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后篇巩固提升
1.周恩来1920年赴欧留学之初,便在撰写的第一篇旅欧通信中写道:“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他因此质问:“然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社会的哪些影响(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③反战运动、和平主义思潮高涨 ④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可以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①正确;依据材料“他因此质问:‘然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②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答案为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反战运动、和平主义思潮高涨,故③错误,排除含有③的A、C、D三项。
2.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
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
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
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波兰独立后,波兰国内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存在很多其他民族的人,这主要是大国按照自身意志对波兰进行领土划分所致,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波兰的独立正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故B项错误;波兰独立已经成为了独立主权国家,故D项错误。
3.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 )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争取民族独立和推动民主的进步运动,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B项错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没有瓦解这一体系,故C项错误;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错误。
4.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遭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亚洲觉醒”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C.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亚洲国家意识到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普遍登上政治舞台,有的国家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民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民族民主意识空前提高,故C项正确。
5.为纪念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圣雄甘地的诞辰,即每年的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使埃及获得民族独立
C.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答案D
解析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D项正确。
6.20世纪初期,拉丁美洲掀起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中,除尼加拉瓜的抗美斗争外,还有( )
A.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D.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答案D
解析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当时的总统卡德纳斯进行了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故D项正确。A项是在亚洲,B、C两项是在非洲,故排除。
7.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他们涉及的主题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反殖民主义斗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突出表现,故A项正确;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运动都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不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运动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C项错误;墨西哥卡德纳斯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不是反殖民主义斗争,故D项错误。
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宣传。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们纷纷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争取独立的浪潮中。可见,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原因是( )
A.法西斯集团的覆灭
B.启蒙运动的兴起
C.进步思想的传播
D.战争规模的扩大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宣传”和“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争取独立的浪潮中”等,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传播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推动了20世纪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兴起,故C项正确。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改变了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方针,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1948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英国宣布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
C.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D.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
答案C
解析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促使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印度、以色列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纷纷独立,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故C项正确。材料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印度属于南亚,不属于中东地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亚洲国家发展存在隐患,故D项错误。
10.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英法与美国争霸
B.英国政府维护英殖民霸权
C.英殖民帝国衰落
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等,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伊士运河危机沉重打击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统治,英殖民帝国衰落,故C项正确。
11.某学者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答案C
解析材料“儒家思想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说明儒家思想对韩国的民族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韩国形成了团结协作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故C项正确。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传统,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故D项正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1954年印度支那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相互支援配合;民族独立运动与民主革命相互结合;均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相关;时间短,进程快。
(2)原因:20世纪以来英国殖民政策的调整;两大阵营的对峙局势给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力量的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殖民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解析第(1)问,从材料“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2)问,从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两国力量的变化、国际格局的变化等相关史实来分析得出答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下表为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经济
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政府机构
成立廉政公署
社会
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住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教育
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法律、
习俗
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外交
196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材料三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
参考答案(1)背景:刚摆脱殖民统治,求发展和巩固独立成为当务之急;“星马分治”;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贫乏。
(2)可取之处:改革措施全面而有效;注重发挥政府社会职能,以保障民生;注重政府廉政建设;依法治国;重视教育,强调国民素质的提高;积极依托区域优势,走区域经济集团化道路;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照搬西方模式。
解析第(1)问,可根据材料一“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等信息,并结合新加坡的国情组织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二改革涉及的内容及领域分析其有效做法,以及材料三“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概括得出答案即可。(共30张PPT)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过程;理解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过程中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的家国情怀
(2)通过史料实证,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的多样性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2.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内容
具体表现
民族自决原则成为理论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将殖民地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但是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亚洲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
中国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五四运动爆发,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
法属印
度支那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非洲、拉丁美洲争取独立、民主的运动
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瓦解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1)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战争结束后,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2.瓦解的标志——20世纪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
