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课件(21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课件(21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5 19:52:59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版部编本
语文
五年级上
14
圆明园的毁灭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未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雨果
圆明园中,有(
)的(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为了(
)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

)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
北京城。
jīn

huī
huáng
diàn
táng
xiāo
huǐ
fèng
mìng
金碧辉煌
殿堂
销毁
奉命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琦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众星拱月
九州清晏
长春仙馆
镂月开云
碧桐书院
坦坦荡荡
万方安和
水木明瑟
廓然大公
武陵春色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武陵春色以《桃花源记》为意境。是一个近70
亩地的岛子,四面青山环抱,山外小河环绕。据说当年这一带山间、溪畔种有上万株山桃树,当桃花盛开之时,在这里可看到:旭日东升,晓风徐拂,山间溪畔的桃花含着晶莹的露珠,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方壶胜境
这处景观的设计来自于古代的神话,乾隆将传说中东海的龙宫移植到圆明园,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金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每当薄雾在水面上升起的时候,这里如梦如幻,宛如仙境。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双羊青铜尊(商)
玉玺
花卉纹梅瓶(明)
英国博物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作业:
1.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并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

谢《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1、揭示课题
出示: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未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雨果
师:在雨果的描述中,这个地方是一个世界奇迹,是亚洲文明的倩影。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圆明园
出示圆明园断壁残垣的图片,师:孩子们,曾经的圆明园灿烂辉煌,现在的圆明园却成了一片废墟,它究竟经历了什么?它曾经又是怎样的辉煌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2、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jīn

huī
huáng
diàn
táng
xiāohuǐ
fèng
mìng
学生自我检测,检查预习情况,并提醒“煌”和“毁”书写注意事项,如:“煌”字书写时左窄右宽。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书写。
3、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高度概括昔日圆明园的句子。
指名学生回答,依次课件出示: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师:这些句子都高度赞扬了昔日的圆明园,圆明园究竟有什么的魅力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一下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生读课文)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布局、景物、文物、毁灭
师:课文写毁灭的是地几自然段?重点讲的是哪些自然段?
生回答,教师引导概括第2、3、4自然段的意思: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并板书。
4、走进辉煌
1、学习第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先关注到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的布局宏大,那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呢?
生:它由圆明园、琦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占地面积广。感受到了它的宏伟。带着感受读。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师:你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吗?
生:(“拱”就是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
师: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指名读,齐读,读出它的气魄宏大。
2、聚焦第3自然段
过渡:史料记载圆明园的景处多大上千处,如果将它们的名字一一罗列出来需要很长的文字,但是我们的作者却只用了一个自然段,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指名两位学生对读,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指名回答,并总结:通过对举写出了圆明园的景观。
师: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殿堂和亭台楼阁各自有什么特点?
生:殿堂高大宏伟,楼阁小巧精致。
师总结:是啊,作者将大的建筑和小的建筑对比着写,说明圆明园中的建筑要大有大,要小有小,从大到小,各种规模的建筑在圆明园中都有,除了这一对比,还有其他对比吗?
指名学生回答:“热闹街市”和“山乡村野”的对比,“仿造景物”和“创造景物”的对比,“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的对比。
师:这一段话就是这样一组组对比着写的,表现出了圆明园中大大小小,动静相宜,各式各样的景观,无奇不有,应有尽有。作者仅用了100多字就将无数美景尽收其中,语言多么简练啊,谁愿意读?
(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师:我们在读到很多景观的时候会感到陌生,也很难想象画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结合资料丰富课文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老师带来了两处景观。
多媒体出示:先后出示武陵春色、方壶胜境,并指名学生读,教师总结。
师:其实在圆明园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漫游圆明园吧!
多媒体出示视频,师生欣赏后,教师引导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心中的美好感情。
过渡:孩子们,漫游在如梦如幻的圆明园中,除了这些美轮美奂的景色吸引你,还有哪里吸引了你?
指名回答:园中珍藏的宝物。
3、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学生谈谈感受。
(1)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
抓住“奇珍异宝”,体会珍贵。
指名学生带着感受读。
师:现在这些宝物去了哪里呢?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出示奇珍异宝现存于英国博物馆、法国博物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了解毁灭
师:历史定格在1860年的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了圆明园,圆明园遭遇了一场浩劫。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从哪里你看出了强盗们的野蛮行径,哪些词深深刺痛了你的眼睛,大声地读出来,控诉他们的罪行吧。
生:读,思考问题
师:提示关键词
(“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掠走的东西多;“任意”说明侵略者破坏的强度大,毁掉珍贵的东西多。)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无耻、疯狂。
师:此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指名回答,带着痛恨的感情读文。
师:“大火烧了三天烧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带着惋惜的感情再读文段。
师:这园林艺术的瑰宝,这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毁灭了。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作者用了一句话来评价,谁找到了?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①“不可估量”的意思是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大得没法计算。)
师: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烧毁了耗资五亿三千万两白银、历时一百五十一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这样的损失也是可以估量的吗?(生齐读)
六、总结升华
师: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生:思考回答
(题目为“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②小练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英法联军的贪婪残暴,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教师指导写作,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师:让我们大声喊出心中坚定的信念: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③布置作业:
阅读阅读链接,查阅中国近代史。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的损失
布局
景物
昔日的辉煌
文物
毁灭
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