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蜜蜂》二课时课件(31+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蜜蜂》二课时课件(31+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6 10:40:1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请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做了一个证实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实验的事情。
首先,通过课后资料袋或查阅法布尔的资料,了解法布尔的基本情况。然后,默读课文,弄清法布尔做这项实验的原因及整个实验的过程。研读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内心的想法,感受其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最后,借助课后的图表,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重点学习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法布尔为什么想做实验?
实验目的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听说”一词用得好,突出作者不轻信盲从、讲求实证的工作态度。
“无论……总是……”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表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非常强。
自由读第2-7自然段,想一想:法布尔是怎样做实验的?
实验过程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放在纸袋里”是为了让蜜蜂不明方向。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走了四公里路”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做了白色记号”是为了便于和其他蜜蜂区分。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左右”“好像”“大概”说明这是作者的推测,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句心理描写表现出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反问句,强调了作者担心蜜蜂找不到家。
先在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然后让“小女儿”守在蜂窝旁,自己带着蜜蜂走到四公里外的地方,在它们身上做白色标记,把它们放飞。第二天检查蜂窝,检查蜜蜂是否飞回来了,了解飞回的蜜蜂的数量。
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实验的过程。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过渡句
“推测”一词表现了作者善于思考的品质。
从“冲”“脸红红的”“高声喊道”这些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体会到小女儿激动的心情,体会到作者实验已初步成功。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也就是说”表现了作者善于推理,逻辑严密。
“将近”“大约”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严谨性。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具体的数字“二十只”“五十只”交代了实验结果,用事实证明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二十只左右”“至少有十五只”说明这只是作者观察到的数量,与事实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用“左右”
“至少”等词语来表示大约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实验结果的严谨的态度。
语文要素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尽管……但……”这组关联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
“确确实实”说明作者的实验成功了。
自由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此句写出了作者试验的结论。肯定的是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模糊存疑的地方是无法“解释的本能”。
“不是……而是……”这组关联词语,坦率地说出自己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表现出作者在语言表述上的严谨和客观。
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这是课后第1题哦!
捉蜜蜂做记号,
放飞,发现至少十五只飞回来了
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这是课后第2题哦!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
··
··
·····
点拨:这道题通过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现了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严谨态度。
参考答案:第一、二句的用词含有推测的意味,用了“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更准确地说明这是作者的推测。第三句时间准确,用“两点四十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第二问略。
语文要素
学方法:学本课把实验的步骤和观察的细节介绍得很清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实验的过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把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清楚,实验的过程也就写清楚了。
记方法:1.
明确实验目的,把怎样实验的、后来怎样发展、结果怎样一步一步安排好。2.
把重要的地方写详细,写具体,其他地方简单叙述
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用方法:写一次小实验,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示例
今天我做了“会滴血的芹菜”的实验。首先我从厨房找来了两根新鲜的芹菜,然后把红墨水倒入矿泉水瓶中再加满清水,接着把芹菜插入瓶子里。接下来就是等待见证奇迹的时刻。第一天下午,芹菜的根部有些发红,但大部分还是绿色,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第二天一早,我惊奇地发现原本绿色的茎已经开始变成浅红色了,芹菜叶的边缘
依稀可见有些发红的迹象。好不容易等到第三天,芹菜已经变得浑身通红,仿佛喝醉了酒,叶脉上的红色清晰可见。我拿起剪刀剪断芹菜的茎,果然一滴滴鲜红的“血”流了出来。
蜜蜂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真的有辨认方向
实验过程和结果
捉蜜蜂放进纸袋
得出结论——蜜蜂辨认方向靠的是“我”无法
解释的本能
到四公里外做记号放蜜蜂
记录飞回的蜜蜂的数量和时间
至少十五只蜜蜂回到了家








