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18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法,并试着运用。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自然段,能在读中想像,读中感悟,难在学生对优美语言的赏析能力,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进行习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文中总分总的构段方法,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难点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独立解决。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我采用以读代讲,读想结合,读悟结合,读背结合,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语言。
展开想像,交流讨论,在交流中让学生相机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请同学们齐读两遍课题,想想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呢?教师相机板书、板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让学生自主学习2--6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大胆处理教材,重点抓住第4自然段。
西沙群岛的海水向我们展示了他美丽的一面。现在让我们尽情地潜入海底,去感受一下海底的美丽,去和海底生物交交朋友吧!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三小节。
4、现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珊瑚?”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
这是什么动物?“海参?”“谁见过?谁吃过?谁来表演一下蠕动?我们一起来懒洋洋地读一读蠕动的海参”
5、同学们快来看,这个全身披甲的家伙是谁?什么叫威武?谁能表演一下威武的样子?读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珊瑚美、大龙虾威武……)
6.喜欢海底吗?让我们先去看看海底的鱼吧!(出示课件)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这里的鱼吗?(指生说)老师带来了一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这些鱼,我们一起来看看,把它们存到记忆仓库里,好吗?(师出示词语)书上是怎样来写西沙群岛的鱼的呢?(指生读、评读[在评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读出鱼儿的多、可爱]、齐读)
7.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指名说)(夸张,说明鱼多,举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夸张)。
这一句话放在整段的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又叫中心句。这段文字,语言美是一个特点,在写作上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完整,写具体了。喜欢这些鱼吗?那就大声读读吧!,要读出鱼特别特别的多,读出对鱼的喜爱之情哦!听到你们的读书声,鱼儿们忍不住游上来啦!看,出示鱼别鱼的图片?西沙群岛的鱼这么多这么美,显出西沙群岛的物产是那么丰富,所以我们也说海底真物产丰富?。浮出水面,我们漫步在细软的沙滩上。谁向大家介绍一下海滩,在海滩上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来一起看看美丽的贝壳和可爱有趣的小海龟。海滩上就有这么多东西,西沙群岛真是物产丰富啊!过渡: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
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看一看其余4句话围绕中心句分别讲了什么????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也多)——→鸟粪多。?岛上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儿物产真丰富!?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马上就告别美丽的西沙了,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学情:?生:再见了,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生:再见了,美丽又迷人的西沙群岛。??生:西沙群岛再见了,我还会再来看你的。??生:再见了,难忘的西沙群岛。??生:再见了,美丽的西沙群岛,我希望你以后更美丽更富饶。?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师;是啊,我们的心情和作者一样,让我们共同祝愿美丽的西沙群岛必将??师生: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板书:更加美丽富饶.师:让我们带着对西沙群岛的向往,带着对西沙群岛深深的祝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段)?读得真有感情。学习小伙伴告诉我们,他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你发现了吗?是哪句话呢?拿出笔来画画,和同桌讨论、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全文是围绕着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来体现它的富饶的。(红粉笔画线、箭头,完善板书)今后我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最后又对全篇课文做了总结,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看板书,这篇文章的结构分明,是——????生:总—分—总(师板书:总—分—总)。
小结 小结:使用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用到这种写法?让我们再一次拿起课本,随着音乐,深情地来读读这篇课文吧!(配乐齐读)?今天的西沙群岛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像这样美丽的地方还有很多,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我们是如此的骄傲、自豪啊
!让我们再次自豪的齐读课题,永远记住祖国美丽富饶的南大门——西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