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19?湘西州)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它的密度是( )
A.0.8×103kg/m3
B.2.7×103kg/m3
C.0.37×103kg/m3
D.2.7×104kg/m3
【答案】B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B。
2.(2018?邵阳)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
A.密度小
B.弹性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
【答案】A
【解析】在飞机的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小的的材料,质量越轻。
3.(2019?济宁月考)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
B.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把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剩余氧气密度的大小不会改变
【答案】D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故A正确。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由公式ρ=m/V可知,体积较大的物质密度较小,故B正确;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密度是保持不变的,根据公式m=ρ/V可知,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把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瓶的容积不变(即氧气的体积不变),但剩余氧气的质量减小,由公式ρ=m/V可知,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故D错误。
4.(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质量相同的a、b、c三种液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图乙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bca
B.acb
C.abc
D.bac
【答案】A
【解析】分析abc三种物质的m-V图像,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a>mb>mc,由ρ=m/V可知ρa>ρb>ρc;取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可以看出Va<Vb<Vc,所以左边烧杯液体为b,中间为c,右边为a,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b、c、a。
5.(2017?常州)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一块质量为0.79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
A.1%
B.10%
C.90%
D.99%
【答案】C
【解析】由ρ=m/V得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V钢=m/ρ钢=0.79kg/(7.9×103kg/m3)=1×10-4m3=100cm3,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V=(1dm)3=1000cm3,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V气=V-V钢=1000cm3-100cm3=900cm3,孔隙度为:
V气/V=(900cm3/1000cm3)×100%=90%。
6.(2019?眉山)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_cm3.(ρ冰=0.9×103kg/m3)
【答案】2.5
500
【解析】(1)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根据ρ=m/V
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ρ′=2.5kg/m3;
(2)水结冰后质量不变,m冰=m水=450g,由ρ=m/V,得冰的体积:V冰=m冰/ρ冰=450g/(0.9g/cm3)=500cm3。
7.(2019?桂林)如图所示,两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根据图中液面的高度和液体密度知识,可知A液体是________,B液体是________。(ρ水>ρ酒精)
【答案】酒精
水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变形V=m/ρ,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的体积越小。
8.(中考改编)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油样品的质量___________。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________。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你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0.6;(2)46;(3)1.1;(4)从烧杯向量筒中倒石油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得的石油体积偏小,从而使密度值偏大;(5)先测出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石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烧杯的质量。
【解析】(1)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天平的读数为50g+20g+10g+1.8g=81.8g,故石油样品的质量为81.8g-31.2g=50.6g;
(2)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所以量筒的读数为46mL;
(3)石油的质量m=81.8g-31.2g=50.6g,则ρ=m/V=50.6g/46cm3=1.1g/cm3
(4)将烧杯内的石油倒入量筒中时,不能倒干净,所以测量的石油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则所测密度偏大;
(5)可先测出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石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烧杯的质量,这样量筒中的质量和体积便可对应了,减小了测量误差。
9.(2019?闵行区期末)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某物块的质量为27克,将该物块放入盛有20厘米3水的量筒中后,水面位置如图所示,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克/厘米3。该实验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所需要的测量仪器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需要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ρ=m/V;2.7;相同;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解析】(1)测物质密度的原理是ρ=m/V;
(2)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20cm3,从图b中读出浸入物块后总体积为30ml=30cm3,则物块的体积:V=30cm3-20cm3=10cm3;所以该物块的密度:;
(3)该实验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所需要的测量仪器相同;为了得到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要进行多次测量,这样做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10.(2018?虹口区二模)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小组同学选用若干个冰块进行实验。他们分别测出冰块的体积和质量,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冰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1
10
9
2
20
18
3
30
27
①小明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继续进行研究,选择水、固态海波、煤油等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表四中。
表二
水
表三
固态海波
表四
煤油
