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新教学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最新教学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6 16:3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简单介绍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记住并能正确运用源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3、正确理解八个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实词含义;
4、能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5、能明确说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用自己的观点正确评价桃源社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作者
看够了尘世的忙碌,听腻了都市的喧嚣,当人们置身于一处幽雅美丽的山村时,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世外桃源。”你知道“世外桃源”的含义吗?
东晋末期,政治黑暗,剥削压迫异常残酷,一位做过几任小官的文学家,实在难以忍受与统治阶级为伍,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躬耕田园的生活,这一辞官,虽然未能改变现实,却造就了一代大师,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身官宦世家,29岁入仕,却“不为五斗米折腰”,于41岁时毅然辞去仅任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创作大量田园诗,其中《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移居》二首最著名,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散文辞赋,也很出色,其中《桃花源记》成为千百年脍炙人口的绝世佳作。
二、听读全文,整体感知:
1、聆听录音,跟读全文;
2、自读全文,结合注释说说全文大意;
3、抽读全文,注意下列各字的发音;
鲜美xiān 舍船shě 屋舍shè 阡陌qiān mò 衣着zhuó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huán 诣太守yì 此中人语云yù
4、第一印象往往是永生难忘的,谁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与想象说说桃花源给我们的第一感觉。
[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热情淳朴等]
三、归纳词义,强化记忆
1、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大胆提出你的疑惑,让我们共同解答,共同进步;
2、归纳整理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下面请大家将自己认为需着重记忆的字的句子写到黑板上,看谁抓住了重点。
3、教师用不同色彩的笔标志整理,学生记录如下:
古今双音异义词:
⑴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⑵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⑶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⑷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境地。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⑸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关系。
⑹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⑺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⑻ 俨然:古:整齐的样子。今:形容很像。
通假字:
⑴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⑵ 具答之 :同“俱”,完全,详尽。
新文言实词:
⑴ 缘溪行:沿着 ⑵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⑶ 甚异之:对……感到惊异⑷ 才通人:只,仅仅
⑸平旷:空阔、宽阔 ⑹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⑺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⑻ 乃大惊:竟然
⑼ 咸来问讯:都、全 ⑽ 自云:说
⑾为具言:为[桃花源人]详细的说出⑿ 延至其家:邀请
⒀ 语云:告诉 ⒁ 既出:已经
⒂ 扶向路:沿着,原来 ⒃处处志之:做标志
⒄诣太守:晋谒、拜见 ⒅ 欣然规往:打算
⒆寻病终:不久 ⒇ 未果:实现
源自本文的成语:
⑴ 豁然开朗 ⑵ 无人问津
⑶ 怡然自乐 ⑷ 世外桃源
四、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联系社会背景,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
⑴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⑵ 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和谐共处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⑶ 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
2、今天的你,如何评价桃源社会:
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令人向往、有积极意义的,但生产力落后、封闭狭隘,是应该摒弃的。其带有原始共耕痕迹,有一定程度的方寸,因此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一种空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归纳概括各个结构层次的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文章语言艺术的独特理解;
3、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并能说出一定的见解;
4、背诵全文,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读,导入学习:
美丽的桃源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梦想。所有梦想的产生均来自于陶渊明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在激情朗读中品味其美好绝伦的结构艺术与语言艺术吧!
1、伴乐朗读;古筝《阳关三叠》
2、选段赛读;
3、齐声朗读;
二、理清思路,品析结构:
1、说说文章的组材顺序: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2、朗读全文,口头填充下表:
行踪
发现 神奇
美景
行踪
美好
访问 美景

民风
官员
寻找 虚幻
名士
3、桃源当然是虚构的,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暗示他的虚幻,又表现他的真实的?
 时间、地点、人物真实,让人确信。“忘路之远近”、“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又暗示虚无。
三、品味语言,感受细节:
㈠、自由选择你认为描写优美或者认为值得玩味的句子,让我们大家来共同欣赏探究。
示例:
1、第一段有哪些美点可赏?(自由表达)
明确: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以及沿途所见的美景。
2、进入桃花源的过程描写为何细致描写?对桃源生活图景的描写有何作用?如何展开描写?
明确:描述发现桃花源的经过,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暗示了所去之地非比寻常。
 对桃源人生活图景的描写,表现了桃源人生活的美好,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平等、和平安宁,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从田园风光到社会人事,由远到近描写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皆出酒食‘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表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生活富足。
4、当渔人一一说了外面世界的情况后,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又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从这里能不能看出作者有何用意?
“皆叹惋”表现了桃花源中人对战乱的厌恶,对没有压迫、对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理想的追求。“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他向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完美的统一,向往没有压迫、没有纷争、没有忧伤的生活,渴望处处恬静、和乐,人人淳厚、纯朴。
㈡、找规律,求准确,快背诵。
提示:按思路,画图示(学生自画),结合联想,背诵全文。
四、背诵比赛,探究特色
1、小组互查,推荐参赛;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写作上的特色;
①、曲折回环,层次分明;②、真假结合,虚实相生。
五、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真假结合,虚实相生,对现实绝望的陶渊明借桃源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其精巧的布局、精炼的描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学范例。生活中、想象中,你也一定有这样一处梦想之地,学习陶渊明,也用你的神来之笔记录下心中“桃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