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课件(31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6 11:0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六”的内容。
交流平台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句子,大家会怎么办?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次的交流平台。
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理解句子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难懂的句子时,好好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练一练: 试着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抓住修辞的方法来理解。
识字加油站
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旭日
岛屿
海滨
瞭望
巡航
缆绳
沙滩
铁锚
liào
xún
lǎn
máo


朝旭
旭日东升
旭日
江屿
竹屿
岛屿

屿


瞭哨
瞭高
瞭望
巡逻
巡警
巡航


liào
xún
缆索
电缆
缆绳
抛锚
锚地
铁锚


lǎn
máo
通过这些词语,我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旭日东升,海滨哨所,海防战士们已经早早起床。他们有的站在一艘军舰上,向四周瞭望,有的在附近岛屿上巡逻,沙滩上美丽的贝壳,静静地躺着,和缆绳、铁锚相望着。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说说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
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
·
·
·
·
·
·
这道题涉及了汉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词多义,每组的两句话都用到了一个相同的词语,但是由于语境不同,词义也不同,读句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样的多义词。
我发现,“熟”在第一句话中指的是(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在第二句话中意思是“熟”是指熟练。
“味道”在第一句话中的意思是“舌头接触东西时所得到的感觉”,在第二句话中的意思是“趣味、情趣”。
1.他是一个特别阳光的男孩。( )
2.今天的阳光可真好。( )
选一选,填一填。
阳光
A:日光,多指太阳光。
B: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活泼,有朝气。
A
B
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小丽多才多艺……
◆雨下得真大……
这是一道仿写题,在仿写时要注意前面第一个分句是中心句,后面所有的分句要围绕中心句展开。
我发现:例句1围绕“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将小沙的“胆小”描绘得生动具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句2围绕“他们高兴极了”,写了“他们”唱歌跳舞的样子,突出了“高兴”。
我也会写
小丽多才多艺,她既会唱歌,又会跳舞,演讲也非常出色。
雨下的真大,大的像瓢泼似的,又像机关枪扫射在窗户上。
日积月累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说说你的发现。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过而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
这四句话都出自我国古代名人之口,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过错。我们要熟读并背诵,还要在生活中做到“知错就改”。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君子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哪一个人没有过错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
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那样迅速自然。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学习了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了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句话,学习了关于“改过”的名言。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希望下节课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