本文通过写法布尔做蜜蜂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的实验,验证了蜜蜂特有的本能,表现了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告诉了我们凡事要多动脑筋、勤于实践的道理。
实践出真知
面对“听说”,有人选择把它当真理,而作者选择做实验检测,验证“听说”,最终把结论从“听说”变成了“确确实实”。“实践出真知”,实验不是科学家的专利,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还能培养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共31张PPT)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法国有个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对蜜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她笔下的蜜蜂吧!
法布尔(1823~1915):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一种群居性的昆虫,它们群居在蜂巢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蜂王、雄蜂、工蜂,每个蜂群中都有一只蜂王,数百只雄蜂和数以万计工蜂。在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雄蜂负责交配,蜂王负责产卵,工蜂则负责抚育小蜜蜂、筑巢、采集食物、保卫蜂巢安全等。蜜蜂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是很大的贡献。蜂蜜、蜂王浆、花粉等是天然营养食品,对调节人体机能有一定的作用;蜜蜂对自然界的贡献是为植物传播花粉。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gài




kuò
准确无


沿途


超常
chāo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阻力(

zhǔ

超长(
cāo
chāo

检查(
chá


蜜蜂(
fēng
fēn













运用:两小儿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最近”,让孔子
评理,孔子也不能分辨出谁对谁错来。

biàn

字义:分别,分析。
组词:(辨析)(分辨)(明辨是非)
字义: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
组词:(争辩)(辩论)(能言善辩)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mēn
mèn
(闷热)
(愁闷)
读一读:
据说今天要下雨,接下来就凉爽了,你不用为闷热的天气而闷闷不乐了。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如何默读课文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可以动手画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初次默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深入领会词句的意思,弄清课文的脉络。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好长句子。
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左中右结构
上中下结构
结构:上中下
组词:蜜蜂
口腹蜜剑?
部首:宀


笔画:十四
上中下3部分同宽。
撇略长伸。
卧钩写在横中线上。
结构:左右
组词:蜜蜂
蜂拥而上?
部首:虫

fēng
笔画:十三
右上折文要写得舒展。
中间的横略短,竖为悬针竖。
右下3横间距均匀,长短不等。
结构:左中右
组词:辨认
明辨是非?
部首:辛

biàn
笔画:十六
左部“辛”最后的竖变竖撇。
中部点撇要紧缩,撇长,起笔在竖中线上。
右部“辛”最后的竖为悬针竖。
易错提示:左边的“辛”最后一笔是撇哦!
结构:左右
组词:阻力
阻挡?
部首:阝
笔画:七
“阝”
要窄长。
“且”字里边是两短横。


结构:左右
组词:跨进
跨过?
部首:足

kuà
笔画:十三
左部“ロ”略小,下面最后一笔是提。
“亏”两横长短不等,上横悬空,下横横中线下起笔,收笔于横中线。
右部“夸”起笔稍高,撇捺略舒展。
结构:左右
组词:包括
总括?
部首:扌
笔画:九
下边“口”字扁小。
“舌”
字稍宽,首撇短平。

kuò
结构:左右
组词:检查
检测?
部首:木
笔画:十一
“人”字稍扁,下有一短横,末横稍长。

jiǎn
左窄右宽。
结构:上下
组词:检查
查验?
部首:木
笔画:九
最下横要长,平直有力。
“木”
字要扁一些,撇捺舒展。

chá
结构:左右
组词:正确
确实?
部首:石
笔画:十二
“角”字略窄,里边是两横一竖。
左小右大。

què
结构:左右
组词:误解
误伤?
部首:讠
笔画:九
“天”字扁宽,下横要长,撇和捺舒展。
“口”
字扁小。


结构:半包围
组词:沿途?老马识途?
部首:辶


笔画:十
左下包右上。
“辶”的横折折撇较小,捺长而平,托住“余”。
“余”写得不宜过大,结构要紧凑。
结构:左右
组词:陌生
阡陌
?
部首:阝
笔画:八
“百”
字上横位置比左边稍低,要长,短撇靠左。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蜜蜂?辨认?阻力?跨步?包括
检查?沿途?陌生
听说
能力?将近?迷失?尽管
记忆?本能
准确
无误
确实?
2.听写生字、词语。
填一填。
这篇课文通过写法布尔为了了解蜜蜂是否有
的能力,通过试验,得知蜜蜂的这个能力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靠

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辨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