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在一起》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泥塑课是美术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对泥塑课情有独衷。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他们既学到了知识、获得了技能,又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泥塑造型的方法,进行简单动物形象的造型,并鼓励他们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快乐的学习中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以儿童喜欢的小动物为题材,利用陶泥或彩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切挖和堆塑等基本技法进行简单的“动物”造型的学习和表现,让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在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亲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彩泥特性,学习揉、搓、捏、压、组合等泥塑的表现技法。
2、能运用泥塑方法捏出一个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场景,表现出动物母子间的亲情。
3、培养学生热爱泥塑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泥塑的各种技法表现出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彩塑技法的运用、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彩泥,底盘、泥塑工具。
2、教师:课件,泥塑作品。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请学生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多么美的歌词啊: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妈妈的关怀。我们小时候都会和妈妈在一起,妈妈会陪着我们一起长大。小动物也是一样的,它们的成长同样也离不开妈妈,它们也会和妈妈在一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小动物的世界,去看看它们是如何和妈妈在一起的。板题:和妈妈在一起。
(二)探究学习:
1、小动物为什么要和妈妈在一起呢?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课件出示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1)妈妈在给小动物喂食。
(2)小动物在向妈妈学习本领。
(3)妈妈奋不顾身地保护小动物。
原来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是它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它们学习本领的开始。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们和妈妈在一起时会做些什么呢?它们会有哪些亲昵的动作呢?(抱、亲、舔、靠、依偎……等。)
3、出示本节课艺术实践的要求:运用泥塑方法捏出一个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场景,表现出动物母子间的亲情。
4、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泥塑方法?(揉、搓、捏、压和堆塑)
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泥塑的技法来表现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呢?下面我们以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为例,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该如何进行泥塑。(教师讲解、演示)
(1)观察。首先,我们要观察一下我们要泥塑的动物的身体分为几部分?都是什么形状的?
(2)分泥。按动物的各个部分,把泥分成几块。
(3)塑形。捏出动物的各个部分。
(4)把动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组合。
提示:我们在表现动物妈妈和孩子时,它们能捏成一样的吗?不能,妈妈大,孩子小。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妈妈和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情景去塑造。成型后,指导学生对动物的表情、四肢的姿态等作加工调整,以增加情趣。作品完成后,用板(或硬纸板)作底座衬托,使之能整体拿起来。
5、欣赏泥塑动物的作品,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你想塑造什么小动物?它在和妈妈一起做什么?
6、请学生谈谈创作构思。
(三)艺术实践:
想不想自己也塑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呢?为了让同学们塑的更好看些,老师给你们提一些好的建议:
a.两个人要分工合作,有的做妈妈、有的做孩子,互相配合。
b.先做出基本形,然后抓住特点进行加工。
c.注意插接部分的稳定,使作品形象美观。
教师播放抒情的音乐,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多鼓励、启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总评。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都非常棒,制作得都非常认真,作品的表现力很强,都非常创意,色彩搭配得也比较好。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生命有情感,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我们要爱小动物爱妈妈,爱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灵,爱护地球丰富但有限的资源。
板书设计:
和妈妈在一起
方法:
1、观察。
2、分泥
3、塑形。
4、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