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下图是第28届奥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
举办国_______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
篮”( )
A.雅典 B.巴比伦 C.希腊 D.罗马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希腊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2.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中华文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A、B、D都属于古代亚非文明,古代亚非文明地处大河流域,而古代希腊文明则地处海洋地带。
3.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的民主思想,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思想的源头。”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罗马共和国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词“现代民主思想的源头”,再分析对比所给选项,可知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故答案选B。
4.(2009·汕头中考)下列关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城邦繁荣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B.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C.只有奴隶主和贵族可以担任雅典政府公职
D.雅典政府重视教育和学术研究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所以C项叙述错误。
5.(2010·海南模拟)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 )
A.妇女 B.外邦人
C.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D.奴隶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雅典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享有民主。
6.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图描绘了古代哪一地区少年学习的情形( )
A.埃及 B.两河流域 C.雅典 D.罗马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所以图中“习艺的少年”与雅典有关。
7.下图中这座奇特的雕像,蕴涵着一个国家早期历史的传说。这个诞生于台伯河畔,全盛时地跨三洲,疆域辽阔的国家是
( )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希腊 D.古印度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诞生于台伯河畔”,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建立起来。
8.公元前218年,29岁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亲率6万远征军、数十头战象从西班牙出发,千里迢迢由陆路奔袭罗马,曾在意大利境内以寡击众,大败罗马军队……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
A.斯巴达克起义 B.布匿战争
C.“木马计”故事 D.罗马帝国分裂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题干中关键词“迦太基统帅”“大败罗马军队”,由此可知,这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
9.(2010·镇江模拟)英语中“August”(8月)一词源于古代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奥古斯都”的称号,因为这位皇帝出生于8月,故而以自己的出生月份命名之。他就是( )
A.伯利克里 B.凯撒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雅典人帕帕迪的政治生活
情景一 帕帕迪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前477年)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左右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帕迪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 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像往常一样热闹,周围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 “大家注意了,外邦人不许入内”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地喊着。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创设情境,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分析能力。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资格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答案:情景一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只有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可以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情景二 外邦人不享有雅典的民主,无权参加公民大会。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人很早就把中国称为“赛里斯”,是“丝绸之国”的意思。公元前1世纪的一天,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灿若朝霞的长袍出现在剧场包厢时,百官们都惊呆了。后来才知道凯撒穿的“天衣”是用中国丝绸缝制的。
(1)公元前1世纪前期,罗马处于什么时期?
(2)罗马成为帝国是在哪一年?此时我国正处于哪一个朝代?当时中国称该国什么名称?
(3)当时中国丝绸是通过哪条路线运送到古罗马的?
【解析】本题涉及中外历史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解答第(1)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公元前1世纪前期”,由此可正确判断罗马正处于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汉朝时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大秦即古罗马。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答案:(1)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
(2)公元前27年。西汉。大秦。
(3)丝绸之路。
12.学完本课后,小明发现雅典和斯巴达都非常重视教育,并搜集资料如下。请你与小明同学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雅典公民家庭的男孩,在学校里练习乐器演奏、跑步、角力、拳击,学习诗歌、天文、史地,锻炼当众演讲,开展自由讨论,从而增强体魄,提高素养,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准备。公民家庭的女孩子除担任家务以外,也在家练习读写,演奏乐器。
材料二 斯巴达男婴呱呱坠地时,就受到严格的挑选。残弱的马上被丢弃,健壮的到7岁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有时他们还要通过做苦工、挨鞭笞(chī),来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男子20岁开始服兵役,允许结婚,但必须住在军营里;30岁可以任官职,回家居住;60岁才可退役。斯巴达妇女在婚前也要接受严格训练,为的是成为合格的母亲。
(1)两国教育各有何突出特点?
(2)两个国家都重视教育,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有何借鉴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对比材料一、二,可发现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的侧重点有很大区别,雅典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斯巴达则侧重于强化军事训练。“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应注重培养人才,重视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第(1)题结合所给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第(2)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雅典注重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斯巴达侧重强化军事教育。
(2)两国都十分重视教育,特别是雅典注重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对我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较量,培养人才靠教育,因此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落实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以先进的科技和发达的教育,以劳动者的高素质和创新精神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的战略思想,科教兴国应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