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课后训练(一)
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点燃前都要验纯
B.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才能燃烧
D.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2.加州花园大火引发了人们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下列对燃烧与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
)
A.雨棚燃烧,可以升高雨棚的着火点
B.书房失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可以隔绝空气
D.熏制腊肉,树枝架空可延长燃烧时间
3.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4.实验课上,战神班的同学们分成两组完成“燃烧的条件”的相关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加入他们!
(实验目的)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原理:
(实验设计)
甲组的实验
乙组的实验
(1)(甲组实验)
①如实验A所示,对于水和酒精来说,探究的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②生活中,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劈柴)来引燃煤,据此推测,实验B中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填“木屑”或“煤粉”);此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其_____;
③若将B实验中的木屑换成与煤粉等质量的煤块,二者中_____(填“煤块”或“煤粉”)燃烧更加剧烈。
(2)(乙组实验)
①实验A中设计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所探究的条件和甲组中_____(填“A”或“B”)实验相同;
②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
(3)(交流合作)
①在两组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中,_____法的思想贯穿始终;
②为了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两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冰提出:蜡烛然撒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蜡烛火焰应该由下至上熄灭。请你对他的说法进行评价_____;由此实验,给你在火场逃生中的启示是_____。同学们经过上述探究与合作,体验了其中的乐趣,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氧气和氧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图甲、图丙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产生氧气的体积与装置内的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得到图乙所示的图像。
(1)写出图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若三次所用的3%H2O2溶液都是8mL,从图乙中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利用图丙所示装置探究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1)白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
(2)由“蜡烛熄灭,白磷燃烧”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滴入水后白磷立即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进,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
(初步探究)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蒸馏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②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⑤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
(1)以上步骤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
(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④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对比⑤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若把60℃的蒸馏水换成冷的蒸馏水,重复以上实验步骤进行对比,该实验还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
(提出问题)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究竟有没有氧气剩余?
(深入探究)用手持技术定量检测白磷在瓶内燃烧时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如图2:
(反思交流)(4)下列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该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②白磷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没有氧气?③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白磷不能继续燃烧
(5)通过数据分析,你对燃烧需要氧气有什么样的新认识_____;在按课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足量的红磷燃烧熄灭后,等到集气瓶冷却,根据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从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结论是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的。
7.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猜想正确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生成Mg3N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课外小组通过对镁条燃烧和CO2灭火的实验来认识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
实验计划:
(1)酒精灯点燃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观察记录现象;
(2)酒精灯点燃镁条,将燃着的镁条伸入一瓶CO2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和记录:
实验(1)中除了看到白色固体外有一种黄色固体产生,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小组重新进行一次实验,得到实验现象相同,由此引发小组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空气中的N2也可以和Mg反应生成Mg3N2,Mg3N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中发现镁条没有熄灭,继续燃烧,结束后集气瓶中有白色固体生成,同时瓶壁还有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
实验反思: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D
4.可燃物????木屑????着火点????煤粉????B????氧气????控制变量????说法不正确,蜡烛燃烧使烧杯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密度变小,二氧化碳气体向倒扣的烧杯顶端运动,会使蜡烛由上至下熄灭,所以不正确????应蹲下靠近地面或匍匐前进,跑离着火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