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1单元《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1单元《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6 21:3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森林与小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中的一节欣赏课,乐曲是一首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曲。由两部分和尾声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第一部分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第二部分由四个小圆舞曲组成。每个主题各有特点,A主题活泼、欢快,由四个乐句构成,B主题跟A主题相比节奏更加紧凑,情绪更加的热烈,C主题节奏变得舒展,优美的旋律仿佛小鸟跳起了舞蹈,D主题的装饰音十分有特点,音乐显得更加的轻巧。尾声管弦齐鸣,在热闹的情绪中结束。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绪,通过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分辨四个圆舞曲的音乐主题并哼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
2.启发学生主动的进行音响探究,在音乐要素中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联想音乐塑造的音乐形象,通过各种音乐手段体验和表现音乐。
3.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感受能力,加强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特点想象音乐画面,听辨四个音乐主题并进行顺序的排列。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选择标题
1、播放音乐的引子部分,屏幕出示三个音乐题目,让学生随音乐想象画面并选择适合的主题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2、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小动物的形象,并进行模仿。学生自由模仿小鸟的动作随音乐律动。
3、揭示音乐的标题《森林与小鸟》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标题的选择,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体验,感受音乐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二、感受音乐,体会形象
(一)播放音乐的第一主题
1.情绪
通过学生对音乐画面的想象以及聆听音乐的表情探究音乐的情绪
2.节拍
用手势给音乐划拍,判断音乐的节拍,感受音乐三拍子的特点并做声势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
3.力度
教师通过力度对比演唱第一主题的4句旋律,指导学生有力度变化的模唱第一主题旋律。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当中的:情绪、节拍和力度。
5. 启发学生为第一主题起个名字,体会(欢快的小鸟)音乐形象。
(二)播放音乐的第二主题
1.情绪
教师出示两条线条,请同学根据热闹的场面选择合适的音乐线条。
2. 速度
师生通过拍“恒拍”来对比一、二主题的速度其实是一样的,启发学生是
什么让你觉得音乐的速度像是变快了呢?
3.节奏
启发学生发现,原来觉得速度变快的原因是因为谱例当中紧凑的节奏。
4. 力度
通过用划锯齿线条,体验第四乐句音阶上行表现出的音乐热烈的情绪。用
小道具“手铃”表现音乐。
5.启发学生给第二音乐主题起个名字,体会(热闹的小鸟)音乐形象。
(三)播放音乐的第三主题
1. 情绪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想象音乐画面,感受舞蹈的画面
2.节奏
跟老师随音乐一起划旋律线条。思考:与第一圆舞曲比较,在音乐要素上
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么样的小鸟。
3. 旋律
通过划拍让学生发现在速度一样的前提下,“长音”的出现,使音乐的旋律变得舒展了,情绪更加的优美。
4.师生随音乐共同跳起“圆舞曲”
5. 启发学生给第三主题起名字,体会(舒展的小鸟)音乐形象。
(四)播放音乐的第四主题
1.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认识什么是波音,通过教师对比弹奏加入装饰音与没有装饰音的旋律,使学生感受到“波音”的跳跃与轻巧。,
3.启发学生在“波音”的位置用摇手的动作表示轻快的小鸟形象。
4.启发学生为第四主题起个名字,体会(轻快的小鸟)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音乐表现让学生用外化的形式把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表现出来,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增加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趣味性。
三、听辨主题、了解结构
1. 做“音乐对对碰”的游戏
教师随意弹奏音乐主题,请学生听辨是第几音乐主题并用相应的方式表现。
2. 进一步体验音乐,深刻了解各音乐主题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四、完整聆听,走进音乐
1. 师生共同梳理并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听辨主题出现的顺序,把乐曲的曲式结构填充完整。、
3.明确音乐要素的作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音乐形象及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了解音乐曲式结构,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良好的聆听习惯。
五、课堂总结,结束新课
师:森林是小鸟的家,希望我们同学能从身边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多植树造林,为小鸟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