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读不完的大书
语文要素
阅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感受大自然的乐趣,积累喜欢的语言。
3.理解“井然有序、超凡脱俗”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写作:
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好玩的东西”。
人文主题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准备
1.相关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借助讲解书,自学生字新词,完成《预习卡》。
2.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通过随文识字、看图识字等方法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借助图片,认识“重瓣”“棕榈”等事物名称的词语。
3.会写“读、麻、蚂”等10个字。
4.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大书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们在哪本书里学到了什么知识?看到了什么有趣的图画呢?
2.你们读的书都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但是有这样一本书,比你们看过的书神奇多了,知识丰富多了。它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3.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里面有哪些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板书课题。
4.指导在田字格里写生字“读”。指导“读”的书写要点:“讠 ”横折提的竖与点对齐;右边第三笔是横钩;“头” 的最后一笔是点。
二、初读课文,认识大书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流利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思考:这本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呢?
2.汇报: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就是——大自然。
三、随文识字,翻阅大书
1.学习第1自然,感受生动的语言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
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林间的花草树木,水里的虾蟹游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设计意图:
第1自然段是文章总起段,下文作者介绍的各种“好玩的东西”都始于这一段。尤其第二句,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话不但生动,而且仅用六个短语就描绘出了一幅包罗天地万物的宏大画卷,感受作者语言的准确精练。另外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关联词“不仅……还……”,也识记了“仅”这个生字。
(1)纠正字音:走兽,“走”平舌音,“兽”翘舌音。
(2)提问:在这段话里,作者觉得大自然里什么是好玩的东西? (全班齐读)
作者只列举了这六个短语,为什么就说是“世界万物”呢?请同桌一起说一说。
教师小结:首先,作者用了省略号,说明列举并没有结束,世界上像这样好玩的事物还有许多,所以说是“世界万物”。另外,这六个短语非常具有概括性,从天空到大地,又按照“空中”“地上”“林间”“水里”这样的类别进行列举,包含了各处各类事物,所以说是“世界万物”。
(3)将“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句子中“不仅……还……”,换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如:不但……而且……,不但……还,不仅……而且……)
使学生明确,这组关联词表明世界万物,在好玩有趣的基础上,更能引起人们的沉思和遐想。
2.指三名学生分段朗读第2~4自然段,随文识字。
学生逐段朗读,教师相机纠正下列字词读音:
盘旋(xuán) 对垒(Iěi) 那番(fān) 忠贞(zhēn) 敬佩(pèi)
蚂蚁,“蚂” 字为三声mǎ,在词语里与“蚁”相连,发生变调,读成二声。指导在田字格里写生字“蚂”“蚁”: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在书写时有哪些相同点?教师讲解:都是虫字旁,虫字旁的第四笔竖都高于右边部分。右边部分都有一个笔画——“马 ”的横画, “义”的撇画,伸到虫字旁的下方。
重瓣,chóng;是指有多层(两层以上)花瓣的花朵,相对于单瓣来说具有相对高的观赏价值。图片展示,使学生区别重瓣与单瓣,感受花朵的多样性。
结子,结不同的果:“结” 为多音字,“结jié果”与“结jiē果”分别表示什么不同意思呢?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 (jiē) 果”,动词,表示长出(果实或种子)。而“结(jié)果”有结束之意,表示在某一阶段, 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的状态。 所以课文中两个词里都读jiē。
橘子,jú。 与“桔”同义,“橘” 俗作“桔”。图片展示,便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橘”。
设计意图:
在“随文识字,翻阅大书”这一环节,一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一边随文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总起段第1自然段和生字词较集中的第5自然段。通过扩词、比较、加一加、换偏旁、据义辨音、看图学词等方法,扫清生字词障碍,扫清读文障碍,为下节课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感受语言的韵味作铺垫。
3.学习第5自然段,学习运用量词。
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段落,随文纠正字音,学习词语。
(1) “我”最喜爱的是屋后的什么?
