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练习(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小说。这部小说比较善于讲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晤空首先打算采取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
C.《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偷吃人参果、倒拔垂杨柳、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等。
D.《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变成一个十八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但三次都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识破,最后一次在山神土地以及其他各位神仙的帮助下,孙悟空将白骨精打回原形。
2.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平项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着实厉害,多亏悟空几番变化,偷骗了“紫金红葫芦”等宝贝,最后用“玉净瓶”收了金角大王。
B.太白金星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盗食了玉帝的金丹,逃离天宫。
C.美猴王为求长生不死,在海上漂泊八九年后,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被赐名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
D.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道西天取经必然会碰到许多艰难险阻,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但另一方面,唐僧又是个相当窝囊的人物,一碰到妖魔鬼怪,他总是一筹莫展,最糟糕的是他太糊涂太慈悲了,孙悟空主动除妖时,唐僧总是斥其“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不知好歹”。
二、填空题
3.《西游记》又名《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
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
、
、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厉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4.有人对《西游记》评道:“阳光灿烂,百变猴头
,憨厚老成
,阿弥陀佛是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子
。
5.《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
、
等。
6.钱钟书少时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能熟记各种兵器的斤两。而且他还总结到,一个好汉的兵器只能在一本书里称雄,例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碰上《隋唐演义》的李元霸三百斤的双锤,就不是对手。可李元霸的双锤如果遇上孙悟空一万三千五百斤的
,就又成了小孩子的玩具把戏。
三、简答题
7.结合相关情节,谈谈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8.简述《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的情节。
9.《西游记》中,唐僧和猪八戒误喝子母河水,腹痛难忍。孙悟空前去解阳山求取落胎泉水,泉水主人如意真仙为何不给悟空落胎泉水?为取得泉水,悟空采取了什么计策?
10.“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因师父误解而被逐回花果山。后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孙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
四、阅读题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者揪着耳朵,抓着鬃,把他一拉,拉起来,叫声“八戒。”那呆子还打棱挣,行者又叫一声,呆子道:“睡了罢,莫顽!明日要走路哩!”行者道:“不是顽,有一桩买卖,我和你做去。”八戒道:“什么买卖?”行者道:“你可曾听得那太子说么?”八戒道:“我不曾见面不曾听见说什么。”行者说:“那太子告诉我说,那妖精有件宝贝,万夫不当之勇。我们明日进朝,不免与他争敌,倘那怪执了宝贝,降倒我们,却不反成不美,我想着打人不过,不如先下手。我和你去偷他的来,却不是好?”八戒道:“哥哥,你哄我去做贼哩。这个买卖,我也去得,果是晓得实实的帮寸,我也与你讲个明白:偷了宝贝,降了妖精,我却不奈烦什么小家罕气的分宝贝,我就要了。”行者道:“你要作甚?”八戒道:“我不如你们乖巧能言,人面前化得出斋来,老猪身子又夯,言语又粗,不能念经,若到那无济无生处,可好换斋吃么!”行者道:“老孙只要图名,那里图甚宝贝,就与你罢便了。”那呆子听见说都与他,他就满心欢喜,一毂辘爬将起来,套上衣服,就和行者走路。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明代小说家
(人名)。.
(2)师徒四人取经途经乌鸡国,国王有难,孙悟空是用什么办法使八戒帮他去救乌鸡国国王的?由此可见八戒具有怎样的特点?
(3)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使整部小说充满了风趣灵动的亮色,悟空似乎又处处高八戒一筹。选文通过二人之间的对话,表现出孙悟空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孙行者在油锅底上,听得那呆子乱骂,忍不住现了本相。赤淋淋的,站在油锅底道:“馕糟的夯货!你骂那个哩!”唐僧见了道:“徒弟,唬杀我也!”沙僧道:“大哥干净推佯死惯了!”慌得那两班文武,上前来奏道:“万岁,那和尚不曾死,又打油锅里钻出来了。”监斩官恐怕虚诳朝廷,却又奏道:“死是死了,只是日期犯凶,小和尚来显魂哩。”
行者闻言大怒,跳出锅来,揩了油腻,穿上衣服,掣出棒,挝过监斩官,着头一下,打做了肉团,道:“我显甚么魂哩!”唬得多官连忙解了八戒,跪地哀告:“恕罪,恕罪!”国王走下龙座。行者上殿扯住道:“陛下不要走,且教你三国师也下下油锅去。”那皇帝战战兢兢道:“三国师,你救朕之命,快下锅去,莫教和尚打我。”
羊力下殿,照依行者脱了衣服,跳下油锅,也那般支吾洗浴。
行者放了国王,近油锅边,叫烧火的添柴,却伸手探了一把,呀!那滚油都冰冷,心中暗想道:“我洗时滚热,他洗时却冷。我晓得了,这不知是那个龙王,在此护持他哩。”急纵身跳在空中,念声“唵”字咒语,把那北海龙王唤来:“我把你这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你怎么助道士冷龙护住锅底,教他显圣赢我!”唬得那龙王喏喏连声道:“敖顺不敢相助。大圣原来不知,这个孽畜苦修行了一场,脱得本壳,却只是五雷法真受,其余都髹了旁门,难归仙道。这个是他在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那两个已是大圣破了他法,现了本相,这一个也是他自己炼的冷龙,只好哄瞒世俗之人耍子,怎瞒得大圣!小龙如今收了他冷龙,管教他骨碎皮焦,显什么手段。”行者道:“趁早收了,免打!”那龙王化一阵旋风,到油锅边,将冷龙捉下海去不题。
行者下来,与三藏、八戒、沙僧立在殿前,见那道士在滚油锅里打挣,爬不出来。滑了一跌,霎时间骨脱皮焦肉烂。
(1)在车迟国,悟空与三位大仙进行了哪几场比赛?结果如何?
