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历程,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明确资本主义发展对人类移民的重大影响
(2)观察本课教材中的插图,立足于时空观念,掌握近代不同人种迁徙的各自特征和影响
(3)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认识近代殖民扩张对人口迁徙的双重影响。通过理解人口迁徙带来的文化挑战与认同,培养家国情怀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殖民扩张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美洲族群的变化
表现
原因
影响
印第安人
数量锐减
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
黑人奴隶
数量激增
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白人
数量大增
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
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混血人种
占主导
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分布
(1)北美
①白人: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②印第安人: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2)拉丁美洲
①黑人: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②混血: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③印第安人: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图文说史仔细观察教材第39页图片“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并阅读文字简介,你从中可得出哪些信息?
提示(1)代表: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议会大厦,分别代表了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2)寓意:今天的墨西哥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着这样的融合,体现了当今墨西哥的文化精神是面向世界的、可包容多种文化的。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的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原住民数量减少: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白人成为主要居民: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图片说史观察教材第40页图片“特鲁加尼尼”并阅读文字说明,其悲惨命运见证了什么历史?
提示特鲁加尼尼的悲惨命运见证了西方殖民者在塔斯马尼亚岛的殖民扩张,驱赶和屠杀当地原住民,最终当地原住民被灭绝的历史。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原因
国际
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中国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
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
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概况
美洲
美国
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拉丁
美洲
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大洋
洲
澳大
利亚
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大洋洲岛屿
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结局
回国
很多华工后来回国
留下
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史料实证仔细观察教材第41页图片“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并阅读文字注解,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1)美国在19世纪中期伴随着领土扩张,出现了“西进运动”,其中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是“西进运动”的重要体现。(2)19世纪中期大量华工被贩卖为苦力,为美国的西部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血与火的征服——新航路开辟后向新大陆的移民
史料实证
材料一 ①从17世纪起,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建立了第一个北美殖民地——詹姆斯城。北美殖民地居民来自英、法、德、荷等国,②他们是为了逃避政府迫害和天灾人祸,或者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美好生活,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他们驱逐或屠杀印第安人,抢夺其土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③100多年的移居使英国血统在美国建立时占有最大比重。④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英国人移民美国的潮流重新开启。第一个浪潮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并且由于英国的动乱而持续直到1842年达到顶峰。19世纪40年代后期刺激了又一股英国人的移民潮流,并于1854年达到顶峰。第三次,也是数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潮开始于1879年,延续至1893年经济萧条时期。这一时期英国产业工人到美国后几乎没有遇到歧视,很快在东部和西部城镇找到凭他们手艺就业的机会。美国移民委员会一度发现,较之其他移民,英国移民更多地从事他们在国内时期的相应工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如采矿业中,英国工人从事高收入、有技术的工作,如煤矿、铁矿等中的领班、监工、经理和专家,甚至矿主。
——摘编自王寅《19世纪美国的英国移民研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材料一中的①主要阐述了英国在北美开始建立殖民地的时间、机构等史实;②则主要说明了西欧殖民者在17世纪到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中的③阐述了英国的血统(即语言文化)在向美国移民时的优势;④则阐述了19世纪以来英国向美国移民的阶段、原因和特征。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美为何会成为17世纪西欧的殖民对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潮流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提示(1)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掠夺;西欧国家王室的支持;北美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西欧移民避难的理想地;北美原住民军事、物质条件落后;北美资源丰富,具有吸引力。
(2)原因:美英两国具有相同的语言、相似的思想文化;英国本土的人口压力大,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经济出现困境,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素养和管理素养的英国移民更适合美国工业化的要求;美国工业化及经济的发展为移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美国宽松的移民环境和就业待遇的吸引。
影响:为美国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劳动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推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美国东西部地区的开发,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奠定基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以来向新大陆移民的阶段及特点
阶段
时间
特点
第一
阶段
从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叶
一是从人口迁移的动机来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完全是以侵略、掠夺和抢占为目的的洲际性人口大迁移。二是从人口迁移的规模来看,这一阶段从欧洲迁入美洲的人数有限,规模不大。三是对非洲黑奴采取强制性国际间集体移民
第二
阶段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
一是迁入美洲的欧洲移民数量大大增加,规模空前。二是非洲黑奴仍是美洲人口迁移的重要部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阶段
时间
特点
第三
阶段
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中叶
