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题型中培养学生归类意识
—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谈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
【课前慎思】
现今的教育改革比较注重“思维”二字,思维课堂的引进与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思维课堂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已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教师应加强引导并合理组织小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基于一道题的练习,推演出解决这一类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0页的第15、16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该内容已经处于期末复习阶段,是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升的关键点。教材安排的题型比较基础且不够丰富,需要教师加以拓展提高。
【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对于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归类意识。到了三年级,学生又进一步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但学生对于该单元灵活多变的题目类型很难掌握,稍微变一变就不会做了。本课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各类题型,培养他们题型归类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能正确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会做相关的变化题,积累认识和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及其变式。
【教学设计】
回顾图形特征
请学生回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根据回忆内容填写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
典型例题
你会判断吗?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2)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典型例题,检测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图形特征是否理解到位,有没有将图形背后的本质都弄清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可以体现出他们的原始思维,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回顾图形周长
1.复习周长概念,通过指一指、变一变(图形内部添一根线)的环节进一步明确周长是什么。
三、题型练习
1.题型一:基本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
2.题型二:求拼/割后图形的周长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解题关键点。
【设计意图:这道题对于部分学生是比较难的,关键点就是要找出小长方形的长就是小长方形四条宽的长度之和,所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以先进生带动后进生。】
题型三: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将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本题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需要借助到平移,这样就能够巧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本题主要是通过变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该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并加以巩固。】
题型四:结合实际问题求周长
说一说这些实际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求什么。
解决一系列变式
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怎么变。
题型五:操作小能手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周长为18厘米的长方形。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由18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来的长方形。
解题时全班交流所有可能画出的情况。
【设计意图:操作题是本单元的一种常见题型,但是学生容易将上面两个题型搞混,所以这里采用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类题的理解,对比记忆是比较有效的。】
四、总结
回顾整理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总复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长+宽)×2 周长:边长×4
【教学后记】
这节课是一节复习课,而周长计算是本学期的难点,学生常常做错题目,对于周长计算公式也运用不熟练,尤其是周长公式的逆运用,所以需要加强回顾、练习。本节课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题型归类形成初步的归类意识。如何培养归类意识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法:
题型归类,练习巩固
丰富变式,从一道题走向一类题
通过反思,我认为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1.本节课首先回顾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但花的时间有点久,应该昨晚的回家作业就布置完成导学单上的特征对比表格,然后课前5分钟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而不应该在课上一起花那么多时间回顾,有点像新课了。一方面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应该简单过,把时间花在学生不懂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课上让他们写的话,由于字很多,所以写起来慢,很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
2.本节课主要是以多种题型分类进行练习,以让学生能够巩固各种题型,知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我有用心选择一些典型例题、难题以巩固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但是我在讲题目的时候引导性不强,常常自认为是引导的话却已经把答案固定了,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完全是在跟着我的节奏走。而且有些好题目我没有讲透,没有把背后的本质揭示出来。
3.整节课主线不明显,没有把一个主题一以贯之的感觉,这也是因为在重难点把握上出现了问题,作为复习课,学生都懂的不应该再讲,不懂的要详细讲、讲透。虽然三年级的教学设计不用像一二年级那样富有情境性(比如闯关什么的),但也要合理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4.我在讲课的时候语言不够精练,面对学生的回答有时候评价语言不合适,主要是课前没有把学生会出现的情况预设一遍,没有把过渡语言准备好。
5.整堂课缺乏一个评价奖励机制,比如发言小卡片、发言小糖果以及云平台自带的小组加分制度,没有合理利用资源,使得课堂有点不活跃。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二年级上来,并不能像高年级那样对待,还是需要一些小奖励来激励他们举手发言的。
总之,经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还要多努力学习,课堂应多放手让学生去讲去练去做,而不是把他们牢牢攥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