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的组成部分,了解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及整时。
教学难点
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谜语:溜溜圆,光闪闪,两根针,会动弹。一根长,一根短,滴答滴答转圈圈。(打一物品)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中的“它”是谁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认识钟面。
出示实物钟。
(1)请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长针、短针、数字。)
(2)明确: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3)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有1~12,是按从小到大顺时针转圈排列的。)
(4)可引导说出长针、短针都是按数字的排列顺序运转的。
(5)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
(朝着同一方向走,分针快,时针慢。)
2.认识整时。
多媒体出示3个钟面:
师:谁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看的?
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各有什么特点?
(分针都指向12,8时时针就指向8,3时时针就指向3,6时时针就指向6。)
同桌互相讨论:你准备怎样认整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大家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钟拨出7时、11时。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方法。(板书:8时、3时、6时)
(2)介绍数字表示法。
出示电子钟,要求学生观察电子钟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问:这是什么?这种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3)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个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练习。
师:小朋友,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好我们一天的学习生活。下面是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然后想一想他的安排是否合理。
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课本第85页的6幅图),请大家看图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
请大家说出每一幅图所表示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学生写完后,集体订正。重点讲12时的钟面,这个钟面为什么只剩下一根针?)
小明一天的安排合理吗?
你能告诉全班小朋友你一天的生活安排吗?(要求说出几时干什么,学生说的时候,全班小朋友根据他说的时间在学具钟上拨出来。)
三、巩固应用
1.连线。(课本第86页“练习十九”第1题)
此题是让学生将钟面上的时间与相应的写法连起来。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猜一猜。(课本第86页“练习十九”第3题)
此题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钟面时间,写出过1小时后是几时。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过1小时”的含义。可以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启发学生联系20以内数的顺序来想。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1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钟面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