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5 17:2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5分)
1.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界的化学工艺是(  )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金、地动仪
C.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  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2.为了保护我市的优美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②电池集中处理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⑤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⑥禁止农民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⑤⑥ 
3.下列仪器都是玻璃仪器的一组是(  )
A.烧杯、蒸发皿、量筒  B.试管、酒精灯、燃烧匙
C.水槽、坩埚、漏斗  D.试管、锥形瓶、集气瓶
4.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
5.(2020佛山三水区一模)下列标志中,应贴在浓硫酸运输车上的是(  )(已知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B.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刻度,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C.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一定要清洗,再放回原瓶
D.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所称药品的质量一定减少
7.下列对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推活塞,左边导管内出现一段水柱
B.推活塞,左边导管口出现气泡
C.拉活塞,左边导管内出现一段水柱
D.拉活塞,试管内液面上升
8.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 g 石灰石固体 ②用100 mL量筒量取66.25 mL液体 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25.62 ℃ ④用10 mL量筒量取6.6 mL某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019玉林)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10.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水蒸发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酒精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造导线
1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是白色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3.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  )
C.一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4.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食盐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④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 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填空题(20分)
16.(9分)写出下列实验所需主要仪器的名称。
(1)量取液体体积:___________; (2)收集气体:___________;?
(3)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___________;
(4)取粉末状固体:___________;?
(5)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___________;
(6)少量物质反应:___________;?
(7)搅拌液体:___________;
(8)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溶解较多固体:___________
17.(5分)下列关于酒精的描述: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易挥发;c.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d.酒精易燃烧;e.点燃酒精先汽化;f.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g.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a~ g中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描述酒精化学性质的是_____,描述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描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填序号)?
18.(6分)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_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实验题(共15分)
19.(5分)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操作 不良后果
(1)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
(2)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3)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
(4)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5)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用力过猛
20.(10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以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_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
综合能力题 (20分)
21.(10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
B___________。?
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__,活塞B____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
(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22、(10分)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果肉变色
2 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
猜想②不成立
3

猜想③不成立
4
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在①—④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C D D C A 6-10: B A D C C 11-15: B B D B B
填空题
16.(1) 量筒 (2)集气瓶 (3)铁架台 (4)药匙;?
(5)胶头滴管; (6)试管? (7)玻璃棒; (8)试管夹;? (9)烧杯
17,abc d e g f
18.?(1)向着手心 倒放 (2)C (3)① 1/3 预热 (4)洗涤
三、实验题
19.(1)污染滴管 (2)残留液腐蚀标签 (3)试管破裂 (4)污染原瓶试剂
(5)试管破裂
20.(1)浮在水面上 小 (2)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
(3)水雾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四、综合能力题
21.(1)打开 关闭 (2)关闭 打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II)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22.(10分)
1

猜想①成立
2
果肉不变色
3 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果肉不变色
4 将二块果肉分别放入二个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再将其中一瓶放入热水中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得出结论】果肉遇氧气变色,温度越高,变公速率越快。
【反思与评价】 ② 氮气不活性,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应用】密封真空环境下加工和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