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该篇古诗属于写景类,写景类古诗对三年级孩子而言,相较于其他类型古诗比较容易。但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文的意思,并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三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性格活泼,但是民族孩子缺乏语境,表达能力欠缺,所以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难。
教学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重点词语的意思,帮助孩子准确说出古诗文的意思。
2、通过朗读和情景结合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想象古诗的画面,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曾学习过的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讲解天门山(由来)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成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二、作者介绍以及创作背景
1、作者介绍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2、创作背景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三、新知讲解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初步感知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呢?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红日
3、诗意讲解,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讲解诗句的第一、二句。
①思考: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水又是什么样子的?
天门山:高大雄伟,陡峭险峻
水:碧绿清澈
②思考:第一句诗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景象?
这一句诗让人联想到天门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天门”才中间断开而成为东西两山,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③思考:第二句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状态表现出来了,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2)根据注释,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四、探究讨论
1、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立”而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呢?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这里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的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2、诗的三、四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五、通过刚才的讲解,我们一起看看你记住了多少哦?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碧水 青山 孤帆 红日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天门中断楚江开。
(2)孤帆一片日边来。
4、背诵古诗。
六、拓展积累
你知道哪些关于李白的诗歌呢?
《早发白帝城》 《赠汪伦》
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乘舟将欲行,
千里江陵一日还。 忽闻岸上踏歌声。
两岸猿声啼不住, 桃花潭水深千尺,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结
本诗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以及乐观豪迈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