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枣核吗?见过枣核大的人吗?今天我们的故事的主人公就和枣核那么大,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 
我会认 
 
核 妻 爹 犁 折 困 牲 府 罢 涨 
 
hé 
qī 
kùn 
zhē 
shēng 
diē 
fǔ 
 lí 
bà 
zhàng 
识字方法 
核 
加一加: 木+亥=核 
 漂亮的小篮子是用桃核做到。 
加一加:父+多=爹 
 王阿姨对待孤寡老人犹如亲爹娘。 
爹 
犁 
加一加:利+牛=犁 
组词:犁杖 犁地 
折 
巧记:打前听后。 
组词:折腾 折箩 
困 
小篆 隶书 楷书 
 象形字,本意为废弃的房屋。后延伸为疲乏或穷苦或想睡觉。 
多音字 
zhé 
shé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 )出售,严重折( )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 )腾。 
折 
 zhē(折腾)(折跟头) 
 zhé(折断) (折纸) 
 shé (折本)(折秤) 
zhē 
zhǎng 
zhàng 
 越涨( )越高的钱塘江大潮使游人的兴致更加高涨( )了。 
涨 
 zhǎnɡ(上涨)(水涨船高) 
 
 zhànɡ(高涨) (头昏脑涨) 
词语理解 
犁: 
古时候耕地的农具。 
造句:农民正在地里犁地。 
吵闹,扰乱。 
快乐,高兴。 
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大声喊叫。 
屋脊: 
欢喜: 
闹腾: 
吆喝: 
钱褡: 
装钱物的口袋。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谁能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对老夫妻生了一个枣核大的孩子名叫枣核,枣核本领高强,用智慧帮老百姓要回牲口,并且勇斗县官。 
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夫妻俩盼着要个小孩,终于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很欢喜。 
第二部分(2、3):枣核虽然一点儿也不见长,但很勤快,学了很多的本领,得到邻居们的夸奖。 
第三部分(4—13):枣核用自己的才智帮助庄稼人抢回了牲口,并且勇斗县官。 
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主人公“枣核”的名字的由来。 
 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他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常常叹着气说:“咱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 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说明了夫妻俩想要有个小孩的强烈愿望。 
 讲述了“枣核”名字的由来。 
我也会说 
咱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 
 假设关系。 
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回答: 
 1.夫妻俩为什么愁得慌? 
 2.从哪可以看出枣核学了很多本领?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 “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 :“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 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夫妻俩愁得慌的原因。 
说明枣核是一个自信自强的孩子。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枣核会的本领真多。 
 默读课文第4-13自然段,回答:枣核是怎样帮助庄稼人的呢?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前半句“枣核不光勤快”是对上文的总结;下半句“还很聪明”是对下文的概括。所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文中至关重要。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县官和衙役们欺压老百姓。 
当时的老百姓生活得怎样? 
 牵走了牛、驴,大伙儿愁得很。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有的人不相信,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枣核也不争辩,只是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 
说明枣核对要回牲口很有信心。 
 枣核先解开牛、驴的缰绳。然后跳到驴的耳朵里,吆喝赶牲口。衙役们起来搜人搜不到。这样一遍遍地折腾,把衙役们折腾得没心情管了,最后枣核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读课文第6、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枣核是怎样赶回牲口的。 
 读读县官说的话,说说县官是一个怎样的人。 
 县官叫着说:“快给我绑起来!快给我绑起来!” 
?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县官说:“把他塞进钱褡里,背到大堂去!” 
 县官坐了大堂, 把惊堂木一拍, 说:“给我打!” 
?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 
?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 
县官是一个蛮不讲理、利用权势欺压百姓的人。 
 枣核是怎样惩治县官的?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枣核利用身体小的优势和衙役们周旋,县官被耍得团团转。 
大摇大摆 
大模大样 
大吉大利 
大恩大德 
词语积累 
课文结构 
枣核名字的由来 
枣核 
勤劳勇敢 
聪明正直 
自告奋勇要牲口 
戏弄衙役、抓不住、打不着 
抓着胡子荡秋千 
勤快: 扶犁、赶驴、打柴 
聪明: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对夫妻生了一个枣核大的孩子起名“枣核”,枣核本领高强,智斗恶霸,帮乡亲们从县衙赶回牲口的故事。赞扬了枣核勤劳勇敢、聪明正直的品质。 
随堂小练 
一、找出每组中画线字读音不同的词,画上“√”。 
1.折:折腾    打折    折服 
2.涨:涨红    涨价    涨潮 
√ 
√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枣核很聪明。枣核很勤快。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 
枣核不仅聪明,还很勤快。 
课后作业 
 想一想,你的身边有不光勤劳、也很聪明的孩子吗?说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