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ⅳ10《信条》优化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ⅳ10《信条》优化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6 21:24:12

文档简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注意学 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 同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条,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章主旨,品味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是在哪里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的?”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老人继续说:“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方分一半给小伙伴;永远不要打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伤害了别人要道歉;吃饭前要洗手;要知害羞、有廉耻之心;午饭后要休息一会儿;唱唱歌、跳跳舞;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要相互团结、彼此扶助;要始终保持一颗惊喜、好奇的心……”我想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并不是哗众取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要返朴归真。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现在请大家朗读这篇课文,读一读富尔格姆的《信条》。
二、学习、分析:
1、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 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关于《信条》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 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 ,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 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3.【提问】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4.《信条》一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明确】《信条》看似浅显或绝对,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他之所以能获奖,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记并实践了在幼儿园就学过的那些信条。本文篇幅短小,所阐述的主题集中,见解新颖而不难理解。这篇课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高高兴兴地去实践。
5、《信条》结构图如下
我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
信条 这些东西放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行
再提一个忠告
三、学生领悟:
1.请同学们阅读文中所罗列的琐事,看看其中蕴含了哪些人生准则。(学生自由发言)
重点分析: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是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明确:小不点的种子的表现为“生”和“长”,生长的东西自然就是指一条生命,那么我们要承认的奇迹就是指要承认生命,而把生命看作是奇迹,这里自然包含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而“我们大家也差不多是这么回事”就是说“我们大家”甚至可能也包括更高级的生命也不过和“小不点的种子”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要尊重生命,特别是对那些比我们更弱小的生命。不要漠视,就像前一段时间我们临河就发生了一件“灭门事件”,那就绝对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
信条:仁爱 公平 文明 责任 诚信 良好的生活习惯 懂得生活情趣 团结友爱 敬畏生命 承任死亡 善于观察生活等。
2.《佛罗里达联合时报》中评价这篇文章说:“好或者糟,安逸或者艰难,生活的复杂和简单,奇特和凡俗,都被罗伯特的朴实而有灵气的散文澄清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生活琐事是会影响我们整个人生的,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读出来呢?
明确:“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
“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
3. 在《纽约每日新闻》中评价这篇文章说:“这是本多么有趣的书啊,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而且也适用于各个国家。” 从这句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琐事不仅和个人的整个生命有关联,更可以使之应用于一个国家,一个政体,甚至于是整个世界,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读出来呢?
明确:想想这样一个世界,它将许愿给我们大家——整个世界——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想想” “将” “要是” 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作者希望会有这样的一个世界,而事实上,这样的一个世界仍未出现。(如美国的强权)
那么,作者希望的这个世界中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明确:仁爱  人性  诚信 责任  尊重生命
点评作者:富尔格姆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博爱思想的伟大的人,而在我国的古代文人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士,如“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
作者格外强调了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应该具备什么?
明确:团结 互助
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任何文学作品都会有所针对,你认为富尔格姆的这篇文章,针对了当前社会的哪些现象或问题?(小组讨论)
明确:(当前社会中一些不正常、不合理现象皆可)
小结:在《巴尔狄摩太阳报》中评价富尔格姆的这篇文章说:“一剂对付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年代里折磨着我们的那些恐惧的良药。” 富尔格姆的这篇短文即包含了一个人一生所必须奉行的准则,又包含了如何构建一个公平、和谐、温暖的社会的博爱思想和人权意识。这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思想如果可能被更多的人读懂将会改变全人类、全世界,乃至从人类社会到自然界的生存现状。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石缝间的生命(节选) 林 希
①石缝间那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便杷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只有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不似田野上的同宗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适者就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里,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难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
⑧愿一切生命不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更是美学的,它向你揭示出笑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共24张PPT)
我 的 信 念
作者:玛丽·居里
第 9 课
茶棚学区初级中学 金鑫
居里夫人(1867--1934):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利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98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研究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后来,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日逝世。
关于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898年7月,在和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皮埃尔·居里由于车祸不幸丧身,居里夫人接过了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居里夫人又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的身上遍布各种伤疤,她的骨髓由于射线的长期聚集而退化。1934年7月4日,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这位伟大的女性,在一生中共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赞誉:
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年轻时候的玛丽·居里
在巴黎大学深造
在实验室工作的情景
居里夫人塑像
教 学 要 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信念、理想和情操。
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固执:
鞭策:
盛名:
奢望:
蹂躏:
解释下列词语
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用鞭子赶马。比喻严格督促使进 步。
很大的名望。
过高的要求。
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呵责:
懊恼:
沉醉:
迷醉:
问心无愧:
猝然长逝:
过严地责备。
心理别扭,烦恼。
大醉,多用于比喻。
沉迷其中。
于心不感到惭愧。
突然,出乎意料地去世。
试概括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圈出关键词,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着勤奋 集中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简单生活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三个方面
一.宗旨
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沉醉于科学之美
二.环境
自由
安静
时间
三.工作
目标
信心
坚忍不拔
勤奋努力
讨论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作者表达她的信念和愿望的句子:
A、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B、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 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 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
C、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
D、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 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E、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F、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 话故事一般。
2、问: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3、问: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作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讨论并归纳:这说明了居里夫人专心致志地致力于科学的研究,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4、提问: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讨论并归纳:作者追求的是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环境。
5、提问:你怎样理解“我的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讨论并归纳:表明作者热爱自由、热爱和平,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6、提问:“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这是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因为作者热爱科学,认为科学本身就是具有伟大的美而沉迷于其中。
7、通过了解作者的这些理想、愿望和经历,你可不可以说说居里夫人是个具有怎样特点的人?
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淡薄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
渴望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
对科学研究怀有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
主题:
本文记叙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一位科学家坚忍不拔、专心致志的性格、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品质。
这篇文章以质朴、真诚的文字,记叙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作者热爱科学事业,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她追求的是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不追求名利的忘我工作精神。这些美德是与她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分不开的。我们要学习她这些美德,为人类贡献出自己的一生。
小结: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故事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她经常把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他的一枚金质奖章,女朋友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课后作业: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曾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信念和愿望的一些句子。请你课后寻找一些居里夫人的小故事来证实居里夫人真是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