实验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4
9
9
7
10
17
10
10
8
5
18
18
8
20
34
11
20
16
6
27
27
9
30
51
12
30
24
进一步分析四个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或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同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和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红在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时,发现_______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为验证小红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应添加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实验。
【答案】①成正比;②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③状态;液态海波和固态煤油。
【解析】(1)由表一中第一次数据: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m1/V1=m2/V2=m3/V3=0.9g/cm3;故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或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和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③表一中的冰和表二中的水是同一种物质,这是状态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题目中选用了状态不同的冰和水、固态的海波、液态的煤油,为验证小红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应添加液态海波和固态煤油继续实验。
二、提高训练
1.(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cm3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像分析,该液体的密度,,故CD错误;故当液体的体积为20cm3时,其质量应该是m=ρV=1.0g/cm3×20cm3=20g,空杯的质量为40g-20g=20g,故A错误;当液体的体积为40cm3时,其质量应该是m=ρV=1.0/cm3×40cm3=40g,故B正确。
2.(2018秋?唐县期末)甲乙两个密度均匀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边长之比a甲:a乙=1:2,甲乙这两种金属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则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质量之比是( )
A.2:3
B.3:2
C.3:4
D.3:8
【答案】D
【解析】甲、乙两个正方体金属块的边长之比a甲:a乙=1:2,则体积之比为V甲:V乙=1:8;根据ρ=m/V,可得m=ρV,则甲、乙两金属块的质量之比:。
3.(2017?瑶海区期末)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72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空心球,B是实心球
B.实心球的密度是6g/cm3
C.空心球的密度是8g/cm3
D.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3cm3
【答案】D
【解析】解:两个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ρA=mA/VA=128g/16cm3=8g/cm3,
ρB=mB/VB=72g/12cm3=6g/cm3,因为ρA>ρB,所以A金属球是实心的、B金属球是空心的,该金属的密度是8g/cm3,故ABC错;由ρ=m/V可得,金属球B实心部分体积为:V实=mB/ρ?=72g/(8g/cm3)=9cm3,所以球B空心部分体积为:12cm3-9cm3=3cm3,故D正确。
4.(2019?绵阳模拟)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起,发改委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2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09元和0.10元”据此估测92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2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A.0.83×103kg/m3
B.0.78×103kg/m3
C.0.72×103kg/m3
D.0.68×103kg/m3
【答案】C
【解析】由92号汽油每吨降低125元,可算出降低1元对应的质量m1,则:m1=(1/125)×1000kg=8kg,也就是8kg的92号汽油下调价格是1元,由92号汽油每升降低0.09元,可算出下调1元对应的体积V1,则:
V1=(1/0.09)×1L=(100/9)L=(100/9)×10-3m3,也就是(100/9)L的92号汽油下调价格是1元。所以,92号汽油的密度:ρ=m1/V1=。
5.(2016?秦淮区二模)一只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
A.ρ0
B.ρ0
C.ρ0
D.ρ0
【答案】C
【解析】设氧气瓶质量为m0,体积为V,则由ρ=m/V得,
联立①②,解得m0=10kg,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瓶内纯氧气质量为60kg-10kg=50kg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内纯氧气的质量为20kg-10kg=10kg,根据ρ=m/V。可知,纯氧气密度和纯氧气质量成正比,所以,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ρ0。
6.(2019?嘉善县模拟)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在浙大诞生,实验室昵称它为“碳海绵”。检测结果显示“碳海绵”还有超强的储电能力;它只吸油不吸水,是已报道的吸油能力最高的材料;它放在温度-196℃的液氮中,弹性活力依然;“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温材料等物质;它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mg/cm3(不包括该物质空隙间的气体)。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用“碳海绵”做手机电池可能将大大延长手机待机时间
B.若海上发生漏油事件,则可以把“碳海缩”撒在海面上迅速吸油
C.若用此材料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的低温
D.相同体积“碳海绵”的质量远小于密度为0.09kg/m3的氢气的质量
【答案】D
【解析】因为“碳海绵”有超强的储电能力,所以若用“碳海绵”做手机电池可能将大大延长手机待机时间,故A正确;因为“碳海绵”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若海上发生漏油事件,可以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迅速吸油,故B正确;由于“碳海绵”放在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弹性活力依然;且“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温材料等物质,若用此材料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温;故C正确;“碳海绵”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mg/cm3=0.16kg/m3大于0.09kg/m3,所以,相同体积“碳海绵”的质量大于密度为0.09
kg/m3的氢气的质量;故D错误。
7.(2018·余杭区期末改编)同学们想测量开水瓶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整天平横梁平衡;②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m,示数如图甲;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④读出水的体积V1;⑤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⑥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V3。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步骤①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则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请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物理量
