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05 21:44:41

文档简介

2021赣州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期中考试地理地理答案
1-10
DBDCB
\ADCDA
11-20
ABDBC\CBABB
21-30
BCAAD
\BDBAB
31.
(8分)(1)(4分)法尤姆洼地势总体较低,且低于尼罗河谷地,便于通过灌渠(优素福运河)引水自流进入法尤姆洼地,渠水可以自流带来一定的泥沙,保持绿洲土壤肥力。法尤姆洼地内部东南高西北低(东高西低),所引入的水通过放射状灌渠自流灌溉法尤姆绿洲全境,并依地势排灌结合,控制土地次生盐渍化。
(2)(4分)埃及境内的尼罗河谷地地形总体较平缓,往南航行时,扬起风帆,借助东北信风逆流而上;往北航行时,(降下风帆)顺流而下,省时省力。
32.
(12分)(1)(4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夏季多雨;地区面积大,热带(季)雨林面积广大(地区跨度较大);地势起伏大,自然条件地区差异较大;人类开发破坏较少,动植物丰富。
(2)(4分)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加强,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3)(4分)控制橡胶树种植规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33.
(10分)(1)(3分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发生海侵,海岸线后退。
(2)(3分I类气候的气温较低,Ⅱ类气候的气温较高。它们代表的温度值相同,
a等温线对应I类气候,所在的纬度较低,c等温线对应Ⅱ类气候,所在的纬度较高,图示位于南半球,图示区域纬度是50°,位于大陆西岸,该地最可能位于南美洲。
(3)(4分甲;海湾处,风浪较小;地势平坦;人口稠密,经济腹地大。
三.选做题(从34和35题中选择一题做在答题卡上)
34(10分)地理位置独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红色旅游与滨海、雨林、民俗、黎苗等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的结合,具有美学、历史文化、科研与体验价值;政府政策支持,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线路和活动多样,满足旅游市场“新、奇、特”的需求,吸引力强;国内居民收入增多,消费能力提高,且有大假时间作保障;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人气高,参与的游客多。
35.(10分)危害: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危害人体健康,且治理和修复难度大。
治理措施:禁止非法生产实心黏土砖,保护土地资源,减少渗坑的出现;提高工厂的工艺水平,实现工厂废液达标排放;加强法律监管,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等逃避监管的方法排污;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2021赣州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期中考试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希巴姆古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共和国,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而成。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
读图回答1-2题。
1.古城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其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西风影响,水汽多
B.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
C.山谷地形影响,多夜雨
D.西南季风和山地的影响,多地形雨
2.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上下排窗,其原因是(

①墙厚:隔热降温
②窗小:抵御冬季寒流
③分排:利于室内外冷暖气体交换
④分排:采光条件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从迎风面吸入室内,侧风面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
左图为导光通风系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导光通风系统景观图。
据此完成3-5题。
3.景观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为地方时
A.5-8点
B.8-11点
C.11-13点
D.13-15点
5.下列场所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是
A.高层写字楼
B.地下车库
C.电梯公寓
D.独栋别墅
珊瑚岛的地下淡水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存在(见下图),形成了海岛独特的地下淡水资源——淡水透镜体。它是珊瑚岛上十分重要的淡水资源,具有重大的社会、生态价值。
但一般的珊瑚岛礁因雨水下渗时间不足难以形成淡水透镜体。据此完成6-8题。
6.淡水透镜体能够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是基于
A.密度差异
B.水位高低
C.地质构造
D.岛屿形状
7.与淡水透镜体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气候特征
B.岛屿面积
C.地质状况
D.海浪大小
8.珊瑚岛上的淡水透镜体的典型特征为
A.水量大
B.更新慢
C.易破坏
D.水质优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
读图完成9-10题。
9.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10.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主导风向
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
D.土壤肥力
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和西高止山之间。每年雨季时,海水都会漫过低矮的海堤向河流倾泻而来,而后又会出现短暂河水漫堤的“灌海”现象,从而形成海水和河湖水交汇的地理奇观一“回水”。这片海水与河水的交汇区称为回水区。每年“回水”期间,大批游客会前来坐船观赏。图1为喀拉拉邦局部水系分布图,图2为喀拉拉邦气候统计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喀拉拉邦回水区两岸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2.造成海水漫堤的盛行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13.利于“回水”发生的条件主要是(

A.亚洲高压强盛
B.植被茂密
C.东北信风强盛
D.印度低压强盛
下图中的地区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该地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完成14-15题。
14.
图中水坝的影响
A.
提高水坝上游的流速
B.
减少水坝下游的流量
C.
提高水坝下游的水位
D.
减少承渠的流量
15.
图中水渠利用率最高的月份
A.
11-12月
B.
9-10月
C.
7-8月
D.
5-6月
在我国西南众多的深切峡谷中分布着许多干热河谷,这些河谷往往山坡林木繁茂,而谷底植被稀疏。读中国西南地区示意图及干旱河谷景观图。完成16-17题。
16.形成图中干热河谷的原因可能是(

A.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谷底植被难以存活
C.河谷深,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D.受副高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
17.关于图中a、b两支气流叙述正确是的(

