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系列之2020-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成功之路系列之2020-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7 08:56: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成功之路系列之2020-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解析版)
一、化学与能源、环境
1.【2020新课标Ⅱ】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水酸化能引起浓度增大、浓度减小
B.海水酸化能促进CaCO3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
C.CO2能引起海水酸化,其原理为H++
D.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
答案:C
解析:A.海水酸化,H+浓度增大,平衡H++正向移动,浓度减小,浓度增大,A正确;B.海水酸化,浓度减小,导致CaCO3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促进了CaCO3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B正确;C.CO2引起海水酸化的原理为:CO2+H2O?H2CO3?H++,?H++,导致H+浓度增大,C错误;D.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从而减少CO2的排放,减弱海水酸化,从而改善珊瑚礁的生存环境,D正确;答案选C。
2.【2020江苏】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PM2.
5
B.O2
C.SO2
D.NO
答案:B
解析:A.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A不选;B.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选;C.SO2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SO2属于空气污染物,C不选;D.NO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有:硝酸型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O3层等,NO属于空气污染物,D不选;答案选B。
3.【2020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
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
答案:C
解析:A.天然气是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遗体经过漫长的时间变化而形成的,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能源,正确;B.水煤气为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如甲醇),正确;C.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火棉是名为纤维素硝酸酯,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硝化纤维,正确;答案选C。
4.【2017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解析:A.通常将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称为PM2.5,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正确;C.燃煤燃烧产生SO2和CO2,其中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氧化为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加入CaO可减小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小CO2的排放,错误;D.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正确。
5.【2016年高考江苏卷】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答案:A
解析:A、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A符合题意;B、利用风力发电能减少CO2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C不符合题意;D、我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约能源,会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6.【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B
解析:A.燃料燃烧产物是CO2,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A项正确;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CO2气体,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B项错误;C.液化石油气等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D.CO是有毒气体,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答案选B。
7.【2015江苏化学】“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答案:D
解析:A、低碳能减少CO2的排放,故A说法正确;B、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可以对物质进行回收使用,分类处理,故B说法正确;C、宣传环保知识,人人都参与进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环,故C说法正确;D、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对树木加大破坏,塑料袋使用引起白色污染,故D说法错误。
8.(2012·海南高考真题)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但是却可以引起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效应,A错误;B、正常雨水的pH值为5.6,pH值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B错误;C、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但CO2不会,C错误;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故选D。
9.(2015·江苏高考真题)“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答案:D
解析:A、低碳能减少CO2的排放,正确;B、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可以对物质进行回收使用,分类处理,正确;C、宣传环保知识,人人都参与进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环,正确;D、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对树木加大破坏,塑料袋使用引起白色污染,错误;答案选D。
10.(2011·重庆高考真题)“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
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
答案:A
解析:A.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与化学无关,正确;B.光纤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合成光纤是化学变化,让通讯更快捷,能让生活更美好,错误;C.用化学方法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能让生活更美好,错误;D.用化学方法合成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能让生活更美好,错误;故选A。
11.(2012·上海高考真题)2012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
A.PM2.5
B.NOx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A
解析:2012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PM2.5
这是最近两年才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也是被关注最多的污染物。故选A。
12.(2012·江苏高考真题)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A.汽车尾气产生的NOx,是污染物,需要净化,正确;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需要节约,可寻找新能源,正确;C.“白色污染”难降解,正确;D.过度开采,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生,资源是有限的,错误;答案选D。
13.(2011·北京高考真题)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废塑料瓶
废荧光灯管
不可再生废纸
垃圾分类
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可燃垃圾
答案:B
解析:A、废易拉罐为金属铝制品或铁制品,可加工回收金属铝或铁,为可回收物,正确;B、废塑料瓶目前大部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乙烯制品,可以回收利用重新制造塑料瓶,为可回收物,错误;C、废荧光灯管中含有微量元素汞,散入大气危害人的健康,因此属于有害垃圾,正确;D、废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可再生废纸是可燃垃圾,正确;所以答案:选B。
二、化学常识
1.【2019新课标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C
解析:A、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正确;B、铝合金硬度大,可用于高铁建设,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错误;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正确。
2.【2019北京】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
答案:A
解析:A.碳化硅(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元素与硅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VA族,符合题意;B.聚氨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C.碳包覆银纳米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且银不是主族元素,不符合题意;D.钛合金为含有金属钛元素的合金,其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3.【2018新课标2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A.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正确;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正确;D.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错误。
4.【2018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A
解析: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错误。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正确;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正确;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
5.【2016年高考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答案:B
解析: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答案选B。
6.【2016年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解析: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发生化学变化,错误;B、硅胶作干燥剂是利用其吸水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C、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使之生成无色物质,错误;D、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错误。
