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7、三位中国美术家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对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方法 五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并思考
你们知道这幅画吗?对它有多少了解?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熟悉的语录出自谁?
欣赏图片并思考
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是不是很独特?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三位非常著名的中国美术家——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一起来学习《三位中国美术家》。
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张择端
1、欣赏《清明上河图》并思考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
这幅画主要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是一幅风俗画。
2、认识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自幼好读书,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1125)年间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以宫殿楼台为题材的画),传世作品为《清明上河图》。
3、艺术特色
(1)利用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和西洋绘画的焦点透视不同,散点透视不受视点的限制,画家走到哪画到哪,看到哪画到哪,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2)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桥下发生了什么故事?
画家是怎样表现人们的各种情绪状态的?
人物虽小,但描绘得一丝不苟、笔笔精到,人物的神情动态呼之欲出。
(3)《清明上河图》是一部研究北宋生活的“百科全书”,你从中能观察到什么?
从画中找出商铺的招幌,看看这些店铺经营的是什么?
(4)找找北宋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独轮车、驴马、轿子、船只……
(5)从《清明上河图》我们能了解到北宋的哪些风俗?
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斗茶
4、影响
张择端的写实画风影响了后世都市风俗画的创作。
欣赏《皇都积盛图》(中国画)局部 明代 仇英
《南都繁会图》(局部)明代 仇英
(二)认识徐悲鸿
1、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中,有一位画家继承了写实的传统,并以画马著称,你知道是哪一位吗?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2、说说你所了解的徐悲鸿。
画艺高超、爱国忧民、生活简朴
3、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有什么特点?
精神抖擞、豪气勃发。
刚劲稳健的白描线条勾勒出马的形态。
饱满酣畅的墨色扫出马的鬃尾。
同时吸收西方绘画光影和明暗的表现方法,用淡墨渲染出马的结构和层次。
4、想一想:徐悲鸿要借奔马抒发自己什么思想感情?
抒发爱国忧民的思想,表现不屈不挠、勇敢坚毅的民族精神。
为什么徐悲鸿选择马的形象?——马在中国人民心中始终民族精神的象征。
欣赏《马踏匈奴 》陕西霍去病墓石雕 西汉 高168厘米,长190厘米。
《马踏飞燕》青铜雕塑 东汉 高34.5厘米,长45厘米。
欣赏《田横五百士》(油画,198厘米× 355厘米,)1928—1930年)徐悲鸿
九方皋 (中国画 ,351厘米× 138厘米,1931年)徐悲鸿
5、影响
徐悲鸿中西融合的写实主义画风影响了蒋兆和、李斛等一大批画家的创作。
欣赏《流民图》(中国画,2700厘米× 200厘米,1942—1943 )局部 蒋兆和
欣赏徐悲鸿《自画像》素描 1925年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可采入者容之。” ——徐悲鸿
徐悲鸿在中国画中融入西方写实主义技巧,更好地发挥了艺术的社会作用,振兴了民族艺术!
(三)认识潘天寿
1、了解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他的绘画不受西方艺术的影响,完全根植在民族艺术的土壤里。
十四岁时潘天寿便立志当一名中国画画家。
在浙江第一师范上学时,老师李叔同就教诲他:“作画不求名利,唯求人格完美”。
二十七岁时,潘天寿在上海与大画家吴昌硕成为忘年交,画风深受吴昌硕的影响,但是他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2、欣赏《记写雁荡山花》
这是潘天寿雁荡山写生归来的创作。画家在那里发现了山石、幽草、山花这样细微题材的美。他将山水画和花鸟画相结合,开创了“近景山水杂以山花野卉”的新画法。
(1)构图
潘天寿绘画的构图以奇险取胜,一块巨石占据画面的五分之四,被称为“潘公石”。布局上善于“造险”和“破险”。
(2)笔墨
巨石多以短促有力的方折笔勾勒,求得岩石的方折陡峭。花卉的形象采用柔和的曲线,双勾描绘,浓重的墨点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
(3)色彩
山花的朱砂色和野草的石青、石绿色和墨色交相辉映。使得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清新古雅。
潘天寿认为绘画要有“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即使同一题材的作品,他也在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
3、潘天寿绘画作品欣赏
睡猫图(中国画,87厘米×76.2厘米,1954年)潘天寿
铁石帆运图(中国画,249.5厘米×242厘米,1958年)潘天寿
小龙湫一角(中国画,107.5厘米×107.8厘米,1963年)潘天寿
潘天寿在绘画上主张“强其骨”。他的作品总能给人钢筋铁骨般的气势美,同时又洋溢着勃勃生机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4、小游戏
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右侧的零散形象拼到左侧的画面中,力求体现潘天寿绘画大气磅礴、构图奇险的特点。
5、欣赏视频深入了解潘天寿的艺术思想
人品和画品,人品第一。画品和人品紧密相联,二者不可分割。 ——潘天寿
三、学以致用
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中国美术史上名家辈出,今天介绍的三位画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希望同学们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中国画艺术的伟大精深。
五、课后拓展
课下查找资料,看一看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的作品分别在哪些博物馆收藏?记录下这些博物馆的位置和馆藏情况,下节课回来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