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件+练习(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件+练习(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6 08:58:34

文档简介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后篇巩固提升
1.2002年,颐和园实施大规模维修。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元人民币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这体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是(  )
                
A.真实性
B.完整性
C.科学性
D.慎重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风貌”“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可知将地上架设高压线改为地下铺设电缆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不被破坏,故B项正确。电缆线的铺设并没有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故A项错误;科学性和慎重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D两项排除。
2.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我们对于世界遗产应(  )
A.全力开发,推向市场
B.严格保护,封闭保存
C.充分利用,适度保护
D.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答案D
解析《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世界遗产要适度开发,不要进行过度修复,故D项正确。“全力开发,推向市场”显然不符合适度开发原则,故A项错误;世界遗产也不能封闭保存,这样就失去了文化的价值,故B项错误;“充分利用”说法错误,应该是适度利用,故C项错误。
3.泰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咏文化的同为一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这突出了文化遗产
(  )
A.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B.范围上的完整性
C.内容上的丰富性
D.影响上的广泛性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泰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咏文化的同为一体……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可知,这体现了泰山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遗产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不是范围上的完整性,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化遗产内容上的丰富性,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文化遗产的影响,D项错误。
4.《世界遗产公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下,各国签订的重要文件。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有(  )
①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②各缔约国必要时可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 ③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做出严格的规定 ④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定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世界遗产公约》的全名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它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做出严格的规定,规定了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各缔约国必要时可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等内容,故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
5.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不能体现在(  )
A.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B.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C.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D.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重大经济价值
答案D
解析D项强调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不符合“普遍价值”的文化范畴,符合题意,故选D项。文化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其次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的宝贵资源,还在于它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如何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而不是仅仅是标本和遗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相应的措施是
(  )
A.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B.反对对这类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
C.将导致价值丧失的世界遗产取消其世界遗产的资格
D.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
答案A
解析“要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就必须加强保护,所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符合题意的,故A项正确。“反对作任何的改动”“取消其世界遗产的资格”的说法均过于绝对,故排除B、C两项;增加资金投入并非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故排除D项。
7.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等信息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基本要素,排除A项;“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的原则,B项错误;“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8.以下有关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基本要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文物保护单位应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独立存在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不需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C.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D.文物保护应当按照原址、原状保护的原则,采取相应的保护
答案B
解析2006年,我国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故B项符合题意。
9.阿布辛拜勒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原因是(  )
A.阿布辛拜勒神庙是人们认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B.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C.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增进世界各民族互相学习的重要资料
D.阿布辛拜勒神庙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答案D
解析由于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故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故D项正确。A、C两项是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具体表现,排除;“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属于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一个方面,故B项排除。
10.“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在金字塔内可以长生不老
B.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建筑水平的高超
C.埃及文明的伟大与不朽
D.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文明有过中断的经历,而金字塔却一直矗立至今,甚至可能会永远这样矗立下去。它的神秘给人一种永恒的超越了时间的感觉,所以说“世界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这凸显的是埃及文明的伟大和不朽,故选C项。
11.下图是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葡萄牙贝伦塔,在大航海时代,它是航海家们的起点。对这一建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C.它受《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
D.它具有真实性,但不一定具备完整性
答案D
解析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它就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故选D项。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肯定就是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的,故A项排除;葡萄牙贝伦塔反映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为新航路开辟作出的贡献,所以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故B项排除;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故C项排除。
12.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项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
000多年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良渚古城遗址属于(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属于文化遗产,故A项正确。自然遗产更多地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良渚古城并不具备自然遗产的属性,故排除B、C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良渚古城不属于这一分类,故排除D项。
13.明朝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
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D.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可得出文化的传播与交通有一定的关系,故D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故A、B两项均错误;材料体现了戏曲传播,但未体现地区间的文化交融,故C项错误。
14.某同学为研究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确定了主题并收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
主题
材料
A
民族交融
布达拉宫
B
徽商文化
皖南古村落
C
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故宫
D
明清时期的汉民居
平遥古城
答案C
解析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是颐和园,符合题意,故选C项。布达拉宫体现汉藏文化的融合,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皖南古村落体现的是徽商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的汉民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5.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字塔建造运用了坡道技术。坡道在塔的一侧,其余三个侧面分别堆起具有脚手功能的墙,以便挪动石块。工匠们先把巨石块在附近加工好,然后顺着坡道拉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随着塔的升高,坡道逐渐延长,“脚手架”也越垒越高。金字塔建成后,将坡道和高墙拆掉。
材料二 他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
材料三 由于大量游客的参观,尤其是一些游客出于好奇等原因,不时对金字塔进行非常规的“亲密接触”,引起专家们对金字塔保护工作的担忧。于是提出了在金字塔附近修建防护建筑有助于减少旅游对古迹的损害的建议。
(1)根据材料一、二,从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角度你能提炼出哪些重要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专家们对金字塔保护工作担忧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埃及金字塔群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重要信息: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昭示着古埃及高超的技术与成就,承载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保护原则:真实性原则与完整性原则。
原因:旅游开发对金字塔的潜在威胁和破坏。
(3)现实意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观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目前对于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应该把昆曲这只“折翅的蝴蝶”用政府的钱完全供养起来,颐养天年。第二种主张创新,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死亡,应该让其丰满羽翼,回到市场上飞翔。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加以说明。(只写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昆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首先要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另外,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昆曲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及传统剧目,需要我们去挖掘和传承,国家应该投入相关资金进行保护。