一是欧洲人口向美洲迁移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二是迁入拉美和美国的欧洲移民素质有很大不同。欧洲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都愿意去美国,而迁往拉美的多是欧洲农村破产逃生的人。三是大量的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等被西方国家拐骗到美洲,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第四
阶段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末
一是美洲从国际人口迁移的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二是拉美各国之间的国际人口迁移现象增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图是德国向美国移民人数变化统计图(单位:万人)。与①时段至②时段数据变化相关的经济因素是( )
A.美德殖民争夺激化了矛盾
B.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C.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
D.德国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题目立意本题以19世纪末德国向美国移民数量减少的相关统计数据入手,旨在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两国均属于领先国家的重要特征,同时也考查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殖民争夺不属于经济因素,排除A项
B
当时英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排除B项
C
美国地广人稀,市场广阔,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排除C项
D
由时间来看,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德国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故选D项
答案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辛酸的血泪史——近代华工大批出国的原因及影响
史料实证
材料一 ①近代华工,无论是被拐贩出国的契约华工,还是为生计所迫而沦落海外的华工,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传统经济的崩溃而产生的。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的苦力贸易,②历时三十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大量华工被西方殖民者贩往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到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破产的农民、手工业工人被迫出洋,与被拐出国的契约华工一同,沦为西方资本的奴隶或雇佣劳动力。
——摘编自吴建雍《鸦片战争与近代华工》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④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赵俊杰《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材料一中的①主要阐述了近代华工出国的两种类型;②则阐述了近代华工出国的延续时间及分布区域。材料二中的③主要从欧洲劳动力、英法要求、北洋政府的意图、华工待遇、有识之士提倡等角度阐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派遣大量华工出国参战的缘由;④则阐述了参战华工的具体贡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华工出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及影响。
提示(1)特点:主要包含契约华工和因生计所迫出国的两类华工;始于鸦片战争后,延续时间长;华工分布的地域广。
(2)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劳动力匮乏;英法等协约国的要求;北洋政府希望以华工赴欧的方式改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华工希望借此改善生活。
影响:帮助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促进中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近代华工大批出国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
a.清政府在经济上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无以为生,被迫出国逃生。
b.鸦片战争后,几次革命斗争失败,使一批人为逃避政治迫害而到海外移居。
②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掠夺
a.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生计而出国。
b.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华工出国合法化。
c.西方殖民主义者为开发殖民地和国内资源,急需大批劳动力,尤其是黑奴贸易被禁止后。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影响
①近代数百万的华工被掠夺出国,他们大多在海外诸国过着暗无天日的奴隶生活,健康和生命受到极大的摧残。
②华工用辛勤的劳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③华工以其智慧和特长传播了农业、工业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对近代社会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其后代华侨为近代中国革命事业、家乡事业作出了努力,促进了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21864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及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民雇与洋人承工……诱拐已成,为首斩立决,为从绞立决”“其华民情甘出口……仍准其立约”。这反映出( )
A.诱骗华工出国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清政府以华工出国来讨好西方列强
C.清政府已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的重要性
D.晚清华工出国得到一定的权益维护
题目立意本题以1864年清政府修改的《大清律例》中关于华工出国的规定作为切入点,考查了晚清律例维护出国华工权益的特点,同时也考查了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资本输出”,而不是“诱骗华工出国”,故A项错误
B
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讨好西方列强的内容,故B项错误
C
材料不能得出清政府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重要性的结论,故C项错误
D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华工出国,材料中说明如果华工属于被诱骗出国,则要严厉惩罚诱骗者;但如果华工情愿出国,就允许订立合同,这反映了晚清华工出国得到一定的权益维护,故D项正确
答案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
A.印第安人惨遭虐杀,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
B.黑人身体健壮,远离家乡,不易逃跑
C.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
D.欧洲殖民者对黑人比对印第安人熟悉
答案A
解析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需要大批的劳动力,由于当地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而欧洲殖民者通过罪恶的黑奴贸易满足了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故选A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一系列新国家的建立
C.欧洲人移民到美洲
D.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16—18世纪”“美洲大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西班牙、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是西欧殖民者对美洲扩张后留下的地名,故选D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3.下表是1825年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情况表。造成巴西此种人口构成的历史原因是( )
A.葡萄牙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B.工业革命从英国向美洲扩展
C.大量原住民被掠夺到欧洲
D.黑奴贸易和欧洲移民的拓殖
人口类型
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人口构成占比(%)
