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二中2020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差序格局(节选)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
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家庭在西方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说他要“带了他的家庭”来看你,指的是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在中国,这句话模糊得很,“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子侄等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近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对家庭这个概念这样不清不楚呢?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推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就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就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交膳宿费的西方社会,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进入团体得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暖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方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儒家最讲究人伦,“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
“己”,对于这“己”,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以“己”作为中心的,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杀个人。
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族,为了族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这和《大学》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条理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内向和外向的路线、正面和反面的说法。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棱两可了。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在西方社会里,做人民的无法逃于该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在我们的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行。
1.下列关于“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差序格局常常要求一个人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现为由内向外的推浪形式,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界定得很淸楚。
B.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包括所有亲戚,这个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C.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由自己向外推出去,一圈一圈,波及和自己有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它愈推愈薄,关系越来越疏远。
D.在传统的差序格局社会中,要求每个人“克己”“修身”,做到“木立而道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就会是一条通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在西方社会,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得给父母交膳宿费,这是团体格局意识的体现,他们对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分得很清楚。
B.西方社会里,任何个人无法逃于团体之外,他们个人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这是因为有宪法、法律、国会的约束监督。
C.与中国的差序格局相比,西方团体格局的主要问题是权利问题,争的是权利,主张团体内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
D.朋友说要带全家来看望你,如果这个朋友是西方人,你就能明确知道客人的数目;如果这个朋友是中国人,你就可能不确定会来几个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看起来是社会公德问题,其实是“私”的问题,说到底,与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我们的“家”讲人情冷暖,有钱有势时可以容纳所有亲戚,大家攀关系、讲交情,其乐融融;一旦“树倒猢狲散”,就让人感到世态炎凉。
C.儒家讲求“伦”“推”的前提是先承认“己”,对于“己”,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君主不同,应该“先治其国,后齐其家,再修其身”。
D.中国传统社会也倡导牺牲精神,不过牺牲是为“公”还是“私”不好确定,站在任何一个圈里,向外看是为私,向内看也可以说是为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超过欧洲44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最近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9000多万,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1亿左右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可以说,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堤坝,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不久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贫困人数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同时,还应在教育和宣传上,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材料三:
在央视批评所谓大胃王吃播秀浪费严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后,各平台迅速响应。8月12日,斗鱼回应:将积极响应中央相关号召,加强对之后的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抖音、快手也回应:吃播内容有浪费粮食,或是以假吃、催吐等方式博眼球的行为,将予以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
材料四:
越来越多的报告证实饮食和碳排放的关系密不可分。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非营利性组织EAT最近发布的报告称,不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增加了人类的疾病负担,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也正在挑战地球的承载极限,比如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前所长樊胜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一次营养转型,从营养不足、饥饿到现在的超重、肥胖,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像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它们大多都跟饮食有关系;我们吃的与我们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吃越多的肉就需要越多土地来生产粮食来喂畜牧业动物,而这里头,就有一定的比例,是以砍伐热带雨林和森林为代价的,所以说,饮食上,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健康饮食对减排、对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也同样重要,通过饮食转型可以获得健康和营养,也可以保护环境、延缓气候变化,这两个方向是一致的。
4.下列对饥饿贫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2013年到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9000多万、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种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脱贫的人口数量超过了欧洲44个国家的人口总和,占同时期全球减贫人口的七成多,为世界脱贫减贫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
C.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决策指导下,各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深入扶贫一线,谐写了新时代脱贫事业的动人乐章。
D.2020年全球新增饥饿贫困人口数量悲观预计破亿,联合国新近发布的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是重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世界相当大数量人的粮食安全,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的呼吁。
B.我国虽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但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惊人,这成为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诸如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等问题的根源。
C.多个网络平台的一些美食直播严重误导观众,在社会舆论对吃播严重浪费行为进行批评后,各平台迅速出台了对吃播问题节目的处罚措施。
D.相关组织的报告和权威专家都认为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既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又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6.当前我国提出的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有着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8、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选自《三国志·曹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B.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C.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D.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表字,人的别名。古人出生后,在命名的同时往往还要命字。
B.从弟,同族的伯伯或叔叔的儿子中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即堂弟。
C.文帝,后人写史,一般用谥号或庙号称帝王;“文帝”中的“文”即是谥号。
D.薨,古代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用来称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洪识大体。在太祖失去马的时候,他认为太祖比自己更重要,主动把自己的马让给太祖骑,自己步行跟随。
B.曹洪善用人脉资源。他凭借与扬州刺史的交情,亲自带领家兵到扬州,在那一带招募到士兵数千人。
C.曹洪屡建奇功。攻打徐州时,他冲在前面,率先占领东平、范县;吕布败逃后,他又转攻他地,接连攻克十多个县。
D.曹洪本性吝啬。文帝年轻时曾假装向他借钱,以此考验他,但是曹洪不答应,文帝因此对他怀恨在心。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5分)
(2)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5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列对词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15、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名篇名句默写(每句1分,共6分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表达求贤若渴、愿意握发吐哺以使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的组成部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
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
山人的革命精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
①
?