软木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
V1/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m3
水、软木块和铁块的总体积V3/cm3
软木的密度ρ木/(kg?m-3)
数值
40
(3)小红同学发现在上述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一步骤是④(填序号)。
(4)同学们经过评估交流后,发现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则所测密度应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软木的实际密度。
【答案】(1)右
(2)12、50、90、0.3×103
(3)④
(4)大于
【解析】(1)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说明左侧的质量大了。要相使天平平衡,就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相当于增加右盘中的质量。
(2)软木块的质量由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值的质量即m=10g+2g=12g。
从图中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为50cm3,水、软木块和铁块的总体积90cm3,则软木块的体积v=90cm3-50cm3=40cm3,软木块的密度ρ=m/V=12g/40
cm3=0.3g/cm3=0.3×103kg/m3。
(3)实验步骤中测软件木块的体积时,由于软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要使软木块浸入水中可采用重物助沉法进行。但不需要单独测量水的体积,只需第一步测出水和重物的体积即可,再测出水、重物、软木块的总体积,就能算出软木块的体积。水的体积不需要测出。
(4)由于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在测量它的体积时,它会因吸收水而使其体积测量值变小。在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小,则密度会变大。
8.(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改编)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上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__克。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方法测量体积,则颗粒的体积是______厘米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____千克/米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填“大”或“小”,下同);若颗粒物太少,则实际密度比测量结果_______。
(5)若在测固体颗粒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1)161;(2)20;(3)8.05×103;(4)小
大;(5)小。
【解析】(1)砝码的质量是:160g,游码对应的示数是1g,所以物质的质量是:160g+1g=161g;
(2)由乙图A可知细铁砂的体积是:150cm3,由C图可知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是:170cm3,所以该物质的体积是:170cm3-150cm3=20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ρ=m/V=161g/20cm3=8.05g/cm3=8.05×103kg/m3;
(4)当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变大了,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就变小了;若是细铁砂太少,则通过差值得到的体积是包含了颗粒物和空气,因此颗粒物的体积测大,导致计算得到的密度值偏小,因此实际密度比测量结果大。
(5)砝码生锈后,质量会变大,则测量的物体的质量会偏小,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物质的体积一定、质量偏小,物质的密度就偏小了。
9.(经典)一场大雪后,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厚度为180mm,然后他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如图所示,已知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求
(1)雪花的密度多大?
(2)在该地面上100m2积雪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雪的密度为0.075×103kg/m3;(2)该地面雪的质量为1350kg。
【解析】(1)已知雪的厚度是h1=180mm=0.18m,雪坑的深度是h2=165mm=0.165m,雪被踩后成为冰,密度是0.9×103kg/m3,设脚印的面积为S,则雪的体积V雪=Sh1,冰的体积V冰=S(h1-h2),雪和冰质量不变,即:
(2)该地面上雪的体积为V′=S′h1=100m2×0.18m=18m3,该地面雪的质量为m′=ρ雪V′=0.075×103kg/m3×18m3=1350kg。
10.(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某冰块中有一小石头,冰和石头的总质量是64g,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恰好悬浮于水中(冰和石头的平均密度与水相等。)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ρ水=1.0g/cm3,ρ冰=0.9g/cm3)
求:(1)冰块的体积;(2)石头的质量;(3)石头的密度
【答案】(1)60cm3
(2)10g
(3)2.5g/cm3
【解析】(1)冰熔化后,液面下降△h的原因就是因为冰变成水后体积变小了,设冰的体积为V冰,熔化成的水的体积为V水,V冰-V水=S·△h但质量不变,即m冰=m水。
∴m冰=54g
V冰=m冰/ρ冰=
(2)m石=m总-m冰=64g-54g=10g。
(3)因为冰和石头的平均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故它们的总体积V总=m总/ρ=64g/1cm3=64cm3
故石头的体积V石=V总-V冰=64cm3-60cm3=4cm3。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19?湘西州)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它的密度是( )
A.0.8×103kg/m3
B.2.7×103kg/m3
C.0.37×103kg/m3
D.2.7×104kg/m3
2.(2018?邵阳)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
A.密度小
B.弹性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
3.(2019?济宁月考)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
B.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把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剩余氧气密度的大小不会改变
4.(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质量相同的a、b、c三种液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图乙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bca
B.acb
C.abc
D.bac
5.(2017?常州)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一块质量为0.79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
A.1%
B.10%
C.90%
D.99%
6.(2019?眉山)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_cm3.(ρ冰=0.9×103kg/m3)
7.(2019?桂林)如图所示,两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根据图中液面的高度和液体密度知识,可知A液体是________,B液体是________。(ρ水>ρ酒精)