7.【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8.【2016年高考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B.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人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答案:D
解析: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原因是铁是活泼金属,能与Pb2+、Cu2+、Cd2+、Hg2+等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从而过滤除去,答案选D。
9.【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C
解析:A.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没有毒,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A正确;B.P2O5是酸性氧化物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硫酸,酸有腐蚀性,而偏磷酸有毒,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正确;C.氯化钙检验吸水性,而六水合氯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错误;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没有毒,没有腐蚀性,因此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正确,答案选C。
10.【2015天津理综化学】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答案:A
解析:A项硫在空气中或纯氧中燃烧产物均为SO2,不是SO3,故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2,A项错误;B项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成分主要为Cu2(OH)2CO3,Cu2(OH)2CO3可溶于酸性溶液,故可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B项正确;C项水杨酸为邻羟基苯甲酸,官能团为羧基、酚羟基,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故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C项正确;D项肥皂主要有效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高级脂肪酸钠会与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高级脂肪酸钙,从而是肥皂失去去污能力,故D项正确;本题选A。
11.【2015四川理综化学】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答案:D
解析:A、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成Al(OH)3胶体吸附;B、甘油具有强的吸湿性,可以让皮肤上的水分不会太快散发,同时适当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故用作保湿剂;C、漂粉精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作消毒剂;D、铁粉可以消耗食品袋中的氧气,铁粉自身被氧化,起还原作用。选D。
12.【2015海南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
D.漂白粉漂白织物
答案:D
解析:A、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溶于水电离产生的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而沉降下来,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错误;B、纯碱去油污是利用纯碱溶于水电离产生的碳酸根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较彻底的水解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错误;C、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醋酸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错误;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该物质漂白织物是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可以将织物的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正确。
13.【2014年高考海南卷】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答案:C
解析: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酒精溶液。酒精就是乙醇的俗称。正确。B.84消毒液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溶液。其有效成分是NaClO。正确。C.氢氟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错误。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人体一些不适,免疫能力下降等。因此会造成污染。正确。
14.【2014年高考广东卷第7题】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答案:A
解析:A、不锈钢主要是铁、碳合金,正确;B、棉、麻、淀粉都属于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的聚合度不同,所以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C、花生油是液态油,其成分主要是不饱和酯,而牛油是固态油,其成分主要是饱和酯,错误;D、豆浆加热煮沸属于蛋白质的变性而不是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错误,答案选A。
15.【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1题】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图。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答案:A
解析:A、水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正确;B、可燃冰不是水,是甲烷和水组成的水合物,错误;C、氢氧两种元素既能组成水,也能组成双氧水,错误;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4℃时水的密度最大,错误。
16.【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1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答案:C
解析:A、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水果的催熟剂,A正确;B、硅胶多孔,吸收水分能力强,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B正确;C、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甲醛有毒,不能作食品的保鲜剂,C不正确;D、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作胃酸的中和剂,D正确,答案选C。
17.【2014年高考天津卷第1题】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表而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答案:B
解析:A、铁表面镀锌,发生电化学腐蚀时,Zn作负极失电子,Fe作正极被保护,所以可增强抗腐蚀性,正确;B、聚乙烯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分解,可造成白色污染,错误;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烟尘等污染物,能造成雾霾天气,正确;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液能造成水污染,不能随意排放,正确。本类题目重点为化学与污染问题,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应特别注意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如雾霾天气的形成、重金属污染和白色污染问题。
18.【2013年高考福建卷第6题】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答案:D
解析:A、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用途广泛,除了制造光导纤维,还可以生产高纯硅、制工艺品等等,错误;B、海水是巨大的宝库,从中提取的物质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如海水淡化,错误;C、食品添加剂,有些有副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错误;D、油脂通过皂化反应得到肥皂,正确。
19.【2013年高考山东卷第7题】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
D
解析:聚乙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其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错;煤的气化和液化均为化学变化,B错;碳纤维属于无机材料,C错;粮食酿酒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D对。
20.【2013年高考上海卷第5题】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
A.显中性,pH等于7
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
C.显酸性,pH小于7
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
答案:B
解析:超临界水仍然呈中性,
C项错误,A项pH小于7,错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可知B正确(有机物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D错误。
21.【2013年高考天津卷】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答案:C
解析:我们每天吃的菜里都放了食盐来调味,浓度高的食盐水可腌制食品,杀死细胞,防止食品腐败,A项正确;新鲜蔬菜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高温煮熟,会破坏维生素C的结构,而使其损失,B项正确;人体内没有纤维素水解酶,不能使在体内水解,C项错误;花青素遇碱变蓝,而Na2CO3溶液由于CO32-的水解而显碱性,假红酒中无花青素,遇苏打就不会变蓝,进而鉴别其真伪。
三、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0新课标Ⅲ】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答案:C
解析:A.字画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画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正确;B.由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化学成分可知,其中的铜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均处于最高价,其均为自然界较稳定的化学物质,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正确;C.孔雀石和蓝铜矿的主要成分均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铜盐,因此,用其制作的颜料不耐酸腐蚀,错误;D.因为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碳酸铜,所以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正确。
2.【2020天津】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钟南山
C.侯德榜
D.张青莲
答案:A
解析:A.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测定了青蒿素的组成、结构,成功合成双氢青蒿素等;B.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C.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是: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创立了侯氏制碱法等;D.张青莲的主要贡献: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描述的是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过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答案选A。