?????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
②
?
?????
,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
③
?
?????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5分)
截至目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接近80%,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文盲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至4%以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家境贫困但衣着整洁的同学,礼貌周到的出租车司机,讲信用的小铺老板……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儿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请写一个你注意过的人,可以是身边的相识者,也可以是陌生人。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A【解题思路】张冠李戴:“权利与义务”划分清楚的是团体格局,差序格局中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模糊的。
2、B【解题思路】因果倒置,“于是他们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是结果。
3、C【解题思路】理解不当,所有人都要先修身。
4、A。解析:“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应是在“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未然理解成了已然,时间错位。
5、B。解析: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这一现状,并未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
6、①有助于我国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顺利完成;
②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减少粮食生产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影响;
③有助于减轻个人的疾病负担;
④有助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C。解析:“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不正确。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①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②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③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①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②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③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10、B
曹洪家里富裕但本性吝啬。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常常恨他,于是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之机,把曹洪关进大牢并判处死刑。
11、A
“古人出生后,在命名的同时往往还要命字”解说错误,古人到成人时才有字。
12、D
“文帝年轻时曾假装向他借钱,以此考验他”分析错误,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是真的缺钱,不是假装借钱。原文表述为“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
13、(1)扬州刺史陈温向来与曹洪交好,曹洪带着自己的家兵一千多人,到陈温那里招募士兵。
(2)当时正赶上大饥荒,曹洪率兵在前面,率先占领了东平、范县,征集粮食来接济大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与……善”,与……交好;
“将”,带领;
“就”,靠近。
(2)“将”,率领;
“据”,占领;
“以”,目的连词,来。
【参考译文】曹洪字子廉,是太祖的堂弟。太祖率领义军讨伐董卓,大军行至荥阳,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太祖失去了战马,敌兵追赶得很急,曹洪下马,把自己的战马给太祖,太祖推辞不要。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可以没有您。”曹洪就步行跟从太祖来到汴水岸边,水太深不能过河,曹洪就沿着河边找到了船只,与太祖一同渡过汴河,逃回谯郡。扬州刺史陈温向来与曹洪交好,曹洪带着自己的家兵一千多人,到陈温那里招募士兵,招到庐江上甲兵两千人,向东到丹杨又招到几千人,与太祖在龙亢会合。太祖征讨徐州,张邈背叛太祖,把整个兖州拱手献给了吕布。当时正赶上大饥荒,曹洪率兵在前面,率先占领了东平、范县,征集粮食来接济大军。太祖在濮阳一带征讨张邈、吕布,吕布败逃,曹洪于是占领了东阿一带,转而攻打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等十多个县,把它们全部攻打下来了。曹洪因为前后的功劳被授予鹰扬校尉一职,又升迁为扬武中郎将。天子迁都许昌,授予曹洪谏议大夫的官职。曹洪单独带兵征讨刘表,在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打败了刘表派出的独立作战的将领,有战功,迁升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曹洪担任卫将军,又升迁为骠骑将军,晋封为野王侯,增加食邑一千户,加上以前的共两千一百户,加位特进;后来又改封为都阳侯。
当初,曹洪家里富裕但本性吝啬。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常常恨他,于是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之机,把曹洪关进大牢并判处死刑。众大臣一同营救没能成功。卞太后对郭皇后说:“如果曹洪今天被处死,我明天就让皇帝废除你这个皇后。”于是皇后多次哭着向皇上求情,曹洪才得以免去官职、削去爵位和封地(而不死)。曹洪是先帝的有功之臣,当时很多人对此感到不满。明帝即位,授予曹洪后将军之职,又改封为乐城侯,食邑一千户,加位特进,又授予骠骑将军之职。太和六年去世。
C
答案: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衬托其风流儒雅;用谈笑间衬托其指挥若定;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战功卓著。
16、(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7、C。解析:①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十分独特:很独有;很特别。“别具匠心”不能用于形容艺术门类,故此处选用“十分独特”。②才思敏捷:指进行文艺创作时构思和完成都非常快。才华横溢: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此处指众多很有才华的艺术家,而不是强调艺术家的才思之敏捷,故选用“才华横溢”。③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奇特瑰丽的光芒和色彩。此处指篆刻艺术孕育出多种流派风格,故应选用“异彩纷呈”。④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此处强调篆刻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应选用“不可或缺”。
18、D
。解析: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由于”或“使”,排除A项;二是“承揽”与“技艺”搭配不当,“承揽”意为“接受(对方所委托的业务);承揽”,一般与“工程”“工作”等搭配使用,应将“承揽”改为“传承”,排除B、C两项。
19、B。解析:破折号的作用:①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②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③引出总括性的说明;④引出补充说明的话;⑤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⑥强调被引出的下文;⑦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⑧表示声音延长;⑨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等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B项中破折号的作用与此相同。A项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C项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意和话题的转换;D项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20、①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
②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
③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2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1分)成效显著(2分),作用巨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