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05 14:3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0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式 B.普查前要制订合理的普查方案
C.普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各项数据 D.由于人口太多,可以根据原有数据进行估算
2.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 )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 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 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3.按照生活环境对下列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属于水生生物的是 ( )
①鲫鱼 ②羊 ③麻雀 ④狗 ⑤水绵 ⑥玉米 ⑦ 鸡 ⑧鲤鱼
A.①⑤⑧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⑤⑦⑧
4.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一般应考虑设置多少个变量因素,而对变量因素的设置还要考虑设置什么实验来进行比较: ( )
A.二个、对照 B.一个、对照 C. 一个、假设 D. 二个、假设
5.在调查校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6.当我们调查某一范围内初中学生眼睛近视情况时,由于调查范围很大,需要选取调查样本,这里的样本是指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7.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
A.设计调查表 B.制作植物标本 C.做好调查记录 D.做好归类整理
8.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作出结论
9.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加热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用两只手转动准焦螺旋 D.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桌
10.下列调查活动最适采用合抽样调查方法的是( )
A.某班同学的业余爱好 B.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
C.全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 D.我校教师男女比例
1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12.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当地的有关环境污染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13.关于“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必须制作调查问卷
B.不能逐一调查时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抽样调查时选择的样本要有突出特点
D.调查的结果与事实可能存在误差,必要时可以修正
1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人认真,设备精良,误差和错误都能够完全消除
B.误差和错误都能减少,但不能避免
C.错误是由于人造成的,而误差是由于设备造成的,与人无关
D.误差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15.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什么开始的? ( )
A.制定计划 B.提出问题 C.作出假设 D.交流和表达
16.调查中应该( )
A.攀爬高处 B.伤害动植物
C.凭个人喜好 D.认真观察详细记录
17.在调查校园里的生物过程中.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李华发现一只毛毛虫,觉得太恶心了,不记录
B.王强抓到一只不认识的鸟,于是把它带回家探究后当食物
C.陈明的调查记录中有菊花,后来他发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
D.张平在校园内发现一只蟋蟀,它很快就蹦到校园外面去,但他同样记录下来
18.调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记录本和笔之外,下列哪一选项所带工具是最合适的?
A.铲子望远镜照相机 B.网兜放大镜玻璃瓶
C.铲子显微镜玻璃瓶 D.网兜显微镜照相机
二、综合题
19.晓峰想了解本班同学的近视发病率.现有两种方案:
①抽样调查法,任抽班上3组同学进行调查;
②普查法,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1)方案________ 获得的数据更准确(填序号).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________ 和________ ,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_ .
(3)晓峰调查所在学校七、八、九年级近视发病率如图,近视发病率有________ 的趋势.
20.某中学七年级生物小组的同学在调查公园一角的生物时,发现并记录了如下生物:荷花、红松、蘑菇、麻雀、蝗虫、狗尾草、圆柏、天鹅、绿头鸭。请你结合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荷花、红松、狗尾草、圆柏归为A类;麻雀、蝗虫、天鹅、绿头鸭归为B类;蘑菇归为C类。请问:归类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类与B、C类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荷花、天鹅、绿头鸭归为D类;红松、蘑菇、狗尾草、圆柏归为E类;麻雀和蝗虫归为F类。请问归类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D类为________________;E类为________________F;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科学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是科学实验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实验过程中最难做好的事情。请回答下面“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有关变量的问题。
(1)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鼠妇匆匆爬走。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根据这一问题,确定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需要设计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实验环境作对照。
(2)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应该主要排除哪些干扰,以确保单一变量原则下的实验观测?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D3.A4.B5.B6.B7.B8.C9.B10.C11.B12.B13.B14.D15.B16.D17.D18.B
19.②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样本 增长
20.生物的形态结构 结构不同 按生物的生活环境 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空中生活的动物
21. 光 明亮 黑暗 应排除土壤湿度、声音等因素的干扰 放回原来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