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拿来主义》课件(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3.3《拿来主义》课件(苏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23 13: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预习问题:提问:“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的?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提问: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出铺垫。拿来主义 鲁迅 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分析课文1——3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枪炮打开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古董展览绘画展览梅博士出国卖国主义提问: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请找出相关语句,结合语境,揣摩起其感彩。 (1).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2). 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3).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在调侃中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进步”是反语,实为后退。 ——反动政府实际上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是反语,深含蔑视、嘲讽之意。★“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拿来”应该怎样 “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问题(2)★“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文 化 遗 产不敢进门放火烧光“拿来”!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鱼 翅 鸦 片 姨 太 太烟枪烟灯喻文化精华喻益害并存喻文化糟粕喻封建文化“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比喻说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阅读本段,完成下面题目:(1).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2).“拿来”者应具有怎样的素质?(3).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为了 ?(限填两字) 答: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创新想想议议2.“拿来主义”的思想,含义深远,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生活中,我们交朋友,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说明我们应怎样结交朋友.板 书