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我和昆虫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我和昆虫 人美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2-05 22: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和昆虫》
第1课时
一、 教学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自然界千姿百态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现极具开放性,选择性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相貌特征及生活习性,感受昆虫的美丽和可爱,并画出一副自己与昆虫玩耍的画。
2.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观察、欣赏,感知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昆虫的形色之美,初步简单了解昆虫的特征,引发热爱自然之情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难点:
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画一幅我和昆虫。
五、教学资源:
教具准备:昆虫范画,PPT。
学具准备:作画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师:冬去春来,万物苏醒,刚上课的路上,在操场的草丛中,发现了几只小朋友。于是,把她们带到了我们班,邀请它们和我们一起上美术课,同学们说好不好?
生:好!
师:那下面老师就把这几只小朋友,一一请出来,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些小朋友叫什么好吗?
生:好!
师:分别出示范画(蝴蝶、蜻蜓、蝗虫、蝉、螳螂。)
生:蝴蝶、蜻蜓、蝗虫、蝉、螳螂。
设计意图:此环节接近现实生活,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这样导入通俗易懂。通过欣赏老师作品,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天地,是孩子们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启迪情感,丰富想象力的生动教材。
(2)提问:小朋友们和昆虫之间,应该怎样的友好相处?
(3)揭示课题:《我和昆虫》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
(2)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蝴蝶、蜻蜓、蝗虫、蝉、螳螂。)图片,引导学生赏析,简单了解昆虫的特征,来发现不同昆虫的美丽与可爱。
蝴蝶:身上有好多花斑,色彩比较丰富,像是花丛中“飞舞的花朵”。
蜻蜓:大眼睛,长尾巴,透明轻薄的两对翅膀,动作轻盈,灵敏,像一架小飞机。
蝗虫:有着强劲有力的后腿。
螳螂:前肢像两把“大刀”,头部呈三角形,复眼突出,颈部可180度转动。
蝉:头部宽而短,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昆虫中的歌唱家。
(3)师提问:怎么样才算是昆虫呢?
生:自由回答
(4)这只蜜蜂的身体有几部分组成?
师:小昆虫的构成有头、胸、腹,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出示板书)
设计意图: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微观世界,近距离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美丽、奇特,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引导孩子走近昆虫,细心体会,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三、欣赏教材学生作品
A、打开书翻到P23
(1)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在这些画中小朋友和昆虫在干什么?
生:个别发言。
(小朋友和昆虫在一起玩。)
师: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
师: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回答的都非常好。那如果让你们画,你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昆虫的种类较多,但要同学们数出来却是较少,因为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昆虫实在是少得可怜。城市的建设,环境的恶化,生活圈的狭小是其主要原因。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学会赏画,平画。
(2)根据构思来决定要绘画的昆虫。
展开你的想象翅膀,画一幅你和昆虫在一起玩耍的(配上音乐,使学生走进其中。)
(3)表现要点:抓住昆虫的形象特征,添加适当的环境,用鲜艳的色彩表现。
(4)第1课时作业要求:
1.定位
2.完成简单构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让学生回顾绘画步骤,练习基本功为中、高段学习美术打功底。
四、学生绘画,教师巡视辅导。
五、小结:
昆虫有成千上万种。它们是动物大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我们身边已经有许多小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了。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小动物,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我和昆虫
头 一对触角
胸 两对翅膀
腹 三对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