(2)本段故事情节突出了悟空、三位大仙和国主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3)车迟国国王和三位大仙的形象分别代表了封建社会的哪一类人?请结合作品综合概述。
(4)有人认为在几场斗法中,悟空都暗中动了手脚,胜之不武,你如何看待这一做法?并说说你的理由。
13.名著阅读
⑴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填空。
A
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
(?http:?/??/?www.ht88.com?/?"
\t
"https:?/??/?www.so.com?/?_blank?)(hàn)天炽地。
B
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A指
(填人名),B指
(填人名)。
⑵根据《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的故事情节,简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14.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完成文后习题。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此生得一个小女,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莹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去,却又不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地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⑴上面文字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
”。
⑵选文是《西游记》中一个精彩故事的片段,这个故事是
。
⑶读《西游记》最宜精读和跳读并用。比如通过仔细揣摩选文中悟空的言行举止,可知悟空的性格特征是
(一种即可),这样的读书方法就叫
。
15.阅读名著选段,请回答问题。
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八戒又使个佯输计,拖了钯走。那
A
随后又赶来,拥波捉浪,赶至崖边。八戒骂道:“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那
A
骂道:“你这厮哄我上去,又教那帮手来哩。你下来,还在水里相斗。”原来那
A
乖了,再不肯上岸,只在河沿与八戒闹吵。却说行者见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性爆,恨不得一把捉来。……这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帘大将临凡,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他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
⑴文段A是
(填名字),此文段选自名著中
。(填情节)
⑵请你结合这部作品谈谈A的性格特点。
16.名著阅读。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
形象特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官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
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傅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
参考答案
1.C(倒拔垂杨柳是《水浒传》中的故事)
2.B(“玉帝的金丹”应为“太上老君的金丹”)
3.西游释厄传
吴承恩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4.猪八戒
孙悟空
沙和尚
唐僧
吴承恩
5.大闹天宫
四圣试禅心
三打白骨精
智激美猴王
智取红孩儿
趣经女儿国
真假美猴王
三借芭蕉扇(答出任意三个即可)
6.金箍棒(如意金箍棒)
7.孙悟空是一个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
8.示例:为试探唐僧师徒的取经意志是否坚定,四位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最终遭到惩罚。
9.因为他是红孩儿的叔叔,他恨孙悟空收复了他的侄儿,孙悟空用调虎离山计,自己和他打斗,让沙僧打到了水。
10.①虽在花果山但心中一直挂念师父的安危;
②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捉去),八戒采用激将法向师兄求救。
11.
(1)西游记
吴承恩
(2)说去取妖精的宝贝,而且都与他。八戒爱占便宜的特点。
(3)聪明,从悟空以妖精有宝贝,偷来后都给八戒,使得八戒能帮他去救人;图名不图利,、从悟空说“老孙只要图名,那里图甚宝贝”中可见。
12.
(1)首先是比赛求雨;接着是比赛让真龙显身;再次是比赛坐禅,隔板猜物;然后比赛砍头、剖腹、下油锅。结果由于孙悟空智胜一筹,又有神灵相助,取得了全胜,并将三位大仙一一处死。
(2)孙悟空:机智聪明,除恶务尽,清高好胜的性格。如当他发现羊角大仙油锅很冷的时候,想知道是哪位龙王护着他,便找来敖顺了解真相,置羊力大仙于死地。大仙:他知道自己炼了冷龙,想通过这场比试害死唐僧师徒,体现了其狠毒残暴、飞扬跋扈的性格。国王:认妖为国师,是非不辨;不理朝政又体现了他昏庸无能的性格。
(3)车迟国国王隐喻当时社会上受权臣蒙蔽的昏庸无能的统治者;以三位为非作歹的国师大仙讽刺当时把持朝政、祸乱国家的权臣。
(4)示例:我觉得悟空的做法是正确的。与邪恶势力斗争,不必拘泥于道义形式,就应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斗法过程中暗中使手脚,正好反映悟空才智更胜妖仙一筹。
13.⑴A.红孩儿(圣婴大王)
B.八戒(猪八戒、猪悟能、悟能)
⑵①自尊好强:嫌弼马温官小,毅然弃官;②有反抗精神:敢于挑战天庭,自号齐天大圣;③尽职尽责:尽心养马,使马膘肥体壮;④神通广大:在对阵巨灵神等天兵天将时展示出各种变化。
14.⑴神魔小说⑵三打白骨精⑶机智勇敢(有勇有谋、本领高强等)
精读
15.⑴沙僧(沙悟净)
大战流沙河
⑵示例:①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沙僧一直是踏踏实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最直接的责任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将琐碎的事情都处理得有条不紊。②忠心忠诚:从不背叛师父,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③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与八戒、悟空在海沙河大战时,还有悟空要与红孩儿认亲时沙僧的话可以体现其精明世故的特点。取得正果后,封为金身罗汉,居于好吃懒做的八戒之后也不反抗。
16.⑴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不畏强权、追求平等
有责任心、有情有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