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土》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铿锵(qiāng) 蹒(pán)跚 砂砾(Iì) 齑(jī)粉
B.绯(fěi)红 婀娜(nu6) 澎湃(pà1) 烙(1ào)印
C.瘠(jí)薄 缱绻(quǎn) 馨(qīn)香 窒(zhì)息
D.婆娑(suō) 干瘪(biē) 驳(b6)船 纤(q1àn)绳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启碇破绽热哄哄稗官野史风靡一时
B.瞻仰赡养萤火虫全神惯注情投意合
C.车辙清澈化妆品 察言观色 以讹传讹
D.绯红菲薄乌托邦惩一敬百言简意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B.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C.最先它不过是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逐步才变成苍苔滑石问的细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
D.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B.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C.这真是一种好的运动、好的锻炼,登山远望真令人赏心悦目,好像胸中能装得下山川湖泊。
D.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
5.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永远也到不了任何地方去,”他在乌苏拉面前叹息说:“我们将一辈子烂在这里,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
B.今天我讲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分为四个问题来讲: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二、词汇与文学。三、语言与文学。四、语法与文学。
C.丰富语言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非常密切。
D.这里有池塘,有镜子,有天光,有云影,有源头活水,而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每天看书都领会到许多新道理,好像有源头活水的清池,照得心里亮堂。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务院认为现在中国煤炭开采出现许多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不是与有关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有关系。
B.在经贸方面,不管浙江和国外的经贸关系将因浙江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两者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逐渐增多。
C.最近浙江省出台了保护全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关条例,这将加大对全省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以扩大浙江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的知名度。
D.报社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将近有80%以上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
二、简答题(8分,每小题4分)
7.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必须具有新格律诗的三个美,即 、 、 。
8.肖邦的故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用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和简朴的小屋对照着写?
答:
三、阅读艾青的《煤的对话》,完成9~11题。(12分,每小题4分)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9.这首诗在写作角度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
10.诗中的煤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
11.诗的结尾给你什么启示?
答:
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2~14题。(16分)
(一)
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
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二)
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玛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绚丽的大都会风光,频繁的旅行,丰富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另一种创作灵感。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遥远、寒冷的爱丁堡又怀念起“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们就有理由想像,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而今,我们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瞻仰这些大树,这些灌木丛和这一片清凌凌的水。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2.热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么共同特点?试用文段(二)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热那佐瓦沃拉跟肖邦音乐有何共同之处?(6分)
答:共同特点是 .
文段(二)中的一个词是 。
13.“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4.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土地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6分)
答:
五、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18题。(28分)
脚 步 声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
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妙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洌的水穿过了心头。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
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2年第2期,略有删节)
15.本文开头写“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和“山林
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结合全文来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分)
答:
16.文章第四段画线处,作者阐述了“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对人生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表述。(8分)
答:
17.请简要阐述“能走总是美好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6分)
答: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本文写得耐人寻味。作者用虚虚实实的笔触,纵意挥洒,创造出一种气象氤氲的
情思氛围,层层抒写出他对“脚步声”的哲理感悟,从而给读者以丰沛的启示。
B.在作者看来,能否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不仅说明现实生存环境的改变,而且表明
了自己生存状态的不同;而后者关乎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C.“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必须是在寂寞、孤苦,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种情况的“脚步声”无非暗示了作者在艰难岁月中孤苦郁闷颓废的心境。
D.作者对人们在喧嚣市声中,清醒的自我意识已丧失殆尽的生存状态感慨系之。
这种深沉的世情感叹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刻针砭,它是令人警醒的振聋发聩之音。
E.文章末段是关于太阳、灿烂霞光以及“金光大道”的浪漫抒写,笔触灵活跳脱,表明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状态以及对美好前途终会到来的信心。
六、语言运用(12分)
19.给下面的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5字)(6分)
新华社2005年1月22日:一部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连环画《张謇》成为2005年张謇诞生152周年纪念会上的一份厚礼。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把张謇生平搬上画面的作品,也是江苏第一部大型历史名人连环画。在卡通大行其道的今天,这部大型连环画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勇气和相当深厚的创作功力。《张謇》由600多幅线描连环画构成,分《大魁天下》,《状元实业》、《拥护共和》、《浩气长存》四卷,第一卷已出版发行,第二、第三卷已付梓,第四卷也即将完稿。它的作者是下岗后重操画笔的原海门钢厂工人郁异人。
《张謇》系列连环画的问世,必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史册,鼓励和激励人们继往开来,奋发图强。
答:
20.仿照下列画线句子,在下列短信贺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使上下文结构相同,内容相关。(6分)
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束花, ,捡拾秋风里最红的几片, ,编织成生命的风铃,让幸福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附答案:
专题练习
l_A(B项中“绯”读fēi,C项中“馨”读xīn,D项中“瘪’’读biě。)
2.C(A.哄哄一烘烘;B.惯一贯;D.敬一做)
3.C(应为“逐渐”。)
4.C(应为“心旷神怡”。) 5.D(A.把冒号改为逗号;B.将前三个句号一律改为分号;C.把顿号改为逗号。)
6.C(A项句式杂糅,删除“是”;B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管”改“尽管”;D项语意重复,划去“将近”或删掉“以上”。)
7.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8.肖邦的故园是简朴的。用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和简朴的小屋进行对照,超越时空的对比,突出肖邦故园是最珍贵的古迹、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伟大艺术家的摇篮。
9.《煤的对话》从煤本来住的地方和年纪人手,采用人煤对话的形式来展开诗歌的创作。
lO.诗中的煤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1.结尾告诉我们,古老民族和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并没有被深重的灾难压榨而死,只要时机一到,“给我以火”,就会挺起身来,投人战斗。
12.朴素、淡雅,持久、深沉; 质朴
13.肖邦的音乐与这片土地有着共同的色调,是这片土地滋养了肖邦音乐中的乡土情结。 14.异国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所产生的万种离情、一怀愁绪净化了儿时之国的画面,但在肖邦生命的末日,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
15.①引起下文。开篇从现实亲历写起,引起下文“多年”以后,“在繁华的城市里”“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的内容,从而生发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感叹。 ②渲染一种寂静的气氛,表明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为下文在“喧嚣,,中“听不到脚步声’’等内容的生发议论作铺垫:
16.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实际上是聆听到自己行走时的心灵之音,能使自己看清行走时身心状态,对自我的生存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会知道生命不息,奋斗不已.人生的追求是无限的。
17·“能走,,即意味着生命还在,清醒的自我意识还在,理想还在,追求还在;虽然心中的目标难以达到,但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就算痛苦、艰难、哭泣也是一种收获,否则不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这句话弹奏出了欢乐、自信而二=己旷达的生命乐章,显示了作者坚强、健朗、成熟的心态。
18.C、E(C项“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必须是在寂寞、孤苦、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脚步声”不但是孤寂心境的象征,而且也是孤军奋战精神的象征。E项“对美好前途终会到来的信心”不合文意。文章末段首先是关于太阳、灿烂霞光以及“金光大道’’的浪漫抒写,笔触灵活跳脱;而在结尾处由浪漫抒写而突转沉实的一笔,表明看似便捷的“金光大道”并不存在,人生的奋斗之路在跋涉者脚下,这是务实的自省,能给人们更深切的启示。)
19.江苏第一部大型历史名人连环画《张謇》出版(答案要领:包含对象、事件、结果三要素)
20.例句:采摘夏夜里最亮的数颗星掬起冬晨里最纯的半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