A.气流a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B.气流b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C.气流a从太平洋上带来充沛的水汽,使贵阳阴雨连绵
D.气流b从太平洋上带来充沛的水汽,使昆明阴雨连绵
岸线人工化指数常用来表示人类活动对区域海岸线的影响程度,其计算方法为区域内人工岸线长度与区域内总岸线长度的比值。下表为1990年-2015年浙江省杭州湾南岸区和象山港岸区的人工化指数变化统计数据。其中杭州湾南岸区为淤泥质海岸,象山港岸区为基岩海岸。完成18-19题。
18.造成杭州湾南岸区和象山港岸区人工化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农业生产交通建设
B.工业生产农业生产
C.城市建设交通建设
D.工业生产城市建设
19.1990年-2000年杭州湾南岸区人工化指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退耕还湿
B.泥沙淤积
C.潮水侵蚀
D.滩涂围垦
“夜间经济”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指发生在18:00到次日清晨6:00,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影视、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目前,我国“夜间经济”在空间上具有围绕城市商务中心、自然或文化遗产、城市中心“边缘地带”分布的规律。完成20-22题。
20.20世纪70年代英国城市中心区的夜晚“空巢”现象出现于(

A.郊区城市化阶段
B.逆城市化阶段
C.再城市化阶段
D.大城市化阶段
21.受气候影响,我国传统的购物、餐饮等夜间消费活动比较旺盛的季节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2.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夜间经济”,有助于(

①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降低设施利用率,缓解交通压力
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
④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阻止流向郊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我国南海珊瑚礁岛屿广泛分布,其中永暑礁位于10°N左右,受冬半年大气环流影响最大,其各部分地貌是珊瑚遗体不断被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下图示意永暑礁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23-25题。
23.推测该岛屿砾滩上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岛屿附近搬运作用最强的地点及方位是(

A.①岛屿东北侧
B.①岛屿西南侧
C.②岛屿东北侧
D.②岛屿西南侧
25.该珊瑚岛中M、N、P所在沉积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A.P-N-M
B.P-M-N
C.M-P-N
D.M-N-P
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26-28题。
26.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
B.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C.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27.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
A.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
B.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
C.位置偏僻,天敌少
D.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
28.有关图乙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B.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
C.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提高草场载畜量
D.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高山积雪是内陆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之一。为了加强对当地水资源的规划和融雪型灾害的防治,人们开始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否则为减少。在高寒地带.积雪升华、风力作用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都会产生重要作用。下图为中亚北部干旱地区某高山积雪覆盖变化率在不同季节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据图6可知,积雪覆盖面积(

A.海拔1100
m以下,夏季保持稳定
B.海拔1100~5300
m夏季增加
C.海拔500~1500
m,冬季先下降再增加
D.海拔1500
m以上,冬季下降
30.该山地海拔5000
m以上地区,冬夏季节积雪覆盖面积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不包括(

A.积雪升华
B.气温高低
C.风力大小
D.降水多少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不断通过筑坝、修渠引尼罗河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人修建优素福运河,从艾斯尤特引尼罗河水进入法尤姆洼地,最后流入加隆湖。下图示意尼罗河各地(局部)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事物分布。
(1)(4分)说明法尤姆洼地的地势特点对该处绿洲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2)(4分)简析古埃及人利用帆船在尼罗河开展南北双向航运中所运用的地理智慧。
32.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Ⅰ类气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条件下的海岸线。
(1)(3分)描述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形成的过程。
(2)(3分)根据图文资料推测该地所处的大洲。
(3)(4分)图中甲乙丙丁最适合建海港的是哪里?分析原因。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总面积2854.21平方公里,它的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种群,以及整个森林生态都是无价之宝。下左图为西双版纳位置图。西双版纳虽不是中国最大的橡胶产区,但单位面积产量已达亩产127.36千克,居世界第一位。橡胶林是双刃剑,一方面给当地人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也为国家解决了橡胶需求之困,另一方面又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下右图为热带(季)雨林和橡胶林的水循环示意图。
(1)(4分)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2)(4分)指出西双版纳大力种植橡胶对热带(季)雨林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4分)提出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具体措施。
三.选做题(10分)(从34和35题中选择一题做在答题卡上)
34.[旅游地理]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现有红色旅游资源近500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8个革命遗址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海口一文昌一琼海一五指山”线路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为迎合旅游市场“新、奇、特”的需求,2019年国庆前夕,海南在全省范围内筹划了丰富多元的红色旅游路线和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打造“红色+’’旅游新产品,如红色旅游与滨海、雨林、民俗、黎苗等的结合,并针对家庭亲子游增设了互动参与类活动,为游客体验红色文化提供了多样选择。国庆期间,海南省共接待游客400多万人。
分析2019年国庆期间海南省成为红色旅游热门地的原因。
35.(环境保护)
渗坑是我国一些地区大幅开挖地表,生产实心黏土砖之后留下的废土坑。2017年4月19日,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公布我国北方某地区的渗坑污染事件。航拍照片显示,渗坑表面的水呈现黑色或者黄褐色,水样PH值仅为1,呈现强酸性,大片被污染的水面给人很强的震撼。渗坑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小电镀企业、钢厂加工企业电镀废液的非法排放。下图示意渗坑漫画。
指出渗坑污染产生的危害,并提出渗坑污染的治理措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