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训练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训练提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5 16: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训练提升
一、单选题
1.当下“共享单车”进入市区,方便了市民的绿色出行:但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
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质量变大
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湿衣服晾干”的原因,合理的是(

A.水分子分解
B.水分子的体积变小
C.水分子不断运动
D.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4.“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  )
A.数量很多
B.体积很小
C.不停地运动
D.有间隙
5.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很小
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冶铁一一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7.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8.加热碳酸氢铵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引起了同学们对氨气的兴趣,决定探究它的性质与变化。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的现象是烧杯B中酚酞溶液变红色
B.实验二中先滴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滴入浓盐酸。滴入浓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白烟”是由生成的氯化铵形成的,生成的氯化铵是气体
C.微观上,两个实验都能说明微观粒子具有在不断的运动的性质。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由实验一、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D.实验二避免了实验一的不足,改进后的优点有节约药品、环保、现象明显等
9.你一定很熟悉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  )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
B.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面造成的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分子和原子都是肉眼可见的微粒
10.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A.B.C.
D.
11.八月桂花飘香,能闻到飘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很小
C.分子可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1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分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不运动
D.分子可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水的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14.下图是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简易流程的微观示意图。图Ι为净化后空气,主要成分为氧气和氮气(其他成分忽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
”为氧分子,
B.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
D.Ι→Ⅱ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减小
15.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题
16.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
(1)小明采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完成分析与论讨。
①该实验现象是C试管比B试管中的酚酞______(填“先”或“后”)变红。
②通过该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其运动速率与______有关。
③该实验(图甲)与课本实验(图乙)相比,优点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2)小华同学设计实验如图2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_____。
17.以下图(1)和图(2)是两个设计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在图(2)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1)图(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在图(1)中的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对照实验,证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请你就两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它方面作出比较性的评价:
图(1):操作复杂,药品用量多,观察时间较长,严密性强。
图(2):_____。
18.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塑料瓶氧气,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口朝下放置。以上步骤需确保塑料瓶外形不变,用氧气传感器测得三步实验中塑料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为图示中的AB段、BC段和CD段。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解释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曲线CD段的变化,可以证明氧气的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C3.D4.C5.B6.C7.B8.B9.A10.A11.D12.B13.B14.A15.B
16.先
温度
环保无污染

分子之间有间隔
17.滤纸变红
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B烧杯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
操作简单,药品用量少,观察时间短,严密性不强
18.
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加快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