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同步训练
山东 马正山
一、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董(dǒng)懂礼(dǒng)磕头(kē)溘然长逝(hè)
B玄虚(xuàn)炫目(xuàn)国粹(cuì)鞠躬尽瘁(cuì)
C脑髓(suí)隧道(suì)自诩(xǔ)栩栩如生(xǔ)
D孱头(càn)潺潺(chán)针灸(jiǔ)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涸辙 触动 辩别 冠冕堂皇
B娇弱 勇猛 蹩进 山青水秀
C发掘 典礼 砥砺 礼上往来
D嘉宾 斑驳 裨益 计日程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天是交警潘福生的休息日,他答应带女儿到公园玩一玩,可骤发的一起交通事故使得他又一次对妻子和女儿 了。
②《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是从《汉乐府·相和曲·鸡鸣》一诗 的,原句是“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
③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 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
A失言 袭用 虽然B食言 袭用 固然
C失言 习用 虽然D食言 习用 固然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混蛋。
B春节快到了,李书记到学校看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并且说:“辛苦了!老师们。”
C“这次矿难事故的发生到底是因为矿工操作失误?还是因为安全管理出现纰漏?”他吼道。
D这孩子看上去有十五、六岁的样子,本应该读书的他却早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南部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斯坦境内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随着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的临近,梅普之间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两人各怀心事,貌合神离。
D滨州大乐透1069万元巨奖得主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在体彩中心接待室里等待领奖。不像其他大奖得主都是亲戚朋友全程陪同领奖,此先生只身一人前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A其实,反对派从今年早些时候就开始在网上举行有关“让普京下台”的请愿活动,称他们把目标对准普京的原因在于他是“只为一小撮官员和寡头服务,将整个国家引向死胡同的”政治体制的关键人物。
B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25日报道,为竞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一职,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前任总裁、共和党人梅格·惠特曼已经投入约1.4亿多美元巨资,创下美国历史上除总统竞选外最高竞选费用。
C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D《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我们只要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二、精段精炼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拿来主义
鲁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叫作‘发扬国光’”“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运用了何种修辞?这种修辞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见到,请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举出一例。
答: 。
8.“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其中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说说你的理由。
答: 。
9.选文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
10.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答: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本世纪仍需拿来主义
牛大勇
跨世纪,望五洲,历史烟云去复留,我们应该悟出些什么道理呢?吾生也晚,吾学也浅,只想借此机会略陈管见。
20世纪的历史潮流表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体系的发展和竞争,可以表现为冷战热战,也可以表现为和平共处。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在一个世界体系之下,也难免矛盾和冲突。国际安全体系与国际公正秩序,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重建与调整的过程。
本土化和区域化会继续存在,但全球化更是大势所趋。高科技和信息工程在飞速发展,世界在变小,许多梦想、甚至没想到的事变成了现实。电脑和网络进了家庭,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世界各地沟通,可以办理越来越多的事情。生命科学的突破让人喜忧参半,核技术的发展把人类送上万仞之巅——距天堂和地狱都只剩一步之遥。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责任。某一地方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可能、也越来越容易影响到其他地区。总之,想断开“本土”与“世界’的联系,是越来越不可能的了。
中国在上个世纪之交,正顽强抗拒着帝国主义列强轰开国门。经过百年的革命和改革,这个世纪之交已能够自主地开放国门。眼看就要“入关”了。如果这意味着经济上同国际体系接轨,那么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又意味着什么?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表明,各民族的特色是不会消失的,问题却在于各有特色的民族应该怎样适应世界潮流?中国人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对世界先进文明从拒斥转为进取,是先从器物层次开始的,以洋务运动为标志。尔后进到制度层次,以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为标志。尔后又进到思想文化层次,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对资本主义时代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是一概视为资产阶级独占的产品加以拒斥,还是有分析地视为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财富,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利用?这个问题,在器物层次已不复存在了,君不见:“奔驰”满地跑,“波音”满天飞,享用“世界名牌”成时尚。在制度层次,共和政体早被采用,市场经济迟被采用。在文化层次,桥牌、传媒文化、卡拉OK等等都已蔚然成风,个人权益包括人权保障也越来越受重视,并逐步法制化。那么21世纪所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恐怕是还有哪些先进文化、思想观念等等,只能让外国资产阶级所垄断,不能为中国人民所利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不再需要一百年了吧。
11.“只想借此机会略陈管见”里面暗含了哪一句成语?
