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三)版数学三上智慧广场等量代换练习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六三)版数学三上智慧广场等量代换练习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7 09: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 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准确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发现等量代换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播放视频)
你们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通过提问及谈话引出课题。
师: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让学生知道曹冲使用的是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从而引出等量代换的定义:用一种量来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的方法叫做等量代换。
(板书课题:等量代换)
1.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知道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智慧广场情境图:
预设:▲+●=12,▲=●+●+●(板贴)
预设:●和▲各表示几呢?(板贴问题)
2.追问: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我们可以动手画一画,待会儿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
【设计意图】借助历史故事,建构了数学模型,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感知等量代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价值。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组内交流,感悟方法
谈话:请同学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更多好办法。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理解方法
1.拼凑法和列举法
(1)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拼凑法
从▲+●=12入手,通过猜测、拼凑找出符合▲=●+●+●条件的答案。
方法二:列举法
从▲=●+●+●入手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出符合▲+●=12条件的情况。
(2)刚才,同学们用拼凑、列举的方法解决了▲和●分别表示的几的问题,在列举时能够做到有条理,按顺序,真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等量代换
(1)预设:
方法三: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发现相当于4个●等于12,从而得出1个●等于3。
方法四:与第三种方法道理相同,只是用符号来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追问:这两种方法道理相同,都是把▲换成3个●,只不过记录的方式不同罢了。为什么可以把▲换成3个●呢?
预设:因为▲=●+●+●。
追问:也就是说,一个▲和3个●是相等的关系,是这样吗?
3.小结:正因为,它们之间有这样相等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用“换”的方法,把一个▲换成3个●,从而发现4个●等于12,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3。那▲就等于9。
(教师边叙述边进行板书)
谈话: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小结:同学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列举的方法,而且还找到了等量代换这个新的方法,这样就帮我们更方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总结归纳方法,这也是我们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初步尝试,运用方法
1.谈话: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一小题:
2.谈话: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在哪儿吗?
预设:■=▲+▲+▲+▲
追问:下一步怎么办?
预设:把一个■换成4个▲,从而发现5个▲等于20,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4。那么一个■就是16.
3.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二小题:
谈话:这道题能独立解决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智慧广场”中等量代换的思想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要把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方法迁移,应用拓展
谈话:下面,我们就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几道实际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要求一只鹅相当于几只鸡重,首先要知道什么?
预设:1只鸭和多少只鸡同样重。
追问: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做做看,再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这道题你能解决吗?在小组中与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吧。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3.“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谁来读读这道题目?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指名上台展示,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找到的等量关系。
4.“自主练习”第5题
谈话: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找一找,画出来。
预设: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练习本的4倍。
谈话:找到了等量关系,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清晰,难度逐步递增,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简单的代换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四、课后总结,反思提升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探索过程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知道了等量代换的方法;会找等量关系。
方法:我会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解决问题。
情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谈话: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发现数学、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环节,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全面回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回顾梳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也提高了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