3.【2019新课标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解析: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A、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错误;B、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正确;C、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正确;D、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正确。
4.【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错误。
5.【2018天津卷】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答案:A
解析:A、谷物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酒精中的乙醇被氧化成乙酸,即醋酸,酒精转化成醋酸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不是水解反应,错误;B、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即属于铜合金,正确;C、制造陶瓷的原料是黏土,正确;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此操作是萃取,正确。
6.【2015重庆理综化学】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答案:D
解析: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由CuSO4·5H2O→Cu,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A错误;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由Fe2O3
→Fe,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B错误;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C错误;D.
四氧化三铁的俗名是磁铁,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正确;答案选D。
7.【2015北京理综化学】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此题中A、火药使用是利用了S、C、KNO3发生反应,B、粮食酿酒师利用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在进一步在酒曲的作用下生成乙醇,D、铁的冶炼是利用C在高温下与Fe2O3反应生成Fe的单质,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C项转轮排字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8.【2016年高考天津卷】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答案:B
解析:A.
麻黄碱具有平喘功能,常常用于治疗气喘咳嗽,正确;B.醋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降低药效,错误;C.图示标志为放射性标志,对人体伤害较大,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正确;D.该标志为可回收物标志,正确;故选B。
9.【2015年全国卷】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该物质能够与很多金属反应,根据选项B最符合,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
10.化学与中华古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馨”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粘土
B.雾霾天气会危害人类的健康,“雾”
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同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答案:D
解析:A.陶瓷以黏土为原料,正确;B.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雾是粒度较大的液滴,霾是粒度较小的固体颗粒,正确;C.电热水器内胆一般是不锈钢或铜制成的,Mg较活泼,当发生化学腐蚀时Mg作负极而被腐蚀,从而阻止内胆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D.花生油是植物油,植物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牛油是动物油,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故D错误;答案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成功之路系列之2020-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解析版)
一、化学与能源、环境
1.【2020新课标Ⅱ】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水酸化能引起浓度增大、浓度减小
B.海水酸化能促进CaCO3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
C.CO2能引起海水酸化,其原理为H++
D.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
2.【2020江苏】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PM2.
5
B.O2
C.SO2
D.NO
3.【2020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
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
4.【2017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5.【2016年高考江苏卷】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6.【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7.【2015江苏化学】“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8.(2012·海南高考真题)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9.(2015·江苏高考真题)“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10.(2011·重庆高考真题)“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
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
11.(2012·上海高考真题)2012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
A.PM2.5
B.NOx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12.(2012·江苏高考真题)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3.(2011·北京高考真题)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废塑料瓶
废荧光灯管
不可再生废纸
垃圾分类
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可燃垃圾
二、化学常识
1.【2019新课标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2.【2019北京】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
3.【2018新课标2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4.【2018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5.【2016年高考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6.【2016年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7.【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8.【2016年高考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B.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人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9.【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10.【2015天津理综化学】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11.【2015四川理综化学】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12.【2015海南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
D.漂白粉漂白织物
13.【2014年高考海南卷】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14.【2014年高考广东卷第7题】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15.【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1题】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图。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16.【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1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17.【2014年高考天津卷第1题】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表而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18.【2013年高考福建卷第6题】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19.【2013年高考山东卷第7题】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20.【2013年高考上海卷第5题】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
A.显中性,pH等于7
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
C.显酸性,pH小于7
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
21.【2013年高考天津卷】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三、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0新课标Ⅲ】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2.【2020天津】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钟南山
C.侯德榜
D.张青莲
3.【2019新课标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4.【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5.【2018天津卷】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6.【2015重庆理综化学】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7.【2015北京理综化学】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8.【2016年高考天津卷】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9.【2015年全国卷】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10.化学与中华古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馨”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粘土
B.雾霾天气会危害人类的健康,“雾”
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同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