答: 。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写第二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 。
13.“生命科学的突破让人喜忧参半,核技术的发展把人类送上万仞之巅——距天堂和地狱都只剩一步之遥”,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
14.在作者看来,我们要从资本主义那里拿来什么?请简要作答。
答: 。
四、课外延伸
15.鲁迅先生在很多作品中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名句,下面均是鲁迅先生的诗句名言,请将其补充完整。
(1)横眉冷对千夫指, 。
(2) ,我以我血荐轩辕。
(3)心事浩茫连广宇, 。
(4) ,寒凝大地发春华。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1)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答: 。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 。
五、表达应用
17.阅读下面一段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12字以内。)
新华社专电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24日开始访问日本,除与日方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外,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寻求推进两国民用核能合作谈判。
按日本媒体的说法,这一谈判让日本取舍两难:一边是经济利益,有利于日本摆脱经济低迷;一边是日本主张废除核武器,需要安抚核爆幸存者情绪。共同社报道,美国、法国催促日本与印度签定民用核能合作协定,以利于美、法核能企业在印度投资利用日本技术。
答: 。
18.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强风吹开了牢门,散乱的他的头发,鼓荡起他的衣衫,将案上的诗稿吹得满屋飘飞,他兀自目运神光,浑然不觉。(摘自《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从词性和句式上分析加点词语的妙用。
答: 。
(2)仿照划线句子的特点,另选对象再写一句话。
答: 。
19.仿照例句,对下面的汉字表达你的看法。
例:“山”对“灿”说:我们以稳重著称,何必发火呢?“间”对“日”说,俺也安上防盗门了。
(1)“兵”对“丘”说: 。
(2)“日”对“曰”说: 。
六、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很有名的厨师,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鸭,深受顾客喜爱。可是他的老板从来不给厨师任何鼓励,这使得厨师整天闷闷不乐。
有一次,老板有贵客来访,在家里设宴招待贵宾,招呼厨师露一手。酒席上,当老板夹了一条鸭腿给客人时,却找不到另一条腿,他便问厨师,“另一条鸭腿哪里去了?”
厨师说:老板,我们家里养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老板很诧异!
饭后,老板就跟着厨师到鸭笼去看个究竟。时值夜晚,鸭子正在睡觉,每只鸭子都只露出一条腿。厨师指着鸭子说:老板,你看我们家的鸭子不都是一条腿吗?老板便举手拍掌,吵醒了鸭子,鸭子被惊醒后,都站了起来。老板说:鸭子不全是两条腿吗?厨师说:对!对!不过,只有鼓掌拍手,鸭子才有两条腿呀!
请认真阅读材料,根据寓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1.D(A溘kèB玄xuánC髓suǐ)2.D(A辩—辨B青—清C上—尚)3.B(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食言:不履行诺言。习用:经常用。袭用:沿袭地采用。)4.A(B感叹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感叹号;C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顿号去掉。)
5.B(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6.A(B“约1.4亿多美元”重复;C句是杂糅;D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加“走”。)
二、7.反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8.不能。“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9.类比论证。旨在告诫“送去主义”的危害。10.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三、11.管中窥豹,可见一斑。12.论点:本世纪仍需拿来主义。目的:说明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体系的关系,从而为提出“本世纪仍需拿来主义”的观点提供依据。13.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向更文明更发达的阶段发展,反之,则会将人类推向灭亡的前沿。14.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
四、15.(1)俯首甘为孺子牛(2)奇意寒星荃不察(3)于无声处听惊雷(4)血沃中原肥劲草16.(1)“飘蓬”、“ 霸才无主独怜君”、“ 临风倍惆怅”、“ 欲将书剑学从军”。二人皆有盖世才华,陈琳曾不被重用,而作者一直怀才不遇。(2)颈联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前句寄托诗人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了当代的不重人才;后句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整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
五.17.与印“核”作,让日本两难。18.(1)“散乱”一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强调了风之猛烈,同时也使得句式更加整齐,语势铿锵有力,形象鲜明感人。(2)蛙声打破了寂静的夜,朦胧了他腥松的睡眼,和着轻柔的风扇,把屋子的睡意营造的真真切切。19.(1)战争真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2)哥们,该减肥了。
六、作文。略。
联系人:山东省平邑第七中学 马正山 邮编:273313 手机:13969931592 QQ945329652(共22张PPT)
迪斯尼动画《花木兰》
日本动画《西游记》
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流产品出口欧美,二流产品国内用,三流产品送中国。(本田的安全气囊问题,三菱的排气管设计缺陷问题)
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
鲁迅
一、品析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二、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提倡
批判
第5段的作用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现象:
后果:
送古董
送画
送活人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光热无穷 —— 只给予,不取得 —— 他发疯而死 ——
自诩地大物博
煤矿丰富
只送去,不拿来
贻误子孙,国家衰败
类比:把中国的“送去主义”和狂妄自大的尼采做了类比,说明二者同样可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奉行“送去主义”将贻误子孙,使国家衰败。
送去主义
现象:
后果:
送古董
送画
送活人
贻误子孙,国家衰败
本质:
我们要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拿来主义的要旨
应该怎样对待本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呢
大 宅 子
文 化 遗 产
孱头
废物
昏蛋
逃避害怕者
全盘否定者
全盘肯定者
鱼翅
鸦片
姨太太
烟枪烟灯
大宅子里的遗产
吃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散
喻文化精华
喻益害并存
喻文化糟粕
喻文化糟粕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比喻论证: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形象生动,
幽默含蓄,
而锋芒毕露!