8.(中考改编)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油样品的质量___________。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________。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你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9?闵行区期末)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某物块的质量为27克,将该物块放入盛有20厘米3水的量筒中后,水面位置如图所示,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克/厘米3。该实验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所需要的测量仪器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需要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8?虹口区二模)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小组同学选用若干个冰块进行实验。他们分别测出冰块的体积和质量,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冰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1
10
9
2
20
18
3
30
27
①小明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继续进行研究,选择水、固态海波、煤油等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表四中。
表二
水
表三
固态海波
表四
煤油
实验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4
9
9
7
10
17
10
10
8
5
18
18
8
20
34
11
20
16
6
27
27
9
30
51
12
30
24
进一步分析四个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或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同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和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红在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时,发现_______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为验证小红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应添加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实验。
二、提高训练
1.(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cm3
2.(2018秋?唐县期末)甲乙两个密度均匀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边长之比a甲:a乙=1:2,甲乙这两种金属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则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质量之比是( )
A.2:3
B.3:2
C.3:4
D.3:8
3.(2017?瑶海区期末)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72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空心球,B是实心球
B.实心球的密度是6g/cm3
C.空心球的密度是8g/cm3
D.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3cm3
4.(2019?绵阳模拟)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起,发改委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2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09元和0.10元”据此估测92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2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A.0.83×103kg/m3
B.0.78×103kg/m3
C.0.72×103kg/m3
D.0.68×103kg/m3
5.(2016?秦淮区二模)一只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
A.ρ0
B.ρ0
C.ρ0
D.ρ0
6.(2019?嘉善县模拟)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在浙大诞生,实验室昵称它为“碳海绵”。检测结果显示“碳海绵”还有超强的储电能力;它只吸油不吸水,是已报道的吸油能力最高的材料;它放在温度-196℃的液氮中,弹性活力依然;“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温材料等物质;它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mg/cm3(不包括该物质空隙间的气体)。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用“碳海绵”做手机电池可能将大大延长手机待机时间
B.若海上发生漏油事件,则可以把“碳海缩”撒在海面上迅速吸油
C.若用此材料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的低温
D.相同体积“碳海绵”的质量远小于密度为0.09kg/m3的氢气的质量
7.(2018·余杭区期末改编)同学们想测量开水瓶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整天平横梁平衡;②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m,示数如图甲;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④读出水的体积V1;⑤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⑥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V3。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步骤①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则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请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物理量
软木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
V1/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m3
水、软木块和铁块的总体积V3/cm3
软木的密度ρ木/(kg?m-3)
数值
40
(3)小红同学发现在上述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一步骤是④(填序号)。
(4)同学们经过评估交流后,发现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则所测密度应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软木的实际密度。
8.(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改编)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上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__克。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方法测量体积,则颗粒的体积是______厘米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____千克/米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填“大”或“小”,下同);若颗粒物太少,则实际密度比测量结果_______。
(5)若在测固体颗粒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填“大”或“小”)。
9.(经典)一场大雪后,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厚度为180mm,然后他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如图所示,已知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求
(1)雪花的密度多大?
(2)在该地面上100m2积雪的质量是多少?
10.(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某冰块中有一小石头,冰和石头的总质量是64g,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恰好悬浮于水中(冰和石头的平均密度与水相等。)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ρ水=1.0g/cm3,ρ冰=0.9g/cm3)
求:(1)冰块的体积;(2)石头的质量;(3)石头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