(1)日本战败后,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台湾。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极力维护英帝国,但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
《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知识拓展《埃维昂协议》
《埃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是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1962年3月18日,由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的代表在法国东部埃维昂城签订。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的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斯克比尔军事基地等权力。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2.内容
国别
特点
具体表现
印度的
现代
文化
呈现多
样化
特征
独立后,印度的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印度也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印度政治与社会生活
国别
特点
具体表现
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现代文化
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儒家文化的精华
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国别
特点
具体表现
现代
埃及
文化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表
现
宗教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语言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
遗产
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探究点
随堂演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史料实证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探究点
随堂演练
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
探究点
随堂演练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
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探究点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两则材料是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叙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材料一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政治、阶级关系的发展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国际环境等方面,概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材料二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六个典型代表。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独立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何新特点。
探究点
随堂演练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两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2)①总体看更为广泛、激烈和彻底,发展到更高的层次。
②具体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部分国家仍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府;有的国家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寻求独立解放的道路;个别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交织在一起。
③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主要是争取或捍卫独立主权并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武装斗争,有的则引向现代化发展道路。
探究点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
(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特别是亚洲各国兴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2)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
探究点
随堂演练
(3)参加者具有广泛性: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
(4)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法将殖民地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但是,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探究点
随堂演练
(5)运动具有持续性:如中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展开;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6)呈现不平衡性:①斗争诉求不同。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②领导阶级不同。
(7)影响更加深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探究点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
B.都采取暴力斗争手段反抗殖民统治
C.都采取不合作态度反抗殖民统治
D.都结成统一战线进行斗争
题目立意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为依托,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方面的学科素养。
探究点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1927年以后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斗争的领导权逐渐掌握在印度尼西亚民族资产阶级政党民族党手中;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领导;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是由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领导的。因此,三者都是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故A项正确
B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采用和平的斗争手段,故B项错误
C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采取不合作态度反抗殖民统治,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由和平示威转变为自发性的武装起义,故C项错误
D
三者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但没有结成统一战线进行斗争,故D项错误
答案A
探究点
随堂演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 )
A.对战败国德国的制裁
B.确认波兰的独立和疆界
C.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D.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听之任之
答案C
解析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违反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故C项正确。A项与民族自决的原则无关,故排除;B项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自决原则,故排除;D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史实,故排除。
探究点
随堂演练
2.1918年,李大钊发表文章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上述言论能够揭示出俄国十月革命( )
A.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B.给中国的革命带来新的希望
C.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促进了中国民族革命的崛起
探究点
随堂演练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可知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让当时世界上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看到了希望,自然也给当时处于帝国主义压迫中的中国带来了希望,故B项正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尤其是三民主义促进了中国民族革命的崛起,故D项错误。
探究点
随堂演练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较早觉醒。其中,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
A.取消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B.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C.最终取得彻底独立
D.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华夫脱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迫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了埃及的独立,故B项正确。英国取消在埃及的特权和埃及最终彻底独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成果,故A、C两项错误;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不是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故D项错误。
探究点
随堂演练
4.《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B.粉碎了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探究点
随堂演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故C项正确。
探究点
随堂演练
5.建于1949年的印度国家博物馆,展示了许多代表不同宗教和讲述不同宗教故事的大小石雕和铜雕。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故事被雕刻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方、石柱上,图案精美,保存完好,让人赞叹印度古代工匠的精工细作。其反映了印度现代文化中( )
A.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B.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C.统治精英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
D.传统的种姓因素影响着社会生活
探究点
随堂演练
答案B
解析材料“1949年的印度国家博物馆”“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故事被雕刻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方、石柱上”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故B项正确。A项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故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错误。
探究点
随堂演练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正如有人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储昭根、于英红《一战后民族自决原
则的公认与效应》等
探究点
随堂演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的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自决的思想广泛传播的意义。
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普遍原则;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探究点
随堂演练
解析第(1)问,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据材料“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第(2)问,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普遍原则;据材料“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