观点二:昆曲目前处于长期衰微的处境,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是其致命弱点,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花雅之争”已经表明昆曲不改革的后果就是逐渐被观众抛弃而日趋衰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明确规定保护的其中内容之一是“振兴”,即让昆曲重新被观众所接受。但目前昆曲唱词艰深,现代观众大多听不懂,因此出现“昆曲叫好不叫座”的怪现象。要让现代观众接受,让市场接受,昆曲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共34张PPT)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1)通过史料实证,掌握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工业化、现代化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使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不断遭受破坏;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明确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珍惜和保护
(2)掌握世界各国为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而采取的种种措施,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3)通过对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丰富的文化遗产的认识,培养家国情怀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古代——文物收藏
艺术珍品收藏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盛行;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2.现代——立法保护
(1)西方国家的立法保护: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2)中国的立法保护: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知识拓展《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称《威尼斯宪章》,分定义、宗旨、保护、修复、发掘和出版六部分,共16条。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同时要求,必须利用一切科学技术保护与修复文物建筑,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其目的是完全保护和再现历史文物建筑的审美和价值,还强调对历史文物建筑的一切保护、修复和发掘工作都要有准确的记录、插图和照片。
二、《世界遗产公约》
1.联合国制定《世界遗产公约》
(1)通过和发展
①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②截至2017年1月,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这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2)内容
①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国际社会负有保护责任。
②将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1978年,确定的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197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存在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③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2.中国推动世界遗产保护
(1)措施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201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2)历史作用
①通过上述举措,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易错提醒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世界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古代文明遗迹: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2)近代文化遗产: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
2.中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2)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8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0个。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
372项。这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史料实证
材料一 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摘编自《世界遗产公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
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两则材料叙述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因和意义。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世界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遗产面临哪些威胁,并概括指出应如何保护世界遗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概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提示(1)威胁: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建设。
保护:有关国家采取行动,国际社会集体性援助。
(2)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3)意义: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
(1)真实性原则,即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2)完整性原则,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1完整性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之一。下列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是包含范围上和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B.尽可能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的完整性
C.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周围环境作任何的不必要的“修复”
D.对遗产相关的一切都必须保持一成不变以体现其历史感
题目立意本题以文化遗产完整性为依托,从对历史概念理解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包含范围上和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
要尽可能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的完整性,完整地体现文化遗产的价值,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
不必要的“修复”当然是要反对的,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
“相关的一切都必须保持一成不变”的说法过于绝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
史料实证
材料一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两则材料叙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和方式。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白先勇先生对昆曲《牡丹亭》的创新性开发和保护;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探索。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提示(1)白先勇强调按正统、正派、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青春版”的包装吸引广大群众,通过非正规教育及改革创新来传承昆曲,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有益方式。
(2)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的同时,还需要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分类
(1)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3)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皆属此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2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有一项或几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大标准。以下世界文化遗产符合第五项标准“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的是(  )
A.兵马俑
B.皖南古村落
C.戈雷岛
D.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题目立意本题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依托,从文化遗产的标准上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不符合“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故A项错误
B
皖南古村落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和明清古民居都是人类居住地和使用地的范例,故B项正确
C
戈雷岛是欧洲人在西非最早开拓的殖民点之一,不符合“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故C项错误
D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是6个世纪不断发展创造的成果,不符合“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故D项错误
答案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的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修复,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  )
A.避免自然灾害侵蚀
B.加强科学研究
C.减少人为开发因素
D.强化保护意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可知,文化遗产修复要注意黏合剂的使用,需要加强对黏合剂配方的科学研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灾害和人为开发因素,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修复体现了保护意识,故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  )
A.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
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
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可知,《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故B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3.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根据这一公约,世界遗产可划分为(  )
①文化遗产 ②自然遗产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可划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故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4.下表所示内容为《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遗产项目名称
批准时间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2009年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
中医针灸
2010年
中国珠算
2013年
二十四节气
2016年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答案B
解析针灸、节气等均是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即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实用性强,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技艺先进,故A项排除;材料也未反映出体系完整的信息,故C项排除;我国古代科技是不注重实验的,故D项排除。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5.埃及是一本厚重却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自然探索……走进古埃及的世界,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
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D.提倡改革的法家思想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B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深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异、神秘、壮观、肃穆……其中有不少城市还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个词,产生角逐。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给那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这个城市叫“罗马”。
——摘编自余秋雨《行者无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帕特农神庙被改为教堂。为了抹去异教的历史,许多雕刻被污损了。后来雅典又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基督教堂随之被改为清真寺,寺旁还设置了尖塔,雕像遭到进一步污损。……1800年左右,英国大使埃尔金伯爵着手把雅典卫城的艺术品大批运回英国。……19世纪初,到这里来旅游的北欧贵族日益增多,数以百计的雕塑碎片被他们顺手拿走当作纪念品。现代人为的灾难所造成的破坏在对帕特农神庙的破坏中表现得最为显著。随着酸雨对大理石的溶解,帕特农庙可以说正在分崩离析。这座象征着胜利的庙宇,现在由于受到人类的破坏而形象怪诞,失魂落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余秋雨把“伟大”这个词留给罗马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上面临着怎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雅典卫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你认为应该如何加以保护?
参考答案(1)理由:气势恢弘的建筑;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朽的法律。
(2)问题:雅典卫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保护。
原因:教会势力的破坏;列强对古代文明的掠夺;旅游者的破坏;环境污染等。
(3)保护:立法保护;投入经费维修;治理环境污染;旅游业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