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 海水“制碱”(一)导学案
编号:10.1 课型:新授 执笔人:程鹏 审核: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引领学生分析原理树立元素守恒观,提高化学认识。
2、了解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必要性。
3、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学习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学习过程:
(一)前置自学
1、海水“制碱”中的“碱”所指的物质是 ,俗名 或 ,属于 (从酸、碱、盐、氧化物中选择)。
2、如果要你来制备纯碱:
(1)从元素组成方面考虑,在选取原料时应符合什么条件?
(2)从廉价易得方面考虑,最适合的原料又是什么?所选原料能否直接反应?
3、科学家是这样制备纯碱的:
(1)是以 、 为原料,以 为媒介,采用 制得的。
(2)基本流程(在箭头上填上必要的物质或操作):
饱和食盐水————→饱和氨盐水————→碳酸氢钠(晶体)——————→纯碱
(3)反应原理: 、 。
4、阅读教材并识记纯碱、小苏打的具体应用。
(二)展示交流
(三)合作探究
1、从NaCl到Na2CO3缺少的只是C、O两种元素,科学家只需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O2即可,为何又先通入似乎不起作用的NH3呢?
2、在反应NaCl+NH3+H2O+CO2=NaHCO3+NH4Cl中生成了两种物质,为什么过滤得到的只是NaHCO3晶体?
3、阅读教材多识一点《侯氏制碱法》,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并比较两种制法的优缺点。
(1)你认为两种制碱方法的不同点在哪里?
(2)你是怎样理解氨碱法中“以氨为媒介”的?石灰石有何作用?
(3)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背景,谈谈“侯氏制碱法”为什么更适合永利公司?从科学家侯德榜的事迹上,我们又有哪些启示?
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背景
1937年在战火逼近的情况下,侯德榜率西迁的全部员工在四川岷江岸边的五通桥建设永利川西化工厂。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而四川的盐都是井盐,由于它浓度稀,还要经过浓缩才能成为原料,所以食盐的成本很高,而氨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为寻找适应内地条件的制碱工艺,永利公司准备向德国购买当时的先进工艺——察安法的专利,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侯德榜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经过500多次试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四)课堂小结:你还有哪些困惑?
(五)达标拓展:
1、利用海水得到的食盐来制取纯碱,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一定还需要下列物质中的( )
A、NH3 B、CO2 C、Ca(OH)2 D、H2O
2、在电解食盐水时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
A、H2 B、Cl2 C、NaOH D、NH3
3、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
A、NaOH B、NaHCO3 C、Ca(OH)2 D、NaCl
4、试用①KMnO4 ②Na2CO3 ③NaCl填写下列空白:⑴用作调味品的是 ⑵医药上用作消毒剂的是 ⑶用于生产玻璃的是 ⑷用于洗涤剂的是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