欧洲人
23.4
混血种人
17.8
非洲奴隶
49.8
印第安原住民
9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答案D
解析从表中可看出巴西的人口构成,欧洲人是欧洲殖民者的移民或其后裔,混血种人是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非洲奴隶是黑奴贸易的结果,印第安原住民是美洲的原住民,故D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4.下图是1801年和1845年爱尔兰移民至英格兰的人数统计图。
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爱尔兰地区经济急速衰退
B.英国对欧洲移民有较大吸引力
C.新能源的开发亟需劳动力
D.工业革命对英格兰有较大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1801年和1845年爱尔兰移民至英格兰的人数统计图”可以看出,1801年移民人数较少,而1845年突然上升,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人口的迁移,故D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看出爱尔兰地区经济出现衰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英格兰对爱尔兰移民的吸引,不是整个欧洲,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没有新能源的开发,故C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5.1869年5月10日,经过七年奋战,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其中承担西段的主力是被称作“沉默的道钉”的华工。与华工来到美洲有关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60年,清政府签订的《北京条约》中有允许华工出国的内容,因此题干中华工来到美洲与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有关,故B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6.下图为19世纪中期,澳大利亚最早的唐人街街景(在今墨尔本)。当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的主要目的是( )
A.开采金矿
B.开拓种植园
C.修建铁路
D.建设港口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期,澳大利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入国内,吸引了大量华工前往澳洲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在华工集中采矿的地方,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唐人街,故A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7.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奴隶贩子把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换取黑奴,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掉。黑奴贸易使非洲损失精壮人口一亿以上,造成非洲长期落后贫困。在美洲,殖民者大力推行奴隶种植园制度,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各种赚钱的农产品,如咖啡、甘蔗、靛青、烟草及棉花。他们还在矿山大规模使用黑人和印第安人奴隶,开采金银矿藏。
——摘编自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英国船只从非洲往美洲运送奴隶,规定英国船只上每发现一名奴隶,罚款100英镑(约合190美元),英国还在1833年通过《废除奴隶制法案》,宣布废除奴隶制度。同月,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制定法律废除奴隶制。长达400年之久罪恶的跨大西洋奴隶贩卖活动宣告终结。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参考答案(1)因素: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2)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小问,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注意从其对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亚非拉地区影响等视角分析作答。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07年”“1833年”,注意这一时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过程中,其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掠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后篇巩固提升
1.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
A.天赋人权理念深入人心
B.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C.种族歧视问题得到解决
D.非洲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世纪中后期”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停止黑奴贸易,故B项正确。
2.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下面关于“三角贸易”的示意图中,②处应为( )
A.黑奴
B.工业产品
C.茶叶、丝
D.金银、原料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即黑奴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所以①是工业产品;②是黑奴;③是美洲的原料,故A项正确。
3.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可知欧洲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故选A项。
4.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而被迫在矿山劳动的印第安人却大量死亡。上述材料凸显了
( )
A.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B.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
C.拉丁美洲的富有
D.殖民者的能力强大
答案B
解析16、17世纪期间,西班牙殖民者从美洲掠走大量的黄金和白银,使得大量印第安人在其奴役下丧生,体现了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B项正确;材料中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奴役印第安人开采、掠夺大量金银,不能凸显文明间的冲突,也不是要强调拉丁美洲的富有,A、C两项错误;材料旨在说明早期殖民的残暴,不是要强调殖民者的能力强大,D项错误。
5.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移民到美洲分布越来越广泛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大量屠杀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6.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中可以看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给当地原住民造成了不良后果,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开端,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故选C项。
7.“移民”一词最早出现在1787年,当时专指欧洲移民到美洲的人,在此之前,这些人被称为殖民者。后来移民变成一种持久的全球性的历史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B.重商主义的推行
C.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
D.国际组织的推动
答案C
解析移民由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现象发展到全球的普遍现象,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
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
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根源在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欧洲经历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就业压力增大,大量劳动力不得不离开欧洲,前往美洲或海外殖民地寻求出路,故B项正确。
9.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
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
