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 课件(26张ppt)+教案+学习任务单+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 课件(26张ppt)+教案+学习任务单+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2-05 21:22:11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史前与早期文明典型的美术作品的内容,感知其不同的风格特征,并能够分析其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等美术学科素养。
了解人类美术的起源,学会从史前与早期文明审美活动的表现中,审视与判断他们的审美创作意识。能够认识并理解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分析史前与早期文明美术以及不同地域美术作品的独特表现手法,并掌握其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史前与人类早期文明时期美术独特的再现手法、高超的叙事技巧和复杂的象征性。
解决措施:由问题情境切入主题,将作品进行分类归纳、描述,审美感知后判断归纳特点。围绕本课基本问题“史前人类为什么要创作美术作品?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欣赏人类早期文明的美术作品?”进而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结合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创建视觉思维。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上课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所需图片(教材上的作品)。
准备信息化教学使用的课件与设备。
整理知识要点,设计学案。
导入启发
在过去的50000年里,史前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宝贵财富。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的史前时期,无论是大陆还是海岛,人们都是通过岩石为载体,以图像、符号的形式来描绘现实与想象中的事物,史前美术由此产生。
那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史前人类为什么要创作美术作品?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欣赏人类早期文明的美术作品?
导入课题: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
探究发现
探究发现
原始的冲动:
《兽首人身像》:
为什么在古代近东与埃及艺术中,这种兽头人身或者人头兽身的组合十分常见?
这件雕塑作品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
《威伦道夫的女子》:
为什么在早期艺术中,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表现女性,而不是男性?
为什么这些雕像都是赤裸的?
3.
《费斯托尼斯的维纳斯》
探究与发现:
总结史前阶段雕塑作品的共同特征。
4.
《肖韦岩洞壁画》
为什么野牛的角一只在另一只后面,而不是以那种被认为是旧石器艺术普遍特征的“扭曲的透视”?
5.
《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
野牛是如何表现的?
6.
《拉斯科洞穴岩洞壁画》《犀牛、受伤的男子和野牛》
“公牛大厅”给你的感觉如何?
史前洞穴壁画呈现怎么样的特点?
犀牛、野牛、鸟首人形的形象并置在一起说明了什么?
结语:我们从这些小雕像、壁画中可以确定,史前人类用石头和颜料再现自己周围世界的人,他们的壁画和雕塑符合他们对世界运行规律的基本认识。他们是为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原始冲动而创作,即便手法巧妙,将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不是纯粹为了欣赏。这是史前时代,人类文明的初期,依靠简单的生产工具,狩猎为生。
权利的叙事:
《纳拉姆辛石碑》:
石碑叙述了一个什么画面?他的构图方式是怎么样的?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局部)》、《猎狮(局部)》:
这两件作品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结语:从这几件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两河流域的人创作了大量纪念性与宣传性的美术作品,叙事是纪念与宣传的共同要求。他们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作品形式处理与叙事方式却非常统一。他们对于描写复杂而庞大的场面有着比较成熟的构图能力,在作品中表现了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背景,如军队攻城、宫殿建造、狩猎群狮等,人物关系和远近景物的处理清晰而错落有致,风景、树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显示出艺术家对透视原理和远近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最后,我们可以总结得出,两河流域艺术的主要功能是为宗教和王权服务,艺术的主题多为对神祗与国王的颂扬,始终具有相当严肃的形式感。
永恒的祈愿:
1.
《大金字塔》:
从埃及大金字塔的这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
《哈夫拉》
从《哈夫拉》坐像中分析埃及雕塑的造型原则?
3.
《亡灵审判》、《阿努比斯带死者到冥王奥西里斯跟前》、《三个乐师》《两个小公主》
分析绘画作品的表现程式?
课堂总结
史前与人类早期文明时期,美术的再现、叙事、象征的手法得以发展,并承担起重要的社会功能。
史前时期,美术可能是巫术仪式的一部分,人们认为模仿与原型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早期文明时期,美术依附于王权与宗教,作品获得了展示的意义,发展出复杂的象征系统与高超的叙事技巧。这一时期的作品并不单纯追求视觉的真实,而希望将概念中的事物完整地呈现出来。只有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自然再现与概念表达才达成了更精致的平衡。
学习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
能否了解史前与早期文明美术的主要表现内容?
能否了解史前、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的美术作品的特点?
