,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谈感受)
2.如此包罗万象的建筑,我们男女声合作来读一读,注意读出每一处景观的不同风格。(出示,生读)
师解析:刚才男同学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女同学读的是“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金碧辉煌的殿堂”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大气、华丽、雄伟),那“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呢?(小巧玲珑、精致)一个大气,一个小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哪里还有对比,请仔细找一找。
生回答。
师:作者就是通过对比,把圆明园中的建筑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一饱眼福。(播放配乐课件)。
3.这样的美景,老师想和你们再来读一读(出示:师生对对读)
师: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啊!正如一位诗人写道“天上人间诸景备,移天缩地在君怀”天上仙境,人间美景都在圆明园中一一呈现了出来。
作者也感叹道:“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多美的感叹啊!哪位同学带着这种陶醉、这种赞美、这种感叹美美的读出来吧。
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出示:(晴空万里时,阳光普照。女生读:
夕阳西下时,晚霞如丹。男生读:)
师:面对如此美景,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文物
出示:第四段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么这一句在这一段中是什么句?(过渡句,承上启下)谁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一生读。
师:一个“上至”一个“下至”写出了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久,可见其珍贵。
师(出示图片)看,这只是圆明园中冰山一角的几件文物,价值已经好几个亿了!据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少于150万件,价值呢?更是不可估量。怪不得它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四)毁灭
师:孩子们,这就是昔日的圆明园,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侵入、侵占、侵犯了我们的圆明园。(生读
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
哪些词语深深刺痛了你的心。(生答)
师:
带着你的理解,读出对这群强盗的仇恨,读出对圆明园的痛惜。(生读)
出示:(教师引读)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师:这样一座言语都无法形容的圆明园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板书:灰烬)
出示:(师生承接读)
师:从此,圆明园没有了一切,一切都没有了。
所以作者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拓展
小练笔:
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请拿出你的笔写下来吧。
师生交流。
五、总结:
这把耻辱的大火烧毁了圆明园,却烧醒了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手势,起立)同学们,站在风雨飘零的圆明园面前,请牢记我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辱,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在今天,在永远永远的未来,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