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法国将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劳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他们“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赞誉充分证明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选D项。
10.阅读《欧洲移民表》,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年
3
420万
俄国亚洲地区
1800—1939年
1
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年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年
520万
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
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
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
答案D
解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人口的流动既促进了世界整体化,同时也是世界整体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故D项正确。
11.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答案B
解析由材料“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可知,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说明郭嵩焘的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华工权益的结果,排除A项;郭嵩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并不能表明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利益,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排除D项。
12.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
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的“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可知清政府注重维护华工的各种权益,这是近代维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1866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际地位因战败而明显下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天朝上国的尊严,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华工权益,而不是提倡华工出国,故D项错误。
13.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美国向欧洲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D.工业文明的迅速崛起
答案A
解析题干中论文的主要证据包括了交通的改进、劳动力的流动、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些都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故选A项。其他选项均不是最佳选项,故均可排除。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来劳工增多实质上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故A项正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处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中法《北京条约》也做出了类似规定。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以总理衙门提出的文本为基础的《续定招工章程条约》,其中规定:“期满如欲回国,彼处必将合同所注之水脚路费若干,按数备全交付,便船送回中华。”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法国股负责法、荷等国的交涉事务,主管传教、华工出国及中越边界事项。1864年增设美国股,负责美、德等国的交涉事项,兼管华工保护等事项。由洋务大员主持签订的护侨条约,除《续定招工章程条约》外,还有中美《蒲安臣条约》(1868年)、《中秘会议专条》(1873年)等等。
据估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1850年到1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
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解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
——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侨务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
参考答案(1)变化:由禁止国人出国到允许出国,并逐渐注重保护华工利益。
原因: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强迫,清政府被迫同意华工出国;西方近代观念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推行。
(2)原因: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亚非拉殖民地的开发、拓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外国商品和资本入侵,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广大自耕农、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寻求海外谋生;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可知此时清朝的侨务政策是禁止国人出国,由材料“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处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可知清政府允许国人出国;从材料中的“兼管华工保护”等信息可知,清政府逐渐注重保护华工利益。第二小问,“原因”应从列强逼迫、西方观念、洋务运动等角度来分析。第(2)问,根据时空信息,应从西方工业革命、殖民地的开发、自然经济的解体、移民政策的变化等角度来分析原因。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8年,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政府派海军军官库克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69—1770年,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
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后来库克到达了夏威夷等岛屿,在与原住民冲突中被杀死。
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英国移民为库克建立纪念碑和雕像。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和科学家。但在澳大利亚一些原住民社区里,库克被当成道德沦丧者的典型;在原住民的艺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是一个带枪的大袋鼠和大海盗。
——摘编自郭方《看得见的英国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示例
情节:库克到达澳洲的航行使这些地区相继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重要的原料产地和收入来源。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殖民、侵略扩张。
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需要开辟更加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库克航抵澳大利亚等地进行殖民扩张,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入澳大利亚等地,打破了澳洲与世隔绝的状态。库克的航海活动给当地的原住民带来灾难,使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如库克宣布澳大利亚归英国所有、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大量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等;然后指出其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如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移民浪潮;继而再从原因、表现来加以概述,从辩证的角度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