事例
实质
危害
课文总结
破
立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鲁 迅 名 言
倘是狮子,自夸怎样
肥大是不妨事的,但
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
羊,肥大倒不是好兆
头。
大师、捧、挂、发扬国光
显出一点进步
丰富 大度
摩登
幽默犀利,讽刺辛辣
反语,形象的描写
一、品析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二、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幽默犀利,讽刺辛辣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拿来主义。
1、 东芝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国及西欧,该产品被招回,而在中国,仅提供了一两个补丁软件。
2、 法国的电影人抵制美国大片进口。
3、 中法合资的广州雷诺公司,因生产的标致汽车国产化率太低,最终不欢而散。
4、 摩托罗拉在中国设厂,但几年下来,中国所掌握的仅是该公司硬件生产技术,核心技术却得不到。
5、 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
作业:请你就以下论题中 ,寻找有关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感想。(使用比喻论证)
A、也谈“送去”
B、“拿来主义”新说《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杂文特点;
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过程与方法:
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
2、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
3、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教学理念和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可以说,这个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人们的思想困惑。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板书课题)
二、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 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三、自主学习:下面的内容可让学生自主完成。
(一)作者简况: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关于杂文的文体知识: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现代汉语辞典》)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三)整体把握课文:学生阅读完成下列任务。
字音、字义:
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注意对吝(lìn)啬(sè)、髓(suǐ)、蹩(bié)正音。
1、文中反复出现“拿来”二字,联系背景材料,说说作者主张拿来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中心论点(含“拿什么”、“怎么拿”)[答]
2、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论”,
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驳论”;本文先驳后立(先破后立)。说说本文批驳了什么?为什么要先驳?[答]
3、本文在批驳“送去主义”时,提到梅兰芳和尼采,矛头是针对谁的?各是什么论证方法 [答]
4、文中提到的“大宅子”、“鸦片”、“鱼翅”、“烟灯烟枪”、“姨太太”各比喻什么?后文的“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哪种人?联系本文具体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
5、“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6、最后一段共有5句,分别回答了哪5个问题
(4--6参考答案)
“整4”答:本文较好地采用比喻论证法,把一个深奥的、抽象的、困扰文艺界许久的复杂问题论述得十分清楚透彻。尤其是以一个穷青年得到一所旧宅 子比喻文化遗产,讲了这个穷青年可能的三种做法,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的可笑,这种近似调侃的笔法,非常幽默风趣,但又很见批驳的力度;然后作者 又分别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用又有毒,须批判地继承的部分)、烟枪烟灯和姨太太(毫无作用或危害极大的部分)为例,形象鲜明地指出了“拿来主义” 者应如何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槽粕。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对照等多中 手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耐人寻味,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论述技巧。
后文的“孱头”比喻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比喻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废物”比喻崇洋媚外、全盘接收的投降主义者。
“整5”答:承上启下,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拿来主义”的确立和论证。
“整6”答:1、怎样对待文化遗产?2、对文化遗产中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怎样区别处理?3、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4、拿来主义者必须具有怎样的素质?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
本杂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④自己来拿。
1.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问:“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送古董 媚外求荣
送去主义 送画 衣钵相传
送活人 落后反动
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 亡国灭种
答案是: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一、二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送---”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吗?