能否参与交流和表达的情况?
拓展学习
《纳美尔石板》创作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是古埃及文明早期的作品,石板两面的浮雕刻画精细,象征意义丰富。根据本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请尝试解读《纳美尔石板》的主题内容,分析它的表现形式。(共26张PPT)
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
高一年级
美术
史前人类为什么要创作美术作品?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欣赏人类早期文明的美术作品?
“石器时代”
人类文明萌芽的最初阶段
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兽首人身像》(猛犸象牙)
约公元前30000年(德国)
高29.6厘米
德国乌尔姆博物馆藏
《威伦道夫的女子》
石灰石
高约11.5厘米
约公元前28000年
石灰岩奥地利
奥地利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
《费斯托尼斯的维纳斯》
约公元前29000年—25000年
高11.1厘米
《野牛、马和犀牛》
(洞窟壁画)
约公元前30000-前28000年
法国肖韦洞窟
《狮子》
(洞窟壁画)
约公元前30000-前28000年
法国肖韦洞窟
《野牛》
(洞窟壁画)
约公元前12000年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
《野牛、马和鹿》
(洞窟壁画)
约公元前15000年-前10000年
法国拉斯科洞穴
《犀牛、受伤的男子和野牛》(洞窟壁画)
约公元前15000年-前10000年
法国拉斯科洞穴
第一,动物都是侧面的,史前艺术家注重对动物完整形象的表现;
第二,洞穴上的图像所呈现的风格和技巧的差异说明他们绘制于不同的时期;
第三,就是壁画以动物形象为主,大多描述得十分用心,在他们心中,动物更为重要;
美索不达米亚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之间的土地
《纳拉姆辛石碑》
(石灰石)
约公元前2254年-前2218年
伊朗
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局部)》
(闪长石)
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
伊朗
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猎狮(局部)》
(石灰石)
约公元前645年-前635年
伊拉克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馆藏
《猎狮(局部)》(石灰石)
约公元前645年-前635年
伊拉克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馆藏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局部)》(闪长石)
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
伊朗
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创作大量的纪念性与宣传性的美术作品,叙事是纪念与宣传的共同要求
作品形式处理与叙事方式非常统一
两河流域艺术的主要功能是为宗教和王权服务,艺术的主题多为对神祗与国王的颂扬,始终具有相当严肃的形式感
《大金字塔》(石灰石)约公元前2601年-前2515年
埃及
塔基每一面长约230米
占地约80亩
目前的高度约135米(原有144米)
这座建筑所消耗的石材约230万块
每块平均重2.
5吨
《哈夫拉》
(闪长石)高约168厘米
约公元前2570年-前2544年
埃及
埃及博物馆
亡灵审判(荷鲁斯、法老和阿努比斯)
阿努比斯带死者到冥王奥西里斯跟前
三个女乐师
两个小公主
史前与人类早期文明时期,美术的再现、叙事、象征的手法得以发展,并承担起重要的社会功能。
史前时期,美术可能是巫术仪式的一部分,人们认为模仿与原型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早期文明时期,美术依附于王权与宗教,作品获得了展示的意义,发展出复杂的象征系统与高超的叙事技巧。这一时期的作品并不单纯追求视觉的真实,而希望将概念中的事物完整地呈现出来。只有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自然再现与概念表达才达成了更精致的平衡。
同学们
再见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能够理解、分析史前与早期文明美术以及不同地域美术作品的独特表现手法,并掌握其艺术特征。能够理解史前与人类早期文明时期美术独特的再现手法、高超的叙事技巧和复杂的象征性。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三个部分的内容作概括了解。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以史前美术作品为例,说一说史前阶段出现了哪些美术类型?这些美术作品中涉及哪些表现内容?史前阶段的美术呈现怎么样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
结合古代两河流域的美术作品,说一说古代两河流域美术有哪些常见主题?举例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在视觉叙事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三】
说一说古埃及美术体现了怎样的象征性?举例说明。
推荐的学习资源
《加德纳艺术通史》
弗雷德·S.
克莱纳、克里斯廷·J.
马米亚
湖南美术出版社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拓展学习:
《纳美尔石板》创作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是古埃及文明早期的作品,石板两面的浮雕刻画精细,象征意义丰富。根据本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请尝试解读《纳美尔石板》的主题内容,分析它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