两丛竹子:“丛” 在这里是量词,用于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我们还可以说一丛什么,两丛什么呢?学生尝试使用量词“丛”:如一丛野草,两丛菊花。
一株棕榈:“榈”字读音为“lǘ”。图片展示棕榈树和蒲扇,使学生认识“棕榈”这种叶子特别大,像蒲扇一样的植物。
(2)棕榈长在屋后的哪里? ——池塘。 请学生根据部首区别塘与溏、糖,再分别组词。
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塘”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两部分顶部平齐。右边广字旁的长撇伸到“土”下边。
(3)棕榈展现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副” 与“幅”要注意区别。两字读音不同,意思不同。请分别组词。
(4)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秋高气爽”的“爽”字。
4.学习第6自然段中的“册”。
指名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强调“册”的读音为平舌音cè,不要读成翘舌音。
练习读词:
画册 练习册 上册 下册 手册
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册”字:主笔长横左低右高,起笔在横中线上。
5.集中写字,发现规律。
(1)出示要写的字:梨、柔。
(2)引导学生观察:
这两个字的结构都是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首先要比较上下两部分的大小。
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梨、柔——上下两部分的大小基本相同,“梨” 中上半部分的第三笔竖、第四笔撇、第七笔竖钩的收笔均在横中线上。“柔” 的第四笔竖钩、第五笔撇的收笔均在横中线上。
观察,“梨”与“柔”都是木字底。木字作底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观察汇报后,教师总结:木字旁的横略长,拖住上边部分;竖略短。
(3)在书上先描红,再分别写两个字。
四、再读课文,梳理大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亲自像作者一样去观察大自然,亲自感受大自然中蕴藏的无穷乐趣。下节课再让学生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好玩的东西”。
1.请同学们再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介绍了哪些“好玩的东西”?圈出来。
2.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词语,并一一配上图片:
小麻雀、老鹰、蚂蚁、花儿、草的叶子、果树(桃树、梨树、橘子树、柚子树)、竹子(春笋)、棕榈(大蒲扇)
3.全班认读词语。
五、走出教室,观察大书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 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放学后,就请同学们走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好玩的东西吧,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理解为什么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3.理解“井然有序、超凡脱俗”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好玩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原文导入,借助生动语言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第1自然段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遐想”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
借助第1自然段结尾句子,借助原文中这一生动语言,简单自然地导入新课,并理解新词“遐想”。
遐想就是悠远地思索或想象。那么大自然中那些好玩的东西让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沉思与遐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二、落实要素,感受生动语言
1.回顾课文,你觉得作者介绍的什么东西最好玩呢?
课件出示要求: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自由回顾课文后,按要求汇报。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与学生点评相结合,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答:
朗读:关注学生是否读出了词句表达的意思,关注学生能否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表现事物的特点。
表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尝试用自己的话对这一事物展开适当的想象。
3.学生汇报过程中,重点关注引导学生对以下生动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学生朗读句子,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引导有感情的朗读:
作者连用两个叠词生动地表现了小麻雀的活泼可爱,请学生也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这令人愉悦的小麻雀。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学生朗读句子,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引导感悟语句的生动:
让学生通过做一做老鹰 “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 猛扑而下”的动作,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正是这三个词,生动恰当地描写出了老鹰“雄健勇猛”的特点。
出示老鹰翱翔天空的视频,观看后,请学生练读句子,教师指导读出“雄健勇猛的感觉”!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学生朗读句子,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引导理解重点词语:
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看过的蚂蚁搬食物或两军对垒的景象。再出示蚂蚁搬家、两军对垒的短视频。
通过学生讲述、观看视频,学生讨论理解“井然有序”“两军对垒”“勇敢忠贞”三个词语的意思。“井然有序” 形容很整齐有秩序的样子。“两军对垒”, 指两军相持,排好阵势,即将开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学习本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切实有效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环节。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以“你觉得作者介绍的什么东西最好玩呢?”这个大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所以在学生有独特感受的汇报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对可以关注哪些生动的语言进行引导。
教师小结:这句用拟人写法, 把蚂蚁写“活”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趣”字,这样的句子多生动。
指导学生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自己对小蚂蚁的敬佩之情。
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学生朗读句子,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沙沙”这个词准确地写出了微风中竹叶抖动的声音,并且作者此刻产生遐想,觉得那声音“如同温柔的细语”。这样的语言充满诗意。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学生朗读句子,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引导有感情的朗读:
在这样的境界里,你可能想听一首轻音乐,可能想坐在池塘边看一本好书, 也可能就想站在那里,静静地欣赏。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个生动优美的句子。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从这篇文章里找到了许多生动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每一句生动的语言都如同一颗珍珠在熠熠生辉,请同学们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积累下来。
三、拓展实践,运用生动语言
1.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提问:学完了课文,你觉得作者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有道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承接上节课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大自然中的观察所见,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并鼓励学生对大自然中的所见,产生沉思和遐想,积极用笔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为落实本单元写作要素“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作铺垫。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大自然中有万事万物,包罗万象。细细欣赏,每一处都是风景,慢慢品味,每一处都蕴藏知识。大自然里有太多的奥秘值得我们去解读。所以说大自然是看不完的大画册,是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相机板书。
2.拓展观察、表达训练。
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还读到了什么?昨天放学后你观察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沉思和遐想呢?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3.交流欣赏。
请写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片段,全班共同欣赏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时,我着重从“读”“悟”上入手,引导学生快乐学文、读文、识文。
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又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其情感世界。比如引读的运用和教师的换位参与等都起到了激发调动学生情感的作用。学生体会到大自然如何可以称得上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在字里行间学生感悟到了,大自然给作者提供了游戏的材料,自然的庭院让他欣赏到美,大自然奥妙无穷,有着丰富的知识,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随后,让学生们说说大自然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有的孩子说自己奶奶家的院子里有许多的果树,到了秋天,自己站在小凳子上采摘鲜果,吃起来格外鲜美,有的说自己在路旁看蚂蚁搬家,想到天气的变化……听着他们的描述我觉得孩子们真正悟出大自然为什么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了。
这节课如果能在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面完整些,指导朗读时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