问:这是例证法。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定送去主义
4.分析“送来主义”
问:“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
先有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后有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否定送去主义
5.总结: 先破后立的因果论证方法。(重点)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破)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错误的做法(破)
(立) 正确的做法(立)—— 自己来拿 先破后立
承递
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要“拿来”,照此思路,那么,8—9节论证的是——怎么拿来。
二、分析比喻论证
体会本部分写作特色
1.“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 ⑴“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⑵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① 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左得出奇)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不 加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盲目排斥( 虚无主义)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 (投降主义 ) 挑 选
2、真正的怎样?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
喻体事物 态度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还(使用)
烟-- (略)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姨太太 (略)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
腐朽淫糜的东西(色情文化等) 剔除(毁灭)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此外,作者还用“抛在……化”,表现所谓“平民化”的虚伪;用“当……里”状写所谓彻底革命的极“左”面目;用“背着……世界”,讽刺以“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用“像萝卜一样的吃掉”说明吸取精华应该有利于“大众化”,用“不用……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有。鸦片虽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可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虚,招摇撞骗。所有这些,都将如何挑选讲得浅显易懂。
可认设置问题:
3.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肯定拿来主义
三、最后一节总结全文
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训练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板书
孱头 使用 鱼翅 鸦片
昏蛋 ( 破) (立) 存放 烟枪 烟灯 (占有 挑选)
废物 毁灭 鸦片 烟枪 焑灯 姨太太
第三课时
一、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证明一个观点:
再举一例: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查验收。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章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妙趣横生。)
二、拓展探究:
1、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提示】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时,却并没有哪个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2、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
(1、可扩展阅读如下三篇文章: 《卡拉OK 跳舞机 拿来主义》、《姨太太、烟枪与中国足球的“拿来主义” 》、《现代中国需要拿来主义》,加深对“拿来主义”现实意义的理解。2、点击阅读以《拿来主义》观点评价中国足球、中国电影和“日、韩电视剧潮流”的三篇文章 )
三、布置作业:请你就以下论题中 ,寻找有关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最好能运用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的方法)
A、也谈“送去” B、“拿来主义”新说
例文:
“拿来主义”新说
阅毕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生发出些许慨叹。毕竟,鲁迅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生活在国家独立且日渐富强、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向西方借鉴,或者从西方拿来呢?
先说说鲁迅先生指责之“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闭关主义”这一词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今日之中国,大开国门,海关处皆是迎来送往,一派生机。自然是无“关”可闭。“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关键是世界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时的咱们,早就扬眉吐气了。我们推行的是文化上的“送去主义”,每个西方国家(先是西方,然后是亚非拉美阶级兄弟)都建它上百个孔子学院。不是老早就有人下过“上帝死了”“孔子活了”之类的论断吗?中国儒家经典要走出国门征服世界,真要那样,岂不是东学西渐,好像东方对西方“和平演变”立马可以成功。那时,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地球上的民众见面后统统作揖问好,我们历史上无数先驱梦寐以求大同理想便可变为现实。呵呵,看今日的世界,全是赤旗招展。然后产生他几百位华人议员,几十位华人总统。那时,开会时,我国元首坐在上席,慢慢清算你们这些帝国先祖们欠下咱的累累血债,不赔款也可,每人罚抄三百遍《论语》,让你知道什么是温文尔雅,什么是文良恭俭让。于是,其他诸侯国国主们唯唯诺诺,表示一定认真仔细琢磨《论语》之精髓,最起码也得学会半部论语,因为咱祖先的祖先中有位政治家赵普不是说了吗,“半部《论语》治天下”嘛!这前景,怎么就如此诱人,我心神往之!那时可以说,鲁迅先生,你谬矣!“送去主义”才是“发扬国光”之绝佳选择。你的“拿来主义”,岂止是“未免有些危机”,早过时了。
但细想,也未必尽然。
用一位资深导演的话说,他“除了看自己导演的影片,基本上只看欧美大片”;用一位文坛泰斗的话说,他“除了看自己写的小说,基本上只看欧美小说”。我的女儿喜欢吃德克士、麦当劳,我的学生爱看美国大片。昨天,我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美国大片为什么流行、中国电影为什么鲜有佳作时,学生发言积极,大谈特谈美国大片的导演、演员、制作、发行及思想,俨然是一群专业的影评人士,而我竟也深以为然。然后我让他们谈谈美国大片的不足时,全班鸦雀无声,我竟也想不出来有什么硬伤。一部《越狱》两季四十多集,我怎么觉得每一集都比咱们拍的整部电影精彩。
好像事实正好与我们的预期相反,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欧美化,我们思维也越来越欧美化。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西方的高级轿车、高级香水、高档服装及高档笔记本电脑。我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些高档消费品,并视它们为生活必需品。我们正按西方的大脑思考人生、家庭与社会。英语成为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它的重要程度已经和考学、毕业、晋升、出国等方方面面的人生大事直接联系起来了。每个中国人大概都会承认这一点,欧美名牌(部分家电、假冒和贴牌商品除外)品位高雅,质量上乘,售后服务完善。欧美大片震撼人心,场面宏大,想象力超绝。你让我拒绝,总得有拒绝的理由,以保存“国粹”为理由吗?很勉强,我非常喜欢秦腔,酝酿了一年要在今年春节观看,可人家七一剧团今年罢演,我奈其何?一个剧团不能在商业文化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这似乎从某个层面揭示出中国产品、中国文化的危机。
正视危机,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文化塑造成精品,然后再说“送去主义”或“拿来主义”,似乎那时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