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 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 课件(1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 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 课件(1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5 15: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3:糖类的性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代表性糖类物质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认识糖类还原性的检验方法。
【实验器材及试剂】
器材: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石棉网(或陶土网)、三脚架、试管夹、火柴、pH试纸。
试剂:葡萄糖、蔗糖、淀粉、10%葡萄糖溶液、10%蔗糖溶液、10% NaOH溶液、淀粉溶液、2% AgNO3溶液、2%氨水、5% CuSO4溶液、10% H2SO4溶液。
【实验过程和结论】
1.葡萄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葡萄糖,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观察其溶解状况
固态葡萄糖溶解
在洁净的试管中配制约2 mL银氨溶液,加入1 mL 10%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试管内壁出现明亮的银镜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10%NaOH溶液,滴入5滴5%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2 mL 10%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先产生蓝色悬浊液,加热后
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论
葡萄糖是还原糖,能够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氧化
2.蔗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蔗糖,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观察其溶解状况
固态蔗糖溶解
用以上实验中的方法制备Cu(OH)2,再加入2 mL 10%蔗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10%蔗糖溶液和5滴10%H2SO4溶液,加热煮沸。再加入10%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观察现象
加热后
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论
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氧化,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3.淀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淀粉,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再加热,煮沸观察其溶解状况
淀粉不溶于冷水,加热后,部分溶解,形成胶状淀粉糊
用以上实验中的方法制备Cu(OH)2,再加入2 mL 淀粉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淀粉溶液和2 mL 10%H2SO4溶液,加热煮沸。再加入10%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观察现象
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论
淀粉不是还原糖,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氧化,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
【拓展实验】
某同学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结论:淀粉部分水解。
上述四种方案的设计与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1)方案甲      。?
(2)方案乙      。?
(3)方案丙      。?
(4)方案丁      。?
答案(1)设计不正确,结论也不正确。因为加碱中和时若碱过量,碘将与NaOH发生反应,不能说明有无淀粉存在
(2)设计不正确,结论也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的银氨溶液被破坏,不能与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按此方案进行操作的结果,不能说明淀粉是否水解
(3)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部分水解也会出现题中所述现象
(4)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此方案操作,水解液加入碘水变蓝,中和液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
解析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I2能够变蓝色,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但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选用银氨溶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以及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由于催化剂稀硫酸的存在,使淀粉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这时可直接取水解液滴加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另取水解液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以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问题讨论】
1.淀粉、蔗糖水解实验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之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中和硫酸,防止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
2.请结合糖类的性质,推测急救患者补充能量时,一般使用葡萄糖溶液,而不选择其他糖类溶液的可能原因。
提示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而二糖、多糖水解后得到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3.淀粉水解实验中什么时候加入碘水检验是否还有淀粉?
提示要验证混合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应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NaOH溶液中和后再加碘水,